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時期,因地處晉國、楚國以及齊國的“夾縫之中”,宋國深受大國爭霸的困擾,爲了解決這一問題,宋國曾先後搞出了兩次“弭兵會盟”。公元前589年,在宋國的調解之下,各國坐下商討此後天下局勢的走向,史稱第一次“弭兵會盟”,但是在這次的會盟之時,取得的成效並不算大。

宋國君臣對此並不甘心,便在公元前546年再度發起了“弭兵會盟”,共有十四個主要國家參與。在這次的會盟之中,宋國以中立國身份調解了各國之間的矛盾,並且形成了一個以四大強國爲核心的天下格局,這四個大國因而被後世史家稱之爲“春秋四強國”。

我們今天的#歷史小問題#就是,“春秋四強國”你知道都有哪幾個國家嗎,這些國家是否又順利進入了戰國時期呢,他們最後的結局都是怎樣的?

首先,“春秋四強國”指的是當時爭奪天下霸權的晉楚兩國以及他們的鐵桿盟友秦齊兩國。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國家是否都順利進入了戰國時期呢?

秦國

秦國,這是東周建立伊始分封的諸侯國,地處西陲,民風剽悍。經過了數代君王的沉澱,秦穆公厚積而薄發,向西拓地千里,成爲了世人眼中的“西陲霸主”,而後又將眼光投向中原,兩度擁立晉君,其中就有同爲一代雄主的晉文公。

在秦穆公之後的秦國,雖後繼者能力比不上秦穆公,但也都不是什麼無能之輩,秦國得以順利進入戰國時期,又在雄主秦厲共公的率領下,南征北戰無往不利。但是,奈何秦厲共公之子碌碌無爲,最終引發了“四代亂政”,秦國迅速衰敗,連秦穆公時期佔領的河西之地都被魏國奪走,更是幾次陷入了亡國危機之中,所幸秦獻公力挽狂瀾,秦孝公力行變法,這纔有了秦國的“六世餘烈”以及“秦王掃六合”……

楚國

楚國,這是一個在周成王統治時期被分封的諸侯國,起初僅僅只是子爵,經過了百餘年的積累,楚國通過其特有的“加盟制”使得自己國土大幅擴張,國力也是蒸蒸日上,儼然成爲了南方的強國。而後,楚君向周桓王討要更高的爵位不得,悍然自立爲王,走上了“離經叛道”之路。

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楚國一直都是天下強國,與晉國展開了全面的對抗。在歷史上,歷朝歷代集齊了幾代明君,總是能“召喚”出一個昏聵的不成樣子的昏君,楚國也不例外。

楚平王即位之後,親小人而遠賢臣,使得名臣伍子胥舉家被殺,伍子胥也是流亡吳國才僥倖逃得一命。楚平王在位時期,楚國國力如江河日下,再也沒有了與晉國爭霸的實力,而後更是被吳國攻下了國都,幾近亡國,不過就算是這樣,因爲楚國特有的“加盟制”,使得楚國依舊“苟延殘喘”到了戰國時期。

進入戰國時期後的楚國政變不斷,數位君王皆死於非命,所幸出現了楚悼王進行變法,楚宣王、楚威王父子勵精圖治,造就了楚國霸業。出現了幾代明君,“昏君召喚術”又來了,這一波還是直接召喚了倆——楚懷王、楚頃襄王父子。在楚懷王父子的治下,楚國國力大損,連國都都沒能守住,最後在“划水”中走向了滅亡。

比起上面進入戰國時期後出現了不同程度衰敗的兩位爺,後面這兩位“怎一個慘字了得”?

晉國

晉國,這是源於一個玩笑——桐葉封弟。周成王即位之初,因其年幼,轉由叔父周公旦、召公奭等人執掌國政,此時天下動盪,殷商遺老又開始活躍起來了,一度發動了叛亂。周公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親率大軍鎮壓了叛亂,消息傳到鎬京之時,周成王正在與弟弟唐叔虞嬉戲打鬧,周成王隨手摘下了一片桐葉,將其折成了玉珪狀,以玩笑的口吻說要將周公旦剛剛平定的地方分封給他,作爲唐叔虞的封地,這就是晉國曆史的開端。

因地處中原,人傑地靈,物產豐富,晉國逐漸發展成爲了天下間一等一的強國,而後更是扶立周平王,誅殺周攜王,期間雖發生了“本末倒置”的政治事件,但是晉國國力並未大幅減弱,經晉文公的勵精圖治,國力重回巔峯。晉文公針對“晉無公族”的現狀,制定了六卿輔政的制度,在“六卿制度”的影響下,晉國始終保持着較強的國力,但是這也爲此後的“三家分晉”埋下了伏筆。

公元前453年,隨着智氏被滅,晉國名存實亡,公元前376年,末代晉君晉靜公被廢,晉國壽終正寢……

齊國

齊國,這是西周“三公”之一的太公望的封國。齊國地處海濱,素有魚鹽之利,因此迅速走向了強國,齊桓公之時更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號,使得自己成爲了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而後齊國雖有些衰落,但卻始終都是天下間一等一的強國、大國,影響力不容小覷。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在向戰國時期過渡之時,卻因當年齊桓公的好意——陳國貴族陳完得以在齊國安身立命,而後田陳氏迅速發展壯大,經過了幾次政變,掌控了齊國朝政大權,而後更是放逐了姜氏齊國末代君王齊康公,自立爲君。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認了田氏“鳩佔鵲巢”的行爲,將田和分封爲諸侯,姜氏齊國正式滅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