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恭有度,講的是君子的情操和待人接物的態度。君子待人要謙,對待長輩更要恭謙有禮,但也不可謙虛過度,過謙則使人感覺到虛僞狡詐。只有虛懷若谷的態度,才能給人尊敬的印象,敬人者人恆敬之,人們也會對謙虛者抱以尊敬。謙虛是高尚者的情操,是修養深厚的表現,是聖人君子的操守。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謙虛的美德,這方面有許多格言警句。如''謙受益,滿招損'',''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百尺竿頭,還要更進一步!''這些格言一直澆灌着人們的心靈,謙虛的美德深入人心,謙虛成了衡量君子小人、德操高卑的標準。

《菜根譚》中有語云:建功立業者,多虛圓之士。古來建立功業成就功勳的全都是謙虛圓融的人士,那些執拗固執、驕傲自滿的人往往與成功無緣。文王謙虛,渭河之濱訪太公,最終成就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劉備謙虛,三顧茅廬請臥龍,最終天下三分一分歸劉。

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在公司老闆一般喜歡謙虛好學的下屬,而不喜歡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的半吊子;在機關,上級往往器重謙恭有禮、溫文爾雅的後生,而討厭那種傲氣凌人自我滿足的所謂''後起之秀''。

謙虛的人懂得怎樣尊敬別人,包容別人。比如山谷,山谷因爲胸懷空闊而羅納萬物。萬物生長其間,不受排斥,不受拘禁,自由生長,得到了長久的來自於山谷的給養和尊重,同時山谷間的萬物也裝飾和點綴了山谷,使山谷變得鬱鬱蔥蔥,生機勃發。

所謂謙虛禮讓,敬人敬己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不這樣,請看下面這個故事。

森林中有一條河流,河水湍急,不停地打着漩渦,奔向遠方。河上有一座獨木橋,窄得每次只能容一人經過。

某日,東山羊想到西山上去採草莓,而西山羊想到東山上去採橡果,結果兩隻羊同時上了橋,到了橋中心,彼此擋住了,誰也走不過去。

東山羊見僵持的時間已很長了,而西山羊照樣沒有退讓的意思,便冷冷地說道:''喂,你的眼睛是不是長在屁股上了,沒見我要去西山嗎?''

''我看你是乾脆連眼睛都沒長吧,要不,怎麼會擋我的道?''西山羊反脣相譏。

''你讓還是不讓?不讓開,我就闖。''東山羊搖了一下頭,晃了晃犄角,那意思是:看到沒有,我的犄角就像兩把利劍,它正想嚐嚐你的一身肥肉是否鮮美呢。

''哼,跟我鬥,沒門!''西山羊仰天長咩一聲,便低頭用犄角去頂東山的羊。''好小子,我看你是不想活了。''東山羊邊罵邊低頭迎上西山的羊。

''咔'',這是兩隻羊的犄角相互碰撞的聲音。


''撲通'',這是兩隻羊失足同時落入河水中的聲音。

森林裏安靜下來,兩隻羊跌入河心以後淹死了,屍體很快就被河水沖走了。

互不謙讓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誰也得不到好處。況且爭得面紅耳赤,大打出手,弄個鼻青臉腫,給人留下笑柄。謙讓是君子的風格,互相禮讓,你讓一尺,我敬一丈,雙方都是謙虛的心懷,什麼事情不好解決?

張廷玉是清朝的宰相,一日家中來信說家人和鄰居因爲一牆之地打起來了,互不相讓,想讓張廷玉出面調停解決。張廷玉只寫一首詩:千里來書只爲牆,讓他一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笑後思量,唯有謙讓能化解矛盾消除仇恨,只有懂得謙讓纔算得上人間的君子。

萬事萬物盈虛有數,就像夜空中的月亮一樣,陰晴圓缺自有規律可循,做人也是一樣。如果太驕傲、太自滿,物極必反,盛極而衰,最終災禍臨頭悔之晚矣。反之,如果太謙虛、太禮讓,矯揉造作,虛僞狡詐,就會給人留下華而不實的印象,這就是過猶不及的道理。因此謙讓要有度,要恰恰當當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