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糉子和甜糉子之爭,就好像是鹹豆花和甜豆花,甜月餅與鹹月餅之爭一樣,幾百幾千年下來,從來沒爭出個輸贏過。正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一樣,鹹糉子應該不應該退出歷史的舞臺,不是取決於個別人怎麼想,而是在於所有人怎麼喫。相較而言,似乎現在鹹糉子更受老百姓的歡迎。

兩種口味之爭的由來

其實這鹹甜之爭,不過就是北方人與南方人之爭,北方人喜歡喫鹹的,重口味的;南方人喜歡喫甜的,清淡的。這本就沒有什麼,喜歡甜的喫甜的,喜歡鹹的喫鹹的,有什麼大不了的呢?但是恰巧有意思的是,在糉子這件事情上,北方人偏食甜的,而南方人偏喫鹹的。

每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大家有不一樣的喜好也很正常。何必非要爭出個高低輸贏呢?

其實糉子最早出現的時候,是鹼水糉,沒有什麼甜或鹹的要求,然後又慢慢發展到有甜的,鹹的,肉的,蛋黃的,大棗的,甚至是中藥的。五花八門。

就剛開始的受歡迎程度和普及程度來講,似乎甜糉子的確在全國的食用範圍更廣。但是隨着這些年來食物的多樣性越來越被人們追求,一個小小的月餅,豆花都能有無數種製作方式和口味,更不要說糉子這種可改變性更容易的食物了。

鹹糉子的口感優勢

所以慢慢的,人們開始追求更多樣的口味,甜的喫多了會膩,但是鹹的不會。而且甜的糉子可以搭配的食材就只有那麼幾種,喫來喫去都是一個甜,只不過是甜與更甜的區別。

可是鹹糉子就不一樣了,如果只在裏面包上蛋黃這是一種口味,如果包上五花肉又是一種口味,放進臘肉和臘腸又不一樣……每一種食材的混搭,都能昇華出完全不一樣的口味出來。這裏面不僅僅只有鹹,還有香,糯,濃等各種滋味在裏面,喫起來自然比甜糉子的口感豐富多了。

鹹糉子的賣點優勢

糉子除了自己食用,很多時候也會在端午節時用來送禮,而人們選擇送禮的一個判斷標準,一般都是取決於這個物品的價值。肯定是越貴越好,內容越豐富越好了。

而甜糉子在這上面有一個劣勢就是,因爲它的甜很容易,只需要一點糖,一點蜜棗,或者些許豆沙就可以。相比較而言甜糉子就會比較便宜。

而鹹糉子就不一樣了,蛋黃,五花肉,板栗,臘肉臘腸等等,每一樣都是需要下本錢的,個頭也更大,口感又更豐富,賣得也更貴。大家自然就更傾向於選擇鹹糉子了。

鹹甜糉子存在的必然性

鹹糉子現在已經幾乎佔據了所有主流市場,但是在很多少數民族地區,比如雲南、四川,貴州,湖南等一些地方,又還是偏愛製作和食用甜糉子的。

所以我們不必在意到底是應該甜糉子退場,還是鹹糉子退場,因爲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各種各樣的人,那麼人們的追求和喜好就必然不同。求同存異這樣的觀念已經存在數千年了,也從來沒有哪個人可以改變它。又何況只是一個小小的糉子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