1950年10月,侵入朝鮮的“聯合國軍”有40萬,用於第一線的兵力有13萬,在聯合國軍與南朝鮮軍隊的合力進攻下,北朝鮮軍隊節節敗退,其政權危在旦夕。爲了支援“同志加兄弟”的北朝鮮,更是爲了保家衛國,中國組建人民志願軍,毅然決定跨過鴨綠江幫助北朝鮮抵抗侵略。在敵分兵冒進的同時, 中國人民志願軍 6 個軍及 3 個炮兵師於 10 月 19 日晚開始,分別從 3個口岸祕密進入朝鮮境內。

從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入朝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與美軍爲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進行了首次交鋒,取得了輝煌戰績,共殲滅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1.58萬餘人,擊毀擊傷坦克20輛、汽車115輛,繳獲坦克12輛、裝甲車3輛、汽車650輛、火炮529門、機槍317挺、步槍4213支,將瘋狂進犯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從鴨綠江邊趕到清川江以南,打破了麥克阿瑟在“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的狂妄計劃。

麥克阿瑟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美軍在朝鮮首次過招之後,彼此都對對方有了一定的認識瞭解。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朝鮮戰爭中初次交鋒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與美軍是如何互相評價的?

美軍評價中國軍隊:

中國人民志願軍

1.火力薄弱,步兵是攻擊力的骨幹。

其步兵訓練有素,慣於作戰,特別擅長於夜戰。僞裝技術卓越,偵察員的偵察能力出類拔萃。

說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僞裝戰術卓越,連老奸巨滑的麥克阿瑟都被騙了。據說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前,麥克阿瑟在漢城開完會,聞聽發現了大量中國軍隊,將信將疑。在座機返航東京時,他突然冒險命令駕駛員向北飛去,一直飛到鴨綠江邊上。他從飛機舷窗裏向下觀察,下面是崇山峻嶺,白雪皚皚,中國軍隊的影子都看不到。原來,中國大量主力部隊正反披着白色牀單、棉被前進,遇到美軍的空中偵察,一聲哨子響,大家立即隱蔽,空中哪裏看得見。

2.其戰法,通常是認識到自己火力的劣勢,下功夫彌補這一不足,進攻一般是在切斷我退路之後,同時以側後或正面進攻相配合。

另外還擅長於“倒八字戰術”(俗稱口袋戰術)。這種戰術,就是預先採取阻止敵人的增援,然後誘敵進入“v”字型中,從兩側實施圍攻。用此種方法在溫井、雲山、楚山的戰鬥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防禦極爲頑強,其天賦的土工作業能力和僞裝技術提供了幫助。

3.山地行動能力特強,迫擊炮使用的熟練,有克服困難的精神,富於欺詐手段。

4.然而,這還遠不能稱爲現代化的軍隊,可利用的弱點很多。(主要還是中國是農業國,並且剛剛建國,工業基礎薄弱,沒辦法制造提升武器裝備,導致軍隊的武器裝備差)

朝鮮戰爭中的美軍

中國軍隊評價美軍:

中國軍隊第66軍軍部早在11月20日編寫了題爲《雲山戰鬥經驗的基本總結》的戰訓速報,就美軍的特點及與美軍戰鬥的主要着眼點作了如下論述:

1.美軍的長處

坦克和炮兵的協同戰鬥形成了它衝擊力的主體,……其火炮類威懾力極強而且是活動的。

空軍對地面攻擊的能力很強,……其攔阻作戰是使我們最感頭疼的,……其運輸能力很強……

步兵的火力裝備特別是遠程火力很突出。

2.美軍的短處

步兵弱。過於怕死,缺乏勇敢進攻與死守到底的精神。完全依賴空軍、炮兵和坦克,相反,害怕我軍火力。因此,在前進中一聽到槍炮聲就停止不前,只是喜歡白天行動,甚至不習慣於夜戰和近戰。打了敗仗不能保持秩序,……如果斷絕了補給立即就會喪失戰鬥意志。

3.與美軍戰鬥的主要着眼點

各部隊(指志願軍)迅速迂迴切斷其(指美軍)補給線……

爲了避免與敵人的坦克和炮兵戰鬥,不要選擇主要道路和平地爲進攻軸線。

山地的夜戰,必須在周密計劃的基礎上各部隊互相配合實施。爲此,首先派出小分隊邊吹號邊進攻。部隊主力以縱隊在其後面跟進,敵人的配備暴露之後從側後突入。

反坦克小組,由裝備2個20磅炸藥包和2個5磅炸藥包的4名戰士組成,以破壞坦克履帶和底盤。

參考資料《日本人眼裏的朝鮮戰爭(上冊)》、《志願軍入朝第一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