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靠譜說#

爲人父母,最無法忍受的是什麼?莫過於,眼睜睜看着孩子被排擠、被欺負,卻無能爲力。

在新的一期《婆婆和媽媽》裏面,伊能靜和婆婆、秦昊談到女兒米粒新學校的情況。

伊能靜說女兒很容易被欺負,有個男孩,在第一次撞米粒被老師要求道歉後,之後總是有意無意地撞她一下。

秦母以爲是小孩子鬧着玩,秦昊立馬急了:“這不是玩,學舞蹈課的時候,米粒在那兒站着,那個小男孩就過來咣地擠米粒一下。”

伊能靜也激動地補充說女兒被整個逼到牆壁後面去了,而且被擠成那樣了,她也不推人家,然後還在那邊跟我揮手。

秦昊聽老婆描述,忍不住難受落淚。

無奈、遺憾,力不從心。

無獨有偶,嗯哼作爲一個小明星,也在學校裏被欺負。

他曾在節目裏情緒低落地說:“同學給我起外號,叫肚臍眼。”

不只是明星,還有更多的普通孩子在學校被欺負。

我自己的孩子也是,所以,秦昊的心情我完全能理解。

但是,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呢?告訴了老師,她還是被欺負,又能怎麼辦呢?難道只能轉學嗎?

這兩個觀點,抱歉,我不敢苟同

1. “不就是小孩子吵吵鬧鬧玩嗎?沒啥事。”

在聽到伊能靜描述米粒在學校欺負時,婆婆的第一反應就是:“都是孩子,小孩子。”

言下之意就是,孩子打打鬧鬧很正常。

雖然說小孩子現在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發展不完全,打鬧很正常,但是我們家長決不能把這句話說出口。

如果說這句話的是打人的家長,你連基本的素養都沒有,孩子現在正是建立規則的時候,如果不及時制止孩子的打人行爲,他怎麼知道做人的邊界?換個方面,如果是你的孩子被打了,你會這麼認爲嗎?

如果是被打孩子的家長,千萬不能這麼說,否則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在乎我的情緒,是我做錯了嗎?我哪裏還不夠好?”

慢慢的,孩子就會養成自卑、膽小、不會拒絕的低姿態,性格也會變得包子。

國際期刊《兒科醫學期刊》刊載的一項研究顯示,早期的欺負經驗隨着時間發酵,日後可能透過憂鬱症表現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且關係欺負(社交排擠、散播謠言)比言語欺負更嚴重。

▲ 紀錄片Bully截圖

所以,當孩子已經明確地向我們發出求救信號的時候,我們決不能嘻嘻哈哈安慰兩句就過去了。

2. “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

霍思燕聽到嗯哼說在學校被欺負被打的時候,“打回去都到嘴邊了,但是嚥了回去。”

其實當老母親的都知道,哪有這麼簡單。

我清楚地記得,我自己小學的時候,一個男孩被另一個男孩欺負,他也反抗,一下就把人家推倒在地,剛好頭撞到桌角。

去醫院檢查,幸好是輕微腦震盪,一個休息觀察了幾天,一個賠了點錢。否則,兩個孩子的家庭不知道該多麼痛苦。

孩子下手是沒有輕重的,他在回擊的時候想的只是:別人打我,媽媽說要打回去。

而且,還有個扎心的真相,一般被欺負、被打的孩子,大多數在生理或心理上處於弱勢地位,還擊的結果可能會被打得更疼、更多。

心理學家的一項調查顯示:“打回去並且一戰成名的孩子,在潛意識裏形成了‘不能被欺負’的烙印,也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那些反擊失敗的孩子,有可能在下一次被打時選擇反擊,也可能選擇沉默。對方會報復性加重欺負的行爲,被打的孩子也會越來越恐懼。”

就像微博這位網友說的:

教育不能傳播仇恨,如果我在這裏鼓吹,他打了你,你就打回去,肯定有一堆人應和,但是這真的不負責任。

雖然不提倡打回去,但是合理的自衛是需要的,也就是教孩子“逃離魔掌”的方法,比如見機就跑,請求老師、同學幫助,或者像李玫瑾這樣,針對孩子的描述詳細地告訴孩子防禦要點:

我的孫女剛去幼兒園一個月,就被喜歡她的小男孩抱起來扔到地上去了,我就告訴她,他再抱你,你掙脫不掉嘛,就拉他的耳朵,他感到疼就會停止了。

孩子受欺負了,到底該怎麼辦?

蔡康永曾說:“我們相信還擊是必要的,相比還擊的力量,我們更要培養孩子還擊的智慧。”

我深以爲然。

1. 教會孩子說“不”,是最重要的事

有研究發現,遭遇校園霸凌的孩子具有某些性格特點,比如自卑,害羞,社交技能差,不知道如何與同學建立關係,穿着邋遢等等。

我家小寶就是屬於那種特別安靜,容易害羞的小孩。

有一次,她從幼兒園回來一臉的沮喪。

我關切地問她怎麼了。

她說:“今天我在讀書角找到了一本很好看的書,拿了剛想看,晨曦走過來說他要看,就搶走了書,我守在書架那裏等啊等,直到放學他也沒放回書架。”

“你可以跟他說,那是你先拿到的書,看完再給他看呀。”我說。

“可是.....可是晨曦說他要看,伸手過來就要搶,我就給他了,可是我也想看啊......”娃兒憋着委屈小聲地說。

我家娃就是這樣一個不自信,不懂拒絕別人的小孩。

有一句話這樣說:“不傷人是一種教養,但不被別人傷害是一種氣場。”

內心強大、自信的孩子纔能有反抗的勇氣,也才能對別人的無理要求大聲說不。

於是,我給娃講了繪本《別想欺負我》。

在這個故事裏,吉姆被兩個同班同學欺負,害怕極了,不敢反抗也不敢告訴老師。

這天老師給大家一人一個盒子裝優點,還教他們唱了一首優點歌:

我有一個大優點,

讓我變得強大點。

被人欺負我不怕,

不被欺負並不難。

鼓起勇氣學說不,

一切煩惱都走開。

這首歌讓吉姆充滿了自信。這時那兩個同學又把吉姆的盒子踩壞了。

吉姆不再害怕,大聲質問他們:“你們難道除了找別人麻煩,四處搞破壞,就什麼都不會了嗎?”

兩個同學灰溜溜地躲到了角落裏。

最後,吉姆明白了:“我們沒法改變破了的盒子,不過,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大!我有很多優點,我是最棒的孩子!”

內心強大、自信的孩子纔能有反抗和說“不”的勇氣。我們不僅要幫助孩子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還要親自示範,教會孩子捍衛自己的權利,不再包子。

我趁熱打鐵給娃說:“明天如果再有人跟你東西,你可以這樣跟他說,我先拿到的,要排隊等待,等我看完或者玩完了才輪到你。”

“好,我試試看,要像吉姆那樣勇敢,誰都別想欺負我。”

接着,我和孩子反覆練習怎麼大聲說出 “不”,在這個過程中教他面對攻擊時應該怎麼做,面對別人的無理要求時,該怎麼拒絕。

後來,娃很開心地跟我說她不再害怕那些老愛跟她搶東西的小朋友了。

另外,再推薦兩本共讀繪本:《不怕被嘲笑》(希瑟·朗扎克)、《膽小鬼威利》(安東尼·布朗)

2.培養孩子的高情商

很多被欺凌的孩子,其實好多是沒有朋友被孤立的。伊能靜坦言,米粒去的新學校,大家都不熟,所以大家都不理她。

如果有了社交圈子和朋友,就好多了。而這,就涉及到情商、社交技能的培養。

一個媽媽留言分享過自己家娃的事:

3歲多的時候,我帶着女兒去一個海盜船造型的滑梯玩。

兩個小學低年級的小哥哥把住樓梯不讓我姑娘上去,其中一個態度強硬:這是我們的海盜船,我是船長,你不能上我的船。

護犢子親媽還沒來得及上前干預,小姑娘一句話搞定了霸道的大哥哥:好的,船長。我給你當副船長好麼?

然後,親媽目瞪口呆地目送小姑娘被小哥哥請上了海盜船滑梯。

這智商和情商碾壓麻麻十公里。

其實,絕大數孩子沒有那麼壞的,你順着他的意圖恭維一下,誇誇他,可能就能實現雙贏。

小孩子的事情,如果他們自己能處理好,首先肯定是讓他們自己去解決。高情商的孩子,總能自如地爲自己化解各種困境,並交到朋友。

3. 跟孩子建立情感聯結,給孩子愛的力量

電影《奇蹟男孩》裏,十歲小男孩奧吉患有先天性面部缺陷,在學校遭受到了其他學生的惡意嘲笑和欺負,回到家後,他情緒崩潰。

不過,幸運的是,奧吉有一個全身心關愛他的家庭。

媽媽引導他注重心靈,爸爸送他去上學,姐姐有時候會“喫醋”,但也非常愛弟弟。

在愛的包圍下,奧吉變得堅強又勇敢。而當他自己悅納自己的時候,他的人格魅力也越來越光亮,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喜歡他。

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情感聯結,真的很重要。

就像奧吉和媽媽的這段對話:

因爲你是我媽媽才這麼說。

不,我是你媽媽才重要,因爲我最瞭解你。

一句話,孩子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都有了,也就有了自信的底氣和氣場。

所以,當娃跟我說在幼兒園被搶書和玩具後,我先跟孩子共情,抱了一下她:“你當時一定很生氣吧。”

然後肯定孩子及時把受欺負的經歷告訴我:“很高興你告訴媽媽。”這樣打通孩子跟家長溝通的橋樑。

這麼做,主要是讓孩子知道,媽媽永遠是她的後盾。

偉大並非是擁有強大的力量,而是學會如何更好地運用力量。

有時候,智慧和個人魅力,比肢體暴力管用得多。

土豆在家裏作天作地,所以他去學校,我還是很擔心的。

前幾天,我去參加了他們學校舉行的家庭見面會。

老師說,土豆在學校的表現其實還不錯,因爲他摺紙很厲害,所以同學們都很喜歡他,誇他厲害。有時候,老師一節課還專門留10分鐘,讓土豆教大家摺紙。

聚餐的時候看他飯喫得也不錯,他同桌的小女孩也很喜歡跟他聊天。

有摺紙技能傍身,感覺土豆就是一個行走的太陽啊。

我覺得這項技能不僅給了土豆成就感,也給他的自信有了更大的加持。自信而氣場強大的孩子,應該也很少能被其他孩子欺負。

“不傷人是一種教養,但不被別人傷害是一種氣場。”

你好,我是旅居德國的土豆番茄媽!3歲女兒番茄、7歲兒子土豆的麻麻,專注二胎養育、家庭關係、育兒心得、漫畫創作,已出版書籍《萌寶土豆在德國》《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愛媽媽》。在這裏,我精心分享能讓孩子幸福成長的一切好文、好物,希望跟你相伴做一個努力跟娃一起成長的媽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