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自從上任以來,在對外政策上一直顯得比較強硬。但他這種強硬並不是無差別的強硬,而是有選擇的強硬。那就是說是不是強硬也是要看時間,看地點,看對手的。在面對比較強大的對手的時候,莫迪並不是像以往那麼強硬,當然也會選擇妥協。

莫迪現在是不是很害怕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失控呢?確實是比較擔心的。

雖然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的衝突之後,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一方面是緊急給印度軍方撥款50億盧比,一方面是單方面的撕毀了和中方達成的,在衝突中禁止使用武器和尖銳的冷兵器的協定,賦予前線軍官開槍的權利。同時也正在進一步的向事發地區調兵遣將,增調相應的武器裝備,加強軍備。

但同時莫迪也正在努力的給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降溫。一方面是在國內公開表示,並沒有外國軍隊和軍人進入到印度的領土上來,等於間接承認了此次衝突是由印度軍隊主動挑起的。另一方面則是逮捕了正在誇大英軍損失的拉達克地區的議員。這都是在明顯的控制局勢的舉動,顯然是擔心事態進一步擴大。

莫迪的擔心當然來自於內外兩個方面。從印度國內來講,受到疫情的衝擊,印度國內目前的經濟也十分蕭條,就業率嚴重下降,國內社會矛盾有逐步激化的趨勢。這時候如果軍方動作過大,以至於真的演變爲戰爭,那麼印度的軍費開支將會大幅度的增加,對印度的財政會造成空前巨大的壓力。這是莫迪必須要考慮到的。

莫迪的另外一個擔心在於,如果現在邊境問題上的事態不能及時得到控制,進一步擴大,那麼原本他就不能完全有效控制的軍隊就有可能在印度國內的地位會進一步上升,甚至有可能走向失控。這是莫迪非常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一旦出現這個結果,當年尼赫魯都沒有能夠控制住印度軍隊,以莫迪的資歷和威望就更加困難。

從印度的外交戰略的方面來看,這個時候如果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的衝突進一步升級,雙方陷入長期對峙。那麼印度在目前的兵力和武器裝備條件下面,如果不想在加勒萬河谷地區處於下風,就必須要從對巴基斯坦的方向上抽調部隊。這當然有可能讓印度面臨兩線作戰的困難局面,民衆目前還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雖然印度國內宣傳長期以來都聲稱,印度具備同時打贏2.5場戰爭的能力。但這首先需要看他的對手是誰。如果印度的對手還是巴基斯坦和尼泊爾斯里蘭卡馬爾代夫這樣的,印度獲取確實有能力同時打印2.5場戰爭。但如果在印度的對手中突然加入了一個強大的鄰國,那麼印度就會變得非常困難,基本上沒有什麼勝算可言。

所以無論是在國際還是國內的角度有可能看,莫迪現在都不希望看到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繼續進一步發展,而是希望儘快爲事態降溫,回到談判桌上來解決爭議,我是真正的走向刀兵相見。所以印度在近三四天裏,在輿論上已經開始降溫了,既不再繼續誇大印度的損失,也不再鼓吹印度有打贏的能力。

如果局面真的走向失控,那麼以印度現在的綜合軍事實力來看,這是一場沒有任何勝算可言的戰爭,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印度不僅不可能奪回他們聲索主權的地區,而且有可能保不住現在的世界控制線,從而讓這個地區的主權爭議從此沒有爭議。如果真的出現這種局面,那麼莫迪對國內將是無法交代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