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然对于所有湾区乃至广东城市都是利好的。但从短期、长远和精准来看,各个城市获益大小当然不同,这也与城市本身条件有关。

先看珠海,有了港珠澳大桥,车流物流当然会向珠海方向聚集,珠海作为小特区,借势做大一些产业(如物流如服务业)是大势所趋,是红利所在。但珠海的问题是,面积小才1700多平方公里,空间小,人口容量有限。再说设立特区多年开发强度差不多了。

最为紧要的是,珠海本身就不是制造业城市,城市要做大,工业是强筋骨的产业,珠海作为海滨城市,从环保角度讲,顶多发展一些先进制造业或者医药健康类。大举搞供工业园区已经不现实。所以说,大湾区建设对珠海来说是短期红利,直接红利多些。

再看佛山,佛山本身在湾区区位优势不明显,禅城顺德南海作为先发地区,体量也差不多了,开发强度摆在那。如果没有新的战略级平台或二次腾笼换鸟,佛山的产业经济也不会有质的飞跃。三水高明GDP量小,且区位一般,要担纲未来也困难。

中山最近两三年经济增速放缓厉害,甚至不如粤西粤东等新兴城市。中山的问题在于制造业的疲软,服务业也没发展起来,中心城区面积和人口也不多。

中山最近提出瞄准大湾区,瞄准未来的深中通道,打造翠亨新区,的确是个方向。不过,任何机遇其实都是有时间性的,竞争性的,如果深中通道进度慢,或者在大湾区建设初期,机遇被其他城市更多地提前分享,占领先机,那中山未来想追上也是够费力的。所以说,对中山是短期一般,长期向好,这要看中山的对接速度,重新谋篇布局的水准。

深圳的发展,本身就是前期靠前沿开放,中期靠科学技术。那么后期,要靠大湾区吗?其实,深圳独立自主发展的能力已经很强了,大湾区建设,深圳更多的是担负发动机的作用,比如深汕头合作区的问题,就是把深圳的能力释放出去,这对深圳当然是有利的。未来,就算深圳不扩容,采取合作区,飞地经济模式,是双赢。

对深圳来说最欢欣鼓舞的,是社会主义示范区的建设,对于深圳本身的一些区域的开发将提升到新的高度,对于城市地位也将空前提升。

惠州的情况与佛山类似,但也有不同。毕竟惠州有个大亚湾,无论是产业还是人口,都相对可以得到深圳的溢出。惠州在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不明显,未来要深层次全面打通,缩短与主要城市(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的距离,优化交通为首要要务。融入大湾区圈必要的,但惠州未来还是要靠自身的开发,也就是传统的招商引资,引才引技术,做强自己的特色产业——惠州优点后劲在于地大物博。

再说东莞,无疑东莞本身有制造业基础,加上靠近深圳广州(双辐射),已经承接了高质量的产业转移。而大湾区的建设,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对东莞都十分有利。比如说省里支持的东莞滨海湾新区建设(科创走廊),湾区大学,都是战略级,大湾区建设,东莞是一个巨大的获利者,未来将尝到更多甜头。

最后,就是广州了!广州其实是最从容的,广州不仅是一线城市,是省会城市,更重要的是广州面积大纵深大,有海有地有人口。天河是雄厚基础,无论是东进的黄埔,新塘,还是南拓的番禺、南沙,都够带动增长的。

最为看好的是南沙,南沙是整个大湾区几何中心,随着各类交通(如地铁18号线,深茂高铁等)完善,南沙区位价值凸显,南沙最近1-2年的经济增速引领全广州,可以看出端倪。而南沙新区靠海,未来的邮轮产业,金融产业都是有潜力的。

大湾区建设,不仅可以直接加速南沙等广州南部地区的开发,而且能够继续巩固广州的城市地位发挥大湾区腹地的带头作用(佛山、清远等地都在和广州搞同城化),紧凑+优化发展,所以说,大湾区建设最利好应该是广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