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自從滅了六國後,就開始有點飄了,就不務正業了,不研究國家大事,開始研究長生不老了。比如傳說秦始皇派徐福率500童男童女前去日本尋找長生不老之藥,最後成了日本的祖先。另外,在秦朝國內,他也大肆招募方士和術士,爲其尋找長生不老藥。

在公元前212年,侯生盧生這兩個秦始皇信任的方式不但沒能給秦始皇尋得長生不老藥,還在背地裏說他壞話:“”侯生、盧生相與譏議始皇,因亡去。始皇聞之,大怒曰:“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爲妖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秦始皇大怒,自己待這些方士不薄,但他們竟然敢誹謗我,說我的壞話,這不是找死嗎?

陳寶國扮演的秦始皇

不過侯生、盧生並不傻,他們知道得罪秦始皇的下場,早就溜了。秦始皇找不到侯生、盧生,就將盛怒強加給咸陽460餘名所謂“妖言惑衆”的文學、方術士,下命令全部逮捕並坑殺。就是因爲這件事,生性仁慈的扶蘇和他的父親秦始皇就鬧掰了,這也爲他後來的死埋下了禍根。

焚書坑儒導致扶蘇被秦始皇發配邊疆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就因爲焚書坑儒這件事,扶蘇曾數次上書勸阻秦始皇,表示“諸生皆誦法孔子”,扶蘇甚至還指責秦始皇“皆重法繩之”,他擔心秦朝的“天下不安”。秦始皇聽了扶蘇的話,對他極度失望。

作爲一個法家的忠實擁躉,秦始皇則認爲扶蘇太過宅心仁厚,這樣的婦人之仁以後怎麼能擔當秦朝皇帝這個重任呢?於是就將扶蘇貶到了上郡(今陝西北部),給蒙恬的軍隊做監軍,這也算是對扶蘇的教訓。

秦始皇陵兵馬俑

儘管治國理念不同,但對立儲搖擺不定的秦始皇一直記掛着扶蘇,就在他臨死之前終於下定決心,召扶蘇回京。然而,扶蘇時運不濟,在沙丘之謀中,胡亥聯合趙高、李斯密謀奪走皇位,並下假詔書逼迫扶蘇自殺。

秦二世即位問題歷來有爭議,用辛德勇教授的說法,就是“一件事,兩支筆”。自古以來,有一派學者認爲,胡亥並非始皇帝欽定的繼承人,即按照《史記》的說法,嬴政臨終立儲時,遺詔被調包,扶蘇遭到了胡亥頂替。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羣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爲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

丞相斯爲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祕之,不發喪。”這也就是說秦始皇在最後一次巡行途中,在平原津這個地方突然發病,在彌留之際給扶蘇一道詔書上寫道:“與喪會咸陽而葬”,這道詔書在趙高手裏並沒有發出去。

趙高劇照

胡亥趙高密謀,第一步篡改遺詔

七月,車隊走到沙丘的時候,秦始皇的已經駕崩。丞相李斯恐怕秦始皇在外駕崩,諸皇子以及天下會譁變,所以就和隨行的秦始皇少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商量祕不發喪。蒙毅臨時走開,被嬴政派往各地祭拜名山,爲皇帝祈求消災,沒有參與此事。

蒙毅是鎮北大將軍蒙恬之弟,蒙恬蒙毅兩兄弟都是扶蘇的堅定支持者,蒙毅還跟趙高有仇。原因是趙高犯了罪,秦始皇命令蒙毅審理此案,蒙毅本來要依法判處趙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卻念在趙高這麼多年來伺候自己兢兢業業份上,赦免了趙高的死罪。就這樣,趙高和蒙毅的仇就算結下了。蒙毅一走,趙高有了可乘之機。

張豐毅扮演的秦始皇

秦始皇的遺詔寫好後,還沒有來得及發給扶蘇,就已經撒手人寰。這道遺詔後來被趙高扣了下來,趙高的官職是中車府令,專門掌管宮廷車馬與皇帝璽印,是秦始皇的機要祕書,秦始皇詔書要經過他的手,蓋上玉璽纔算是合法的。

趙高還是胡亥的老師,胡亥曾向趙高學習書法與獄律法令。得到秦始皇遺詔後,趙高跟他的學生胡亥說:“陛下駕崩,沒有封賜諸子,唯獨留給長子這道詔書。扶蘇到了咸陽之後,當即被立爲皇帝,公子無尺寸之地,該怎麼辦?”

由以上信息可以得知,秦始皇在彌留之際,所留詔書應該已指定扶蘇爲繼承人。扶蘇從小就得到父親的器重,他的名字,出自《詩經·鄭風》的一首浪漫民歌:“山有扶蘇,枉有荷華。”同時,“扶蘇”還有兵車藩盾的意思,漢代鄭玄注《周禮》時說:“藩盾,盾可以藩衛者,如今之扶蘇與?”

扶蘇劇照

扶蘇人如其名,爲人剛柔並濟,是秦始皇諸皇子中的佼佼者,就連胡亥的老師趙高都對扶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秦始皇讓扶蘇去上郡,單純的只是扶蘇反對秦始皇大範圍的坑儒,反對法家政策,並多次給主張運用儒家思想,纔將他貶到軍中體驗生活。即“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在趙高的教導和影響下,胡亥在朝中獲得了“慈仁篤厚”、“輕財重士”的評價,本來行爲乖張頑劣的胡亥,名聲卻很不錯,與後來那個劣跡斑斑的秦二世還是有些出入。雲夢秦簡中,秦律的規定有:“行命書及書署急者,輒行之;不急者,日畢,勿改留。留者,以律處。”趙高知道扣下遺詔,已死罪,於是趙高決定殊死一搏,擁立讓胡亥爲皇位繼承人。

胡亥劇照

胡亥趙高密謀,第二步廢長利幼奪取皇位

胡亥聽了趙高的計劃,剛開始很是慌張,對趙高說:自古以來“廢長立幼,都是不義;不聽從先皇遺詔,都是不孝;我才學淺薄,依靠他人登上皇位,這是無能。我不能做大逆不道的事啊。”

趙高見胡亥害怕,就開導他,國不可一日無君,先皇駕崩,長子扶蘇遠在上郡,只有你在先皇身邊,現在詔書在我手裏,我們得天時地利人和。再者說自古成大事者都不拘小節,有我和丞相從旁輔佐,你還怕什麼呢?

隨後,趙高找丞相李斯商議,經過勸說,李斯同意加入胡亥趙高陣營。李斯本來就法家的代表人物,更是“焚書坑儒”的主要推動者,對同情儒生、主張儒家思想的扶蘇也有意見。

趙高還用了一招離間計直戳李斯的痛處,那就是一旦扶蘇即位,必定任命蒙恬爲相,到時你這個丞相就做到頭了,聽了趙高的一番話,李斯更加堅定地要擁立胡亥爲帝,因爲只有站隊胡亥,李斯不僅能保住性命,還可以繼續做丞相,最終李斯選擇和趙高胡亥合作,自私矇蔽了他的良知。

蒙恬劇照

就這樣,李斯與趙高一起篡改了秦始皇賜給扶蘇的遺詔內容,改立胡亥爲太子,並護送胡亥回咸陽即位。李斯趙高爲了掩人耳目,對內對外嚴密封鎖消息,祕不發喪,當時正值七月,酷暑難耐,秦始皇的屍體在馬車裏都已經腐爛發臭了,趙高命人拉來了一車鮑魚混在隊伍中掩蓋臭味。胡亥趙高李斯一黨通過僞造詔書得到皇位後,馬上就對扶蘇起了殺心。

趙高與李斯馬不停蹄的以秦始皇的口吻僞造了一道詔書,派人快馬送給上郡的扶蘇。僞詔說扶蘇和蒙恬鎮守邊疆多年,不但白白損兵折將,絲毫沒有半點功勳,還多次上書對朕的所作所爲指指點點,對朕心懷不滿,恐有二心,詔書最後寫道:“扶蘇爲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意思非常明瞭,就是讓扶蘇死。

李斯劇照

史記記載,扶蘇接到胡亥的“僞詔”後大放聲哭,立即就要拔劍自殺。蒙恬上前阻止說:“陛下在外,未立太子,派臣率領30萬軍隊守衛邊疆,公子擔任監軍,這是天下的重任。如今一個使者帶着詔書前來,您就自殺,其中或許有詐,還是希望您能再向朝廷作一下請示,不要這麼急於聽命自殺。”

後來,胡亥越來越對趙高言聽計從,爲了自己的鞏固帝位,胡亥殘忍地對自己的兄弟姐妹痛下殺手,這就更加的暴露出他做賊心虛、帝位來路不的嫌疑。有學者認爲,胡亥殺死了包括扶蘇在內對皇位有威脅的兄弟達二十三人之多。

李斯劇照

指鹿爲馬,淪爲趙高的傀儡

胡亥不光對自己兄弟下手,還對幫過自己、曾經的同夥兼得力助手李斯也下手了。李斯作爲秦朝宰相,與胡亥趙高篡改詔書,幫助胡亥登基即位後,本以爲會青雲直上,大權獨攬。

沒想到的是,胡亥和趙高只是把他當作一個可以利用的工具,等利用完就除掉。因爲李斯死了,沙丘之謀就死無對證,永遠湮沒在歷史的長河當中,胡亥的算盤打的真是太好了。李斯被胡亥以謀反的罪名處以腰斬,夷三族,從此趙高取代李斯成爲丞相。

趙高這個人爲了達到震懾羣臣,把持朝綱,玩弄胡亥於股掌之間的目的,他就玩出了一招指鹿爲馬的把戲。趙高給胡亥獻上一隻鹿,對胡亥說這是馬,胡亥一看,覺得趙高在開玩笑,就說:“丞相你弄錯了吧,這明明是鹿啊。”

胡亥就讓朝堂上的大臣發表意見,結果有的人攝於趙高的淫威沉默不語,有的人則順從趙高的意思說是馬,還有少許剛正不阿的不願意屈服,跟胡亥說確實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便被趙高以各種理由清除了。

蒙毅劇照

公元前207年,起義軍勢如破竹,很快打到了咸陽城下,權傾朝野的趙高此時非常害怕會被起義軍清算,於是他就決定先把胡亥這個“罪魁禍首”殺了以求自保,他派弟弟郎中令趙成和他的女婿咸陽令閻樂帶領人馬,進宮弒君。

胡亥怕小子哪見過陣仗,他還恬不知恥的跟閻樂說,希望丞相可以通融一下,不要殺我,封我做個王就可以。沒想到閻樂斬釘截鐵的說不行。胡亥又說,封個萬戶侯也行,閻樂依舊不允。

最後,胡亥依然抱有幻想的說,只願與妻兒做老百姓,傾丞相成全。閻樂此時也只好實話實說了,這是丞相的命令,今天就要爲天下人誅殺你。胡亥終於了吞下自己釀的苦果,在極度絕望之下自殺而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