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農村的老師,下午和校長在聊天的時候說到他的孩子在本科畢業後的就業情況。他告訴我,他的孩子現在每個月的工資加上年底的年終獎,平均每個月的待遇差不多有三萬元左右。

“孩子剛出來,工資還是比較低的。”校長說到他孩子的就業質量時如是說。

“過度謙虛就是驕傲!你孩子剛出來工作,每個月就有三萬左右的待遇,你現在工作二十多年了,一個月工資多少呢?還不是三四千?”我直接反駁,校長無言以對。

看到這個例子,很多人心中都在思考這麼一個問題:農村大學生畢業後,他們的就業質量如何?是不是都這麼牛?接下去聽聽我這個一線老師來爲你分析吧!

01農村足夠優秀的大學生就業質量不會差。

對於農村的大學生而言,只要他們足夠優秀,而且家裏面的經濟狀況和人脈資源不是爛到渣的話,在正常情況下他們的就業質量都不會太差。

就拿上面我所說的校長的孩子來說,這孩子在本科畢業之後直接在國內的知名企業就業,每個月的工資和年終獎都有着可圈可點之處,這是因爲這孩子從小學習就非常刻苦,而且這孩子在高考的時候以非常優異的成績被我們省的一所211大學(福大)錄取(福建只有2所211大學,其一是廈大,其二是福大)。

而能考入如此大學的熱門專業,這孩子只要在大學四年沒有虛度,在畢業之後去參加用人單位的招聘,一般情況下都會成爲“香餑餑”。

02農村大部分大學生的就業質量並不高。

雖然我們學校校長的孩子就業質量不錯,但並不意味着所有的農村孩子都能被211大學招收,更不意味着所有的農村孩子在大學畢業後都能擁有每個月3萬元左右的月薪。

只要在農村地區做個問卷調查,我們都不難發現農村的大部分大學生,其實他們的就業質量都是不高的,有的甚至一畢業就失業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03人脈資源匱乏限定農村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天花板”。

農村的孩子,其父母的眼界並不高,家庭帶給他們的往往不是助力,而是羈絆。有些農村的家長在孩子大學畢業之後,甚至想到的並不是幫孩子找到更爲心儀的工作,而是做着孩子一畢業就發大財的美夢,這就導致孩子比較容易陷入相當尷尬的境地,其就業質量和家人的奇葩想法成反比,種種家庭矛盾應運而生。

基於此,人脈資源與農村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同頻共振”,導致農村大學生的就業質量普遍存在比較大的短板。

朋友們,如果你在農村,你覺得農村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如何呢?歡迎留言探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