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麼吸引孩子到“書吧”讀書

到“書吧”讀書還要吸引?孩子不是天生就有求知慾嗎?當然當然,這一點永遠毋庸置疑。但正如一塊璞玉,在沒有被發現之前,可能很多人對它並沒有感興趣。或者,對一些空間區域,我們去多了,會自然減少興趣。所以,一些好東西,若要人感到它的好,還是要做一些吸引的工夫的。

第一個吸引,就是方便。所謂的方便,就是恰好。聽說一個女孩子要吸引一個心儀的男孩子,她會製造出很多的恰好來。難道我們的“書吧”不可以這樣做嗎?比如,孩子們早晨上學來早了,他“恰好”可以坐在我們專設的舒適的軟墊上,然後他的眼睛“恰好”可以看到書架上的書,再然後,他的手臂“恰好”夠到書架上的書。這麼多“恰好”當然就構成了所謂的心動。那天,我親眼看到一位家長等孩子時,就心動了,他連續伸手嘗試許多次想拿書,但都停住了,他感到這些書可能並不是給他讀的。即便如此,他最終還是抽出了一本。

第二個吸引,就是好看。這裏不是指書好看,而是指的那“書吧”本身就好看。這個好看,不是“書吧”的形狀好看,而是一種“陪伴”的好看。我在教師會議上說,若是我們的圖書室裏有鮮花、咖啡或者其它裝飾的或者高雅的東西作爲陪襯,老師們肯定是願意去的。其實,孩子也是這樣的,除了書吧的造型需要好看以外,我們可能還需要一些其它的陪伴物,哪怕在書吧上放上幾盆新鮮的花兒,都會讓那書香更香的。

第三個吸引,就是約定。“約定”能造成吸引?是啊!比如,我現在跟某個人進行一個約定,誰輸了,誰就是一個不守信用的人。我們爲了證明自己的誠信,也證明自己有誠信的毅力,我們還是願意參加這樣的活動的。書吧跟孩子的約定是什麼呢?那就是自由借書,然後自己簽名,並註明借還日期。這個方法,哦不,這其實不是方法,而是對人性美的一種自然保護,是很管用的。當然,有些低中年級孩子做得誇張了一點,一下子就借了好幾本書,最終還是被語文老師“勸”還得只剩下一本書了。對的,我們一直是把每一個孩子首先當做一個好孩子來看待的,我們不“防”孩子,即使書真的了, 我想那也不是丟臉的事情,而且不至於養成孩子“竊書”的習慣,雖然竊書從某個方面看,也是好事情。

然後,我接着反思,我們是如何想到這些主意的?

對,是我們編造的一些語言。不要小看了這些語言。不同的語言,對孩子們所產生的吸引力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我們在那些酥軟的皮墊子上寫上一個標語:禁止在墊子上蹦跳!或者在書架上設計這樣的標語:禁止偷書。哈哈,那麼你可以想象,看書、借書的孩子一定會銳減。

我在上文所述“吸引”也好,“方便”也好,“好看”也好,約定也好,這些語言別後的思想便是,書是爲了孩子提供方便的,書是有香味的,書其實也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了某種約定感!也就是,我們的語言,是基於對書的作用的理解,和對孩子天性的理解的。

這樣一來,“吸引”孩子的本質,是語言,而語言的本質,自然就是一種理解了。

作者簡介:陳林,江蘇省寶應縣城南小學校長,揚州市特級教師。長期致力於教育現象研究,曾獲得“七彩語文杯”蘇教版教材全國課堂教學大賽特等獎,主持省級課題,多篇論文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並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