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要說最近最火爆的軍事新聞,那麼當屬那次自大唐貞觀二十一年以來,某大國與印度的第二次冷兵器較量。目前印度方面已經承認了20人的死亡。而當路透社記者詢問:某大國傷亡人數到底是多少?得到的回答是:“我沒有需要發佈的消息”。對此絕大部分人解讀爲零死亡,但也有一些人認爲這不可能,不是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嗎?印度軍隊都賠進去一個上校了。另一方可能零陣亡嗎?本文對此就進行一下解答。

▲死掉的桑託什·巴布上校
▲桑託什·巴布家鄉爲他舉行的葬禮

本文不對印度軍隊的戰鬥力究竟幾何做討論。關鍵的問題是,即使按照印度方面誇張的描述,此次衝突,本質是一場冷兵器械鬥。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爲何印度不僅付出瞭如此龐大的傷亡,甚至這些傷亡都並不是在戰鬥中發生。

雖說這樣的情況在現代化戰爭中並不常見,但是在冷兵器戰爭時代,軍隊在潰敗時出現重大傷亡,不僅非常常見,甚至可以說在冷兵器戰爭中,軍隊潰敗中出現的傷亡,甚至遠超遠程武器對射,或者是激烈的肉搏拼殺,在冷兵器戰爭中穩定傷亡人數的巔峯。

想要解釋這個問題的原因,就必須要先說明兩個問題,首先一支軍隊爲什麼會出現潰敗,其次更爲重要的,一支軍隊在潰敗時,他們究竟會是一個怎樣的狀態。

好吧,這兩個問題單獨拿出來說可能的確有些奇怪,但這卻是要理解這個問題最重要的切入點。首先軍隊爲什麼會潰敗?從表面的軍隊表現來說,軍隊的潰敗,一般都是一支軍隊在遭受外部影響,包括但不限於敵軍攻擊、後勤中斷、天災等等情況之後,軍隊因爲混亂,而導致士兵或者將領不再受到約束,而大範圍的脫離軍隊。

如果從微觀角度來看待軍隊的潰敗,其實更容易理解這種現象的本質。就和現代軍隊有着明確的部隊建制和指揮系統一樣,古代軍隊的建制和指揮系統雖然比近現代軍隊要粗糙的多,但是在軍隊的正常行動和作戰中,都是會起到它們相應的作用。不過這種粗糙卻也帶來了一個現實問題,在訓練度和對整個軍隊和國家認同感都要更低的古代軍隊中,對於外界壓力的承受能力更低,同時出現混亂後,也更難以維持秩序。

說到這裏,也就自然引出了第二個問題,一支軍隊在潰敗時,他們究竟會是一個怎樣的狀態呢?我們都只知道,尤其是在冷兵器戰爭時代,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士兵個體的戰鬥力雖然也是重要因素,但是真正能決定戰爭走向的,卻是士兵們集合成爲“軍隊”,這一多兵種相互協同的單位。而軍隊的崩潰,首先正是一個大的“軍隊”單位,被分解成衆多不再進行協同的衆多小的“軍隊”甚至“士兵”個體單位。在這種情況下,在面對敵方更大規模“軍隊”的攻擊,自然是不堪一擊。

不過相比於“軍隊”單位的分解,其實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那便是在軍隊潰敗中的最終階段,士兵們的“潰逃”。

對於軍隊潰逃的可怕程度,其實也可以參考一些大規模的踩踏事件。龐大的人流不僅會不斷強制性的裹挾着更多的人,向同一方向行動,而且這一時期如果潰逃的還尚有保持着秩序的小股軍隊,甚至會出現爲了逃生而友軍自相殘殺的慘劇。尤其是在作戰中,在敵軍的衝擊和己方士兵潰逃,所帶來的雙重精神與物理上的衝擊,在士兵們之間相互傳播的恐怖情緒刺激下,即使有部分軍隊可能尚有抵抗的意志,但是所面臨的,卻依然無法扭轉整個戰局的糟糕情況。

而這次邊境衝突,根據已經披露的消息,雖然印軍沒有被慷慨補刀,但是當地的地形卻是給了潰敗的印度軍隊強力的最後一擊。老實說,就加勒萬河谷的地形,如果在古代,不說打仗,就連行軍都要萬分小心的禁忌之地。而且由於某大國的營地位於山腰,因此印軍還是以仰攻的方式對對手發起進攻。

▲加勒萬河谷地形

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像印軍那樣出現潰敗的情況,對於每個印度士兵來說,都像是得到一張直通地府的單行票。在混亂且沒有秩序的情況下從陡峭的山崖下山,幾乎不可避免會出現跌落懸崖或者掉入水中凍死的慘劇。

▲即使正常情況下下山都會出現危險的河谷,要是再像印軍那種狀態……

那麼有沒有辦法能阻止潰敗呢?老實說,這基本是做不到的,在古代那些所謂陣斬逃兵,親自督軍向前,其實基本也都是在軍隊潰退之前,及時止損從而讓混亂狀態下的士兵通過激進手段,對他們帶來更大的衝擊,從而及時恢復指揮系統對他們的影響。不過在古代的戰爭中卻還有一個經典情況,那就是軍隊的混亂對將領產生影響,從而干擾了將領的判斷。

▲大流士三世在高加米拉之戰中就是經典的判斷失誤

古代將領對於整個軍隊的指揮,其實並不像很多遊戲那樣縱觀全局揮斥方遒,更多的時候,其實是通過活躍於在軍隊各部分之間的傳令兵,掌握一些有關戰局的碎片化信息,再從其中判斷整個軍隊的作戰情況。因此在軍隊開始出現混亂時,其實很難保證傳令兵是否能準確的傳遞信息,甚至能不能繼續履行只能都是個問題,因而這很容易給作戰經驗並不豐富的指揮者產生一個錯誤直覺,那就是軍隊可以已經處於潰敗狀態,因而難以及時重振己方軍隊。在這種地形下,對於居高臨下的勝利方來說,將對手擊潰,連追擊都不用,山石,河水,低溫就可以解決潰敗方了。所以,他們怎麼可能付出什麼傷亡?

▲高梁河車神對此表示很淦

最後總的來說,戰爭從古至今雖然武器和形態都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有些東西,終究還是一脈相承。而印度這次也的確是一個大寫的“慘”字,希望他們能吸取教訓……但只要跟印度人打過交道的朋友估計都會說:“這很難……”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衆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