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豆瓣能上9分的國產劇長什麼樣?

《隱祕的角落》給出了回答。

這部劇開播後巔峯分數是9.2分,12集,後6集是超前點映,而部分人追完超前點映的大結局後,分數依然穩穩的,9.0分。

有人說,毋庸置疑,這部劇是國產劇中的驚豔之作;那句“帶你去爬山”的話題一度被引爆,因爲這部劇的開頭,就是一樁六峯山兇殺案。

兇手恰恰是平時看起來溫和到幾乎沒有脾氣的張東昇,數學天才,少年宮奧數老師。

這個張東昇是有多溫和?

電梯裏有個小男孩用水槍往他的褲襠上滋水,他可以平靜注視、不露喜怒,連句指責的話都沒有;

參加老婆表姐小孩的滿月酒,姑父當着所有人的面diss他的工作沒有編制,並嘲諷他“男人沒有野心就不算男人”,他依然可以面不改色,笑着給岳父母夾菜;

沒有編制的他,在少年宮也被很多老師指使做雜事,他也沒有任何情緒流露......

就是這樣一個平時極度溫和擅長隱忍的人,在把岳父母推下山崖這件事情上沒有一絲猶豫,乾淨利落。

隨着劇情的推進,出現了一個內向而擅長隱忍的男孩,朱朝陽。

在所有人眼裏,他不僅優秀而且乖巧,成績永遠是全年級第一。

從不提要求,也從來不哭鬧。

就是這樣一個小男孩,心思縝密到令人詫異,他巧妙地將自己僞裝成受害者,朱晶晶墜樓、普普被害等和他不無關聯,讓人細心極恐。

當然,這部劇終究是一部影視作品,離不開專業的手法達到某種衝突與效果。

不過在現實中,內向而隱忍的人確實不容小覷,他們往往把自己隱藏的很深,直到某一天,做出一件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

02

我第一次對“內向而隱忍”的人產生好奇與關注,源於第一份工作經歷。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類似國企的單位,在車間實習了幾個月之後,按照專業被分到了財務部。

財務部裏差不多有十來個會計人員,財務部長是一個脾氣起伏不定的中年男人,白天總是紅腫着眼睛,時不時因爲一件小事暴跳如雷;而財務部的副部長是一個30歲不到的年輕人(爲敘述方便,姑且稱之爲張副),長相有幾分帥氣,中專學歷,每天也是紅腫着眼睛,對着領導點頭哈腰,對其他會計則頤指氣使。

據小道消息說,張副和部長是牌友,他們常常一起通宵打牌,而這些年來,就是靠着屢屢給部長讓牌送錢,張副才漸漸有了今天的位置。

張副常常一副不可一世的表情,指派其他會計做這做那,有些人視他的話爲耳旁風,正眼也不瞧一下,而他總會盯着一個看似木訥的男會計(爲敘述方便,姑且稱之爲吳會計),這個吳會計每次都應承着,不論張副說出怎樣激烈的言語,吳會計都能做到做到滿臉陪笑、隱而不發。

“這個吳會計怎麼一點脾氣也沒有啊?”

一天,看到張副又開始對吳會計大呼小叫的,而吳會計依然一言不發,我小聲和我的師傅嘀咕道。

等張副走後,師傅小聲對我說:“你不知道,吳會計心裏自有主意......在我們這些人當中,我敢打賭,吳會計肯定會第一個離職的,你就等着瞧吧!”

果然沒多久,吳會計提交了離職報告。

他的離職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而領導們更是沒有想到,這個老實人有一天居然會提出離職的申請。

聽說,吳會計離職的時候,這位張副假意挽留,說了些更爲刺激人的話,大意是以吳會計的智商和溫吞的個性,根本就不會有更好的出路的。

而這個時候的吳會計從包裏拿出了中級證、CPA證書等往張副眼前晃了晃:“別以爲誰都和你一樣,離開這裏就沒有出路了!我看你是人品堪憂,還沒有實打實的能力,只會溜鬚拍馬......別操心我了,有空還是操心操心你自己吧!”

說完,吳會計一個轉身,頭也不回地走了,留下了臉色鐵青的張副。

離開了這家單位後,吳會計應聘到了一家上市公司做主辦會計,如今已經搖身一變,成了一名財務總監,在業內享有頗高的威望。

我漸漸明白,不要輕易惹怒一個內向而隱忍的人。

因爲他們最擅長的就是隱而不發,但並不表示,他們沒有感受沒有追求;而恰恰是這些內向而隱忍的人,一旦認定了一件事,在他們的字典裏,就沒有後退這一說。

這一切,都要從內向者的特點說起。

03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等人的潛心研究,內外向真正的區別在於注意力方向的不同,即能量來源不同。

簡單說來,外向者的能量來源常常源於外界,而內向者的能量往往源於內部精神世界。

內向者在人羣中可能不太活躍,更在意人際交往的質量,一般來說,他們只選擇和自己欣賞或喜歡的人交流。

由於這類人花在內部精神世界的精力較多,他們很喜歡獨處,喜歡精神生活(例如閱讀、思考等),因此,他們思維縝密、內心世界豐富,如果能遇到適合的環境,他們會呈現出令人詫異的思想深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除了內外向者的能量來源不同,他們的生理基礎也不同。

內向者的一個生理基礎和多巴胺有關,多巴胺這種神經傳遞能給人興奮感。

而內向者往往對多巴胺太敏感,以致於一點點的多巴胺都能讓內向者感到刺激,而社交場合的刺激對內向者來說過量了,因此爲了保護自己的感受神經,不得不去關閉一部分感受器官——這也就是爲什麼內向者在人多場合喜歡找個安靜的角落獨自待著的原因所在。

換句話說,恰恰是因爲內向者的能量來源和生理基礎的特徵,因此他們:1、做事更能夠專注;

由於他們很擅長關閉自己的感官和自己進行對話交流,因此,即便置身嘈雜的環境,“兩耳不聞窗外事”對他們來說是輕而易舉。2、內在神經更發達;

通過腦部掃描結果顯示,內向者在思考的時候有更多的血液迴流至大腦,血液代表着營養,源源不斷向腦部輸送着能量。

而內向者的內部神經通路比外向者更爲錯綜複雜,我們可以理解爲,內向者腦部的“高速公路”更多。

正是因爲這樣的生理結構,讓內向者很容易察覺到自己的思維及情緒過程,因此內向者很喜歡獨自思考及自我覺察,往往在寫作、藝術等領域成就斐然。3、更能延遲滿足;

內向者還有個與衆不同的生理構造,那就是大腦前額葉皮層更爲活躍。

大腦前額葉皮層被稱爲“新生代大腦”,主要負責理性及批判性思考,它像是一個法官,不斷提醒主人要冷靜,要控制住自己。

比如,當你想要刷手機娛樂的時候,它就會發出警報:Stop!不能刷手機了!你還有複習計劃沒有完成,再不看書今天的任務就完不成了!

這就是內向的人看起來更爲冷靜的原因所在。

正是這個“新生代大腦”不斷地提醒內向者要批判性看待事物,所以內向者往往容易感到自卑,他們也用這種批判性思維看待自己:所以內向者往往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在自我提升方面有着永無止境的追求,往往會忽略自己的優點。

而恰恰是這種批判性思維,讓他們很擅長“憋大招”:爲了一個更大的目標能夠隱忍十年八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延遲滿足”。

這就是很多內向者悄無聲息了很多年之後,往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原因所在。

04

那麼,對於內向而擅長隱忍的人來說,在個人發展上需要注意哪些呢?1、職業選擇上儘量“揚長避短”;

通常說來,由於內向者的腦部迴路比較發達,他們更適合做些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例如研發人員、工程師、作家、藝術家等等。

如果需要和人打交道,建議內向者儘量選擇爲對方提供一對一支持的崗位。

比如顧問式的銷售人員、職業規劃師、心理諮詢師等等,這些崗位需要細緻敏銳的觀察力及同理心,這些恰恰是內向者的優勢。2、職業發展上最好“一門深入”;

由於內向者的自我剋制能力較強,且擅長延遲滿足,因此對於他們而言,這種特質很適合在一個領域專精下去,對他們而言,更需要摒除雜念、一門深入。

3、務必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

由於內向者擅長批判性思維,往往對自己要求較多甚至能達到苛求的狀態,這是他們擅長“隱忍”的奧祕所在,同時也是這類羣體容易積累負面情緒、容易壓抑自我的原因所在。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也是一個內向者,請務必對心理健康予以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你可以尋求自我表達的通道,例如寫作,繪畫、攝影、舞蹈等,讓心底壓抑的情緒漸漸釋放,同時在從事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得以梳理與自我開解。

如果感受到依靠自我的力量無法開解,建議加強和外部的交流,或者尋求專業的幫助。

“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日積月累,最終會導致神經官能症。每一天,人們的心理都會發生很多變化,但人們的表達方式卻往往一如既往。表達能力落後於體驗,這對心理會有不好的影響。那些無名無姓的感情、感受、思想和印象沒有被表達出來,沒有獲得大致的滿足,它們在某一個體的內部被不斷壓抑,最終會導致心理爆炸或心理崩潰。”——約瑟夫·布羅茨

作者: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璃語生涯創始人。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爲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爲職業規劃領域爲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