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尪羸。五十年除分昼黑,刚分得一半儿白日。风雨相催,兔走乌飞。子细沉吟,不都如快活了便宜。

《双调·蟾宫曲》卢挚

卢挚在元世祖忽必烈身边,主要担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那么,这都是什么官员呢?先来说说廉访使,这个官职主要出现在宋、元时期,宋朝的时候全称叫廉访使者,元朝叫肃政廉访使。最为有名的是,《水浒传》里有个鲁智深,江湖人称“镇关西”,其官位其实就是“关西五路廉访使”。

廉访使主管监察事务,也就是监督朝廷官员的,但宋元之时,这种官职往往凭借上级的要求,对那些站错队伍的官员进行处罚,因此在民间遗祸无数,受民间所嫉恨。方腊起义之时,即曾杀廉访使,所谓“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 ”。

到元朝之时,蒙古人以汉治汉,沿用前朝官制,但廉访使作为负有监督职责的官员,更多则是在天子的诏令下行事,很难有大的作为。卢挚以进士的身份,进入蒙古朝堂,本应是胸有抱负,大有作为的。可是面对如此职位,却很难得以施展,也便有了后来数十年的“不都如快活了便宜”,当时文学士子们的遭遇大多如此,朝廷不得志,便寄情山水之间,因此元朝之时,旅游业相当发达,各种文人墨客,皆乐于走访名山大川,关汉卿如此,元好问如此,马致远亦如此。还有这个卢挚,后来就游行了大半个中国。

卢挚后来还担任翰林学士,这个官位也相当不简单,从廉访使到翰林学士,卢挚应该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翰林学士是皇帝秘书团最重要的官位,主要负责起草诏令,传达诰命,相当于代天子传达号令,更是绝对的新闻发言人。

但是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元朝统治者是蒙古人,而且蒙古势力非常强大,无法被彻底汉化,因此其朝堂之中,起草诏令的即有汉族翰林学士,又有蒙古翰林学士,显然蒙古翰林的地位要高于汉人。元朝诏敕颁发的过程比任何王朝都要复杂,有时用汉语起草,有时用蒙古语起草,但一份诏令都必须有两种语言,更多的时候,则可能是用蒙古文起草后翻译为汉语再行颁布。在元朝的官方语言中,就至少有汉语与蒙古语两种,可谓是世界上第一个官方语言为双语的国家了。

因此,卢挚虽为翰林学士,可能仅比廉访使稍微更接近权力顶层,但地位依然较低,大凡核心事务,必经蒙古翰林之认可,才可具体实施。因此,卢挚“求得快活”的性格依然未改,他对元曲之创作,多是怀古唱和、寄情山林诗酒、写景咏物。其人生之七十年,亦便如此。卢挚也便是元朝初期难得的一位活得逍遥自在的文人墨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