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情》中的村婦德華。

《隱祕的角落》中和馬主任分手喫橘子這場戲堪稱教科書級的表演。

“知否”中劉琳劇照。

《聲臨其境》中的劉琳。

劉琳。

最近,網劇《隱祕的角落》剛剛下線,劇中飾演單身媽媽周春紅的演員劉琳,繼《父母愛情》中的德華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王大娘子之後,又火了一把。這距離她19歲出演第一部戲,已經27年。

今年,46歲的她又靠着“整容/音級”的配音表演一次次驚豔全場,拿下了《聲臨其境3》的總冠軍,無人不謂“實至名歸”。她參與出演的《隱祕的角落》火出了圈,連着一起出圈的,還有她“逼喝牛奶”的一段演技炸裂的戲。到今日,我們說她是“中國的梅麗爾·斯特里普”,怕是不會再有任何疑義與爭議。因爲,放眼整個中國演藝圈,大約也只有她,真正做到了“百變神君”,演誰像誰。

再隱祕的角落,也藏不住演技

豆瓣評分9.0,火出圈的《隱祕的角落》帶火了兩個梗:一個是秦昊(劇中角色張東昇)的“週末爬山去”,一個就是劉琳(劇中角色周春紅)的“喝牛奶”。前者玩的是劇情梗,後者,是劉琳硬生生地靠演技“演”出來的梗。

在《隱祕的角落》中,劉琳奉獻的精彩表演遠不止這一出。我二刷了該劇,私以爲,但凡她出場,場場都是“好戲”。從溫情到發狠,這情緒調動也就是眨眼之間。

當很多30+女演員因爲維持個人形象而導致臉僵得沒法再“表演”時,45+的劉琳,依然能夠調動得起臉上的每一個器官、每一條肌肉,以及每一絲皺紋——她的眉眼鼻,甚至是牙齒,都會“說話”,微表情極其豐富。

一如既往地,她也全然不在意自己的屏幕形象,不憚於作出最扭曲的表情。只要,角色需要。她所扮演的周春紅,朱朝陽的母親,在劇中戲份喫重,也是劇中最讓人感到心痛心塞又心酸的女性形象。這個外形普通、工作普通,在中年遭遇丈夫出軌的中年離異女子,內心充滿矛盾與衝突,是一個心理層次極爲豐富的擰巴單親母親。她讓觀衆愛恨交加、百味雜陳,難以一言蔽之。

放眼整個中國演藝圈,恐怕再沒有第二個女演員,能比劉琳演得更形神兼備了。

在我看來,形似其實比神似更難做到。在表演上,絕大多數演員都很難突破“形似”這關。只見角色,不見演員,是表演的頂級境界。

然而,哪怕是非常傑出的演員,比如梁朝偉、姜文,比如張曼玉、周迅,其實在塑造角色時,多少脫不了本人的氣質。這是“魅力型”演員先天的侷限。也所以,曾經長年演技不被承認的劉德華,曾爲“演什麼都還是像劉德華”而深深苦惱,並在某次頒獎禮上公開發出過這樣的“天問”:“爲什麼梁朝偉演什麼也都還像梁朝偉,可大家就都覺得他演技好?”

劉琳,作爲少有的能打破此“魔咒”的實力演技派,一方面,固然是因爲她長相相對“普通”,不是那種驚豔的漂亮長相;但另一方面,這種極致的“形似”,終究還是要靠過硬的演技來支撐。因爲,若說她本人自然流露的氣質,那是非常知性、溫婉的,透着一種端莊淑良的大家閨秀範兒。

可她演“路人媽媽”周春紅,“真”到什麼程度呢?她似乎並不需要靠“演”,她讓你覺得,她平時就真的“生活”在周春紅的角色裏——只要她站在那兒,活脫就已經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那種平凡普通的中年母親。

劉琳,就是這種頂級演員。

細數她的熒幕形象,比如《過年回家》中的陶蘭,少年時期的她本性純良但魯莽冒失;獄中勞改了17年的她,歷經漫長的懺悔與自責,面對新時代、面對老去的父母,是難掩的木訥、失措與情怯。

張元指導的《過年回家》曾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由劉琳與李冰冰主演,兩人憑藉此片獲得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影后。

她演《父母愛情》中的農婦德華,形象極爲樸實憨厚,令很多觀衆以爲演員就是從農村找來的真農婦。在形象“百變”這道坎上,劉琳突破了通常演員的極限。今年4月,在剛剛結束的《聲臨其境3》中,她也真正讓觀衆們領略到,到底什麼才叫“整容/音級的演技”。憑藉出神入化的配音表演,她時而是13歲的少女楚楚(from《紅櫻桃》),時而是潑辣彪悍的虎妞(from《駱駝祥子》),她的聲音表現力和感染力極強,情感張力十足,能夠在短短几分鐘之內,僅僅靠着一段配音表演,就令無數觀衆感動落淚。而她最“神”的地方是,連音色音質音調都能模仿得與原表演者近似,不論是扮演虎妞的斯琴高娃,還是《我的前半生》裏的“唐晶”——直讓觀衆驚呼,這是袁泉本尊嗎?她配《後來的我們》,一張口,大家都以爲是周冬雨來了。也難怪,聽了她的配音,戲骨如胡軍、何冰、肖央,都一個激靈坐直了身板。所以,若說中國女演員裏,誰當得起“中國的梅麗爾·斯特里普”之譽,除了劉琳,我目前的確想不出第二人選。

關於自身的“表演實力”,劉琳自己也是十分自信的:“和什麼大腕合作,都不會發怵。”

這是劉琳行走江湖的底氣,也是她捍衛自己尊嚴的方式。

整容級演技,來自信念感

演技是演員的看家本領,在如何打造個人“核心競爭力”上,劉琳的經驗,其實適用於任何行業的職場人。

其中,信念感,是一切一切的基礎。什麼是信念感呢?首先就是真心熱愛。唯有真心熱愛,才能如劉琳這般,“除了演戲,心裏幾乎裝不下別的”;才能如她這樣,打開所有的觸覺,吸收一切可能的養分,隨時隨地地琢磨表演這回事兒。劉琳的父母都是航天部的技術人員,和表演一點邊不沾,但她從小就知道自己將來是要當演員的。“我這輩子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幹別的,從小就堅定自己可以做演員。”自小就很有主見的她,從幼兒園時就喜歡想象不同的角色並扮演。初中時,她就說服父母給她掏學費,在課餘時間去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學表演。“那時候每週學習兩三次,都是晚上去,我家住五棵松,兒藝在王府井,那麼遠的地方,我就自己坐着公共汽車去,學完了晚上再回家。”她在接受《人物》專訪時介紹了少時的學習經歷。這種執着無畏的學習精神和行動力,如果沒有發自心底的熱愛,是不可能長久維持的。

劉琳在演戲之前,是不與人聊天的,甚至曾經因此得罪了搭戲的演員,但她還是寧可得罪人,也不願意在表演之前因爲“聊天”而“把自己的神散了”。也正因爲對演員這個職業、對錶演心懷敬畏,一個女演員纔會克服“愛美”的天性,不計美醜,讓個人形象爲角色的完成度讓位。一個對錶演有敬畏之心的女演員,也會更謙卑謙遜,她會把觀衆對自己的喜愛更多歸功於角色,而不是自身。

“作爲演員,被人愛,其實都是角色的光輝。每一個演員都是生活在角色的光環中,被角色的光芒照耀着,人家愛你,其實都是愛那個角色。”劉琳有着難得的清醒與自省。也所以,她纔不會有一點成績便驕傲自大、恃才傲物,這纔有可能持續不斷地進步。

對職業的敬畏之外,信念感還意味着一種更單純的初心。

一個好演員,會更單純地看待表演本身,能區分開“演員”與“明星”是兩種職業,不會把表演視作通向財富名利的“工具”或者“捷徑”。

想當明星,和想當演員,其實是兩種人生目標,伴生的是兩種工作心態與工作方式。用力點,會完全不同。當一個人不是衝着“出名”“當明星”去對待演戲時,才更容易回到表演本身。

一直以來都很怕紅的劉琳,正是如此一個低調的演員。她很怕被關注,直到“知否知否”開播當日,才終於開設了自己的微博賬號。此前,她的粉絲找她,都是去梅婷的微博下喊話——兩人合作了《香樟樹》《父母愛情》,私交甚好。

把演員當作一份平常職業的劉琳,固然也會爲沒有好角色演而焦慮,也會爲沒戲演而擔心收入問題,但她卻絕不會因爲“怎麼還沒紅”這種事兒而焦慮。這是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焦慮。

後一種焦慮是不可控的,前一種焦慮是自己可控的,是可以靠着對自身工作實力的打磨提高、靠着職業自信去抵禦的。哪怕,你需要暫時地先忍受一些冷眼,甚至是奚落。

心態平和了,人生的低潮與不如意,就會更容易度過。

心念單純,初心不失,也才更容易在困境中,排除淨外界干擾,依然給出最優質的表演。

這不,生孩子之後回到“職場”的劉琳,一度無戲可拍,不得不受冷眼,殘酷名利場裏,人到中年,身價卻跌回到入行新人一級,幾萬塊拍一整部戲,那可是2015年啊——但她,短短三兩年之內,就憑藉角色再度回到人們的視線中,並且重新贏得了觀衆的認可與喜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