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南京,是整個江南省的帶頭大哥。但自從江蘇安徽分家之後(很多江蘇人並不願意去承認這一段歷史,反而不滿地喊南京爲“徽京”),南京的地位多少有些尷尬。如果說當年的南京尚且想一家也不放棄的話,那麼,上海崛起以後,南京的地位就更加尷尬了。

上海的強勢崛起,直接帶動了蘇南地區的發展。而蘇州無錫常州並不是被動地區承接上海的發展輻射,反過來,是主動地發展鄉鎮集體經濟,引進外資外企。而南京在這一輪發展中,因爲船大掉頭難,錯過了一些發展機遇。蘇州成爲了江蘇省的經濟老大,贏得了“地表最強地級市”的讚譽。

進入到21世紀後,各地從縣域、狹義的市域競爭開始向都市圈經濟轉變。蘇錫常都投入到了上海都市圈的懷抱。一個巨無霸的上海都市圈吸引走了大量的人才、資金和技術。這個時候,江蘇發現,他們缺少一位帶頭大哥。

今天的江蘇被稱爲散裝的“蘇大強”,一半是讚譽,一半是諷刺。江蘇的各個地級市都不差,包括蘇北五虎。但是卻是在各自作戰,沒有擰成一股繩。這導致出現了兩個結果,一個是江蘇的省域競爭能力受到了影響,一個是南京自身的潛力發揮有限。

南京作爲一座省會城市,卻沒有足夠能力也沒有足夠意願去帶動全身發展,令本省不少兄弟不滿。在他們看來,南京和隔壁的馬鞍山、滁州、蕪湖更親近一些。南京自己有委屈,也有自己的想法。想要真正地做大南京,成爲一座國家中心城市,南京必須要提升自己的省會首位度。

如今是大都市競爭時代。放眼整個江蘇,蘇州靠着上海,中長期內也就南京有這個條件打造自己的都市圈經濟。南京需要把自己的潛力挖掘最大化,科研能力、文教資源、人口資源等等。還要和周邊都市圈進行競爭。

上海或許競爭不過。畢竟,大家的定位不一樣。但比比杭州都市圈,比比武漢都市圈,再回頭看看不斷做大的合肥,都是今後南京的競爭對手。如果再不提高南京的省會首位度,別說不能帶動兄弟們發展了,南京自己的發展也會受到較大影響。

所以南京過去十幾年做了一系列動作,將江寧、溧水、高淳“撤縣設區”,做大城市規模,聚集城市人口,延伸本市的發展腹地。又通過寧鎮揚一體化發展,直接將鎮江、揚州以及泰州納入自己的經濟圈。再通過高鐵建設,將自己的觸角延伸到淮安和整個蘇北。至少,大半個江蘇已經納進來了。再加上主動靠近的皖東的老兄弟們,南京要做,就做大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