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下旬開始,疫情突如其來,再加上全球經濟下行趨勢,很多行業都受到了衝擊,裁員降薪、破產消息頻繁出現在媒體報端,裁員、降薪、倒閉已成爲了屢見不鮮的新常態。

十年老店,倒在今朝的比比皆是,大街小巷冷冷清清,關門倒閉轉讓的實體店隨處,據悉國內有八千多萬戶個體商戶,有二億多從業人員,但經此一疫,本來已搖搖欲墜的實體店經營業績更是一落千丈,受疫情影響,上店購物,人流確實很少。餐飲行業也是如此,旅遊的人也少了,實體門店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很多撐不下去的只能選擇關門倒閉了,這無形中讓多少從業人員成了待業人士。

雖然我們的疫情控制得不錯,但外部疫情還在持續中,疫情對各行各業的重創還在持續中,小微企業關門倒閉隨處可見,降薪裁員屢見不鮮,消費市場也是欲振乏力,尤其是外貿行業更是一片慘淡。

據瞭解,中國5人以下的小微企業提供了市場一半以上的就業份額。看看今年有多少這種小微企業沒有訂單,最終選擇關門倒閉,有些幾百號的工廠說倒就倒的屢見不鮮,更何況是這些家庭小作坊。

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就業壓力依舊不容小覷。今年前四個月,國內失業率分別爲5.3%、6.2%、5.9%、6%,按照現行標準下勞動人口年齡16歲-59歲來計算,今年4月,國內失業人數大約5378萬人。更嚴峻的是,7月-8月畢業季將至,874萬應屆畢業生將面對“史上最難就業季”。一方面,今年畢業生數量同比增加40萬,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企業用工人數不斷壓縮,大批企業裁員,今年畢業生工作簽約率明顯低於往年。有數據顯示,在參與調研的應屆畢業生中,成功簽約的佔25.73%,未簽約的達74.27%。

近年來,中小企業實體店成爲承擔中國就業的主要力量。然而僅在一季度,就有超過46萬家中小企業倒閉,還有一些正在倒閉的路上。近期由於海外訂單急劇減少,不少打工仔無工可開,光深圳200萬就有不得不收拾行李再度離開這個城市回家。

疫情對各階層經濟影響都很大,成都率先開放擺攤設點,開放街道就業,不僅讓城市“活了起來”,更是直接解決了當下困擾已久的就業難題。按照當地的規範,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結果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隨後,浙江、江蘇南京、四川彭州、吉林長春等地陸續出臺指導意見,“爲地攤經濟鬆綁”。一個人擺攤,背後可能是一家子人。新的市場主體成長了起來,新的就業崗位也成長了起來,更重要的是,城市的毛細血管處,燃起了勃勃生機。

當然光出臺鼓勵擺攤設點是不夠的,還要重視一些勞動力密集一些低端產業的企業,降房租,降通脹,另外對電商直播帶貨要有一些限制措施,不得只是幾個頭部電商和幾個頭部直播網紅賺錢,其它只能在旁邊看,電商的贏家通喫效應還是很明顯的,稍微限制一下電商的野蠻發展,或可增加實體店小商戶的發展,增加就業人口。

應設法推出各種措施,將外向型經濟轉向內向型經濟,同時嚴厲抑制高房價降低企業營商成本,如此才能留住企業和吸引人才。當然也要重視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業;重視第二產業:生產、加工、製造業,提高產能、產量、質量,打造出有競爭能力的大企業,加大出口貿易。引導、帶領第三產業開拓國外市場,用新興高科技產業對各產業作支撐、支持,形成緊密相連的產業鏈、環環相扣、互爲依託。

當然有些人找不到工作是由於高不成低不就。苦的不願意幹,輕鬆的坐辦公室的不要他。這就造成了就業矛盾,快遞外賣保安保潔滴滴以及工廠普工等,這些還有很多崗位在等着你。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這個就業形勢異常嚴峻,人們首先是要有部分度過這個危機這是最重要的,其餘的都可以先不管了。不管用什麼方法能有實際的效果這個是最重要的。想要找到工作,必須要有企業招工,老企業本來就有老員工,唯一還要招工的可能性是擴大生產,要想企業擴大生產必須要有比往年更多的訂單,只有消費者不斷的消費,貿易商纔會更多的訂單,但是消費者沒有工作沒有錢怎麼去更多的消費,所以這是一個死循環,這也是要解決的問題,前有幾千萬待就業人員,後有幾百萬應屆畢業生,難不成都去擺地攤?小編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各抒己見,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