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北大社會學劉教授,在北京五道口服裝市場租了個攤位賣牛仔褲。60元一條的牛仔褲他賣59。來了一撥顧客,看了看摸了摸,問“30賣嗎?”

劉教授在筆記中記:定價59元,還價到30元。等這批客戶走後,他又把價格調整到58元。又來了一批客戶,看了看摸了摸,“25賣嗎?”

劉教授在筆記中記:定價下調1元,還價到25元。等這批客戶又走了,他把價格調整到57元。再來客戶還價,張口就是:50賣嗎?

北大劉教授教你擺攤:把定價下調1塊,卻做到收入翻倍的經濟學

劉德寰在筆記中記:定價再次下調1元,還價到50元。爲什麼定價58元顧客還價最多?而定價57時,顧客還價反倒最少?定價58元時,顧客還價到25元,而定價只要下調1元,報價57元,顧客就會還價到50,是定價58元時的一倍!定價下調一塊,還價反而提高了一倍,這是爲什麼呢?

劉教授說:在一個自由市場裏擺攤賣衣服,原則是對半砍價。你把價錢從60元定到59,用戶的心理價位還認爲這是60塊錢的衣服,所以他們會還價到30塊。當你定成58塊,用戶就覺得它不是60塊了,會覺得它是50多塊,他就會把這個零頭抹掉,然後再攔腰砍一半去還價,他會還25塊。

北大劉教授教你擺攤:把定價下調1塊,卻做到收入翻倍的經濟學

所以你看到,59和58差了一塊錢以後,用戶的心理價差變成了5塊。但當你把定價變成57塊錢的時候,消費者就懵了,他們認爲57元這個定價,沒那麼大的水分,可能成本就很高。

這就改變了他的行爲規則,用戶會把7這個零頭抹掉,報50。而經濟學中的窮人經濟學,就是研究如何幫助窮人擺脫貧窮的學問。

比如在市場經濟下,對於一些既無資本又無技術的窮人來說,選擇到有市場前景的地方做小攤小販,就是一種積極的生存行爲,符合窮人經濟學;再比如窮人買東西,會對單次消費的價格更敏感,而不願意化零爲整一次性買齊。

北大劉教授教你擺攤:把定價下調1塊,卻做到收入翻倍的經濟學

舉個例子:

15年前擺攤兒賣袋裝洗髮水,一包5毛錢,一個星期用5包才兩塊五,價格很便宜。但如果用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袋裝的比整瓶裝的貴多了!你買袋裝的花費更多,企業利潤更大。可消費者爲什麼還是選擇袋裝的呢?

因爲單次購買的絕對值太低,所以催生了這個細分市場,這個市場都是價格敏感的人羣,是窮人的經濟學。

北大劉教授教你擺攤:把定價下調1塊,卻做到收入翻倍的經濟學

如今,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袋裝洗髮水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那它們去了哪裏呢?

答案是:印度市場以及其他欠發達國家和地區。

因此對於這部分消費羣體,化整爲零的商品更利於銷售,這在窮人經濟學中叫做“微定價”,也就是化整爲零的定價。所以在印度,僅僅是把洗髮水拆成小包裝,就創造了一個巨大的微定價市場。

擺水果攤的化整爲零

一些聰明的小商販會在攤位上開闢一個專門的位置,銷售分裝好的水果拼盤,小份10元、中份15元、大份20元,包括削好的蘋果、火龍果、獼猴桃等,而不是賣給你整個西瓜、整個榴蓮。消費者一次可品嚐多個品種,又不用擔心喫不完浪費,價格也能接受(利潤當然也更好,這是擺攤兒的智慧)。

北大劉教授教你擺攤:把定價下調1塊,卻做到收入翻倍的經濟學

日本經濟學家青木昌彥說,所謂“不入流”的經濟形式,其實是多姿多彩的經濟馬賽克。

爲什麼泰國的失業率只有2%?就是夜市和地攤經濟撐起了這個國家。

地攤經濟學,其實就是另一個版本的窮人經濟學。它一方面給低收入人羣改變生存狀態的機會,另一方面拓寬了就業渠道,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可見,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是掌握了規律的人,成功的幾率更高,擺攤也是。

我是進步哥,每天分享營銷知識和創業經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