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患者爲了查清過敏原、避免再次過敏,總要常年在醫院奔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附屬同濟醫院過敏反應科 是個18人的小團隊,在過敏疾病的診療中做得很有特色。他們能抽絲剝繭,用分子診斷技術幫患者找到過敏原;也能通過室內外環境檢測,讓患者知道怎麼防過敏;還能用新技術幫患者做“私人定製”的過敏原免疫治療等。還有他們的花粉播報,更是在患者羣裏獲得了很好的口碑。

他們具體是怎麼幫助患者的呢?我們先看看陳先生的故事。

花甲之年的陳先生反覆哮喘發作,嚴重時會有類似休克性發作,而且頻率越來越高,幾乎每兩個月發作一次,每次發作都人仰馬翻,有時要住院兩週才能控制住。由於哮喘的誘因總是難以明確,患者和家人都感到防不勝防,心理壓力極大。

陳先生到過敏科就診時,醫生詢問病史一直追到了陳先生的青少年時期。

當時以每年秋季五官瘙癢爲症狀主體,戶外活動時多發。隨年齡的增長,每年到了秋季都會頻繁出現哮喘症狀,而且逐年加重。近1年的發作多在午後,且多在餐後2小時內,並多次出現食用野菜、瓜類蔬菜後發作。

發作輕時出現皮膚及口脣瘙癢,嚴重時可出現哮喘甚至休克樣症狀。此外,陳先生還曾在雷雨前期空氣溼度較大時出現哮喘急性發作的情況,其家族中長輩也有類似哮喘病情的患者。

這麼多線索,能找到過敏真兇嗎?

醫生說找到了!

No.1

懷疑目標一

雜草花粉。結合過敏原檢測結果,醫生髮現引起陳先生反覆哮喘發作的可疑過敏原爲雜草花粉,包括蒿草、豚草、葎草。這類雜草花粉多以秋季高發,晴天播散花粉,午後及傍晚沉降,雷暴前可以引起聚集性爆發。

No.2

懷疑目標二

交叉性食物。過敏原IgE檢測結果顯示陳先生雜草花粉過敏程度均在4級以上(特重度),相關的交叉性食物過敏原3級(中度),過敏原皮膚點刺結果發現陳先生對黃瓜、南瓜、茼蒿都是高敏狀態。

最終診斷:花粉-食物交叉過敏綜合徵。

也就是說,陳先生既要小心躲避花粉,也要對過敏食物忌口,同時還要接受藥物治療。

在一系列對症治療後,陳先生病情得到了極大緩解,年住院頻率降至2次以內。

醫生說:

在以上病例中,我們需要關注過敏原之間的交叉過敏性(多在氣傳過敏原與食物過敏原之間出現)。許多過敏原有類似的蛋白質(同源蛋白質)極易出現過敏炎症的交叉誘發。常見的有

樺樹花粉和蘋果、胡蘿蔔

蒿草花粉和“蒿”類蔬菜

豚草花粉和瓜類蔬菜

此外,氣傳過敏原的高發季節,人體過敏炎症更易誘發,所以在此季節中尤其需要注意同源食物的避免。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這類難尋蹤跡的潛伏過敏原,比如:

蜱蟲叮咬後的紅肉過敏反應

塵蟎超高敏患者的蝦蟹過敏反應

少數牛奶高敏患者對其他奶源製品的過敏反應……

團隊帶頭人、過敏反應科主任祝戎飛:

我們這個團隊挺有特色

祝戎飛主任在門診。

與傳統學科相比,過敏反應科屬於新興交叉學科,起步時間晚,學科基礎相對薄弱。但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卻呈現迅猛上升的態勢,如今僅過敏性鼻炎患者就超過1億,成人哮喘患者4500萬,蕁麻疹、特應性皮炎等皮膚過敏性疾病的患病率也接近10%。因此,近年來很多醫院開始設置獨立的過敏反應科。

武漢同濟醫院就是國內最早一批設立過敏反應科的單位。經過多年發展,同濟醫院過敏反應科現已成爲國內規模最大的過敏專科之一,也是華中地區唯一的變態反應專業國家臨牀重點專科,在復旦版和中國醫院科技量值排名中一直位居國內前五。

過敏反應科該怎麼發展呢?在我看來, 核心技術和差異化發展是學科建設的兩大要素。

首先是核心技術,一定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

過敏性疾病診治的關鍵環節在於病因診斷和病因治療,與此相對應的是過敏原查找和過敏原免疫治療,也稱脫敏治療。

我們的過敏原檢測種類和手段涵蓋了常見的吸入性、食物性、接觸性和藥物過敏原。在過敏原檢測的精準性方面與國外保持一致,實現了全定量檢測,對於部分過敏原還可以進行組分檢測,而這點往往是其他專科難以實現的。

我們的脫敏治療範圍涵蓋了塵蟎、花粉、真菌、動物皮屑等過敏原,基本上實現了過敏原“可查可治”,每年新增脫敏患者穩居華中地區首位,在過敏患者中也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另一方面,差異化發展是學科建設的必要途徑。

過敏反應科除醫學相關學科外,部分研究內容還涉及大氣生物學、植物學等,病種也涉及到全身各個不同系統。因此,需要差異化發展、突出專科優勢。

我們在臨牀着重關注了個體化的過敏環境控制指導和脫敏治療、常見過敏原的避免原則、規範化藥物治療以及升降級方案調整等,通過這種體現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

在科研工作中,我們也側重於過敏原基礎研究和過敏原免疫治療機制相關的體現專科特色的研究。

最後是人才培養。我們強調團隊裏面的每個成員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每個人需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團隊則根據相應的研究方向和科室需求進行定向培養。

在我們現在的團隊中,有從事花粉研究並取得國外資質認證的醫師,有在國外專門學習食物藥物過敏和激發試驗的醫師,也有從事專科罕見病研究的醫師和轉化醫學研究員。團隊成員各自發展並密切合作,使專科的臨牀實力和科研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和部省級科研項目研究。

用科研成果說話

監測過敏原,防患於未然

吸入性的過敏原主要包括蟎蟲、花粉和真菌。這些都廣泛存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可以說是“避無可避”。對這些過敏的患者除了接受脫敏治療和藥物治療外,掌握“敵人”的行蹤,才能知己知彼,更好防範。

同濟醫院過敏反應科設立了過敏環境檢測人員,去塵蟎過敏患者家中採集和測定塵蟎樣本再結合患者教育,幫患者掌握身邊哪些地方容易造成塵蟎的高暴露,怎麼降低身邊環境中塵蟎含量,合理規避。

環境監測人員在患者家裏,採集蟎蟲和實驗分離鑑定蟎蟲。

花粉過敏也很常見。花粉的散播與植株本身的生長密不可分,具有季節性,同濟醫院過敏反應科開通了“同濟過敏”微信公衆號,每週播報武漢地區空氣中飄散的花粉種類和濃度。

別小看這花粉播報,這是考取了國際認證證書的專業人員每天通過精密儀器收集空氣樣本,從顯微鏡中辨識後才能獲取的數據。對過敏患者而言,它更是實用又必要。

過敏原分子診斷,摸清“敵人”套路

過敏原鑑定經典的方案是從過敏原的原材料中分離提取過敏原,但是粗提物中不僅含有致敏組分還含有非致敏組分,往往會干擾診斷從而影響後續免疫治療效果。

在21世紀初,微陣列技術應用於重組或純化天然過敏原分子sIgE抗體的檢測,開創了一個新的過敏原診斷階段,稱爲過敏原分子診斷(MAD),又稱爲組分解析診斷(CRD)。

這項技術到底出衆在哪裏呢?例如,雞蛋蛋清包含近80多種過敏蛋白和非過敏蛋白。目前,臨牀上可以檢測的主要致敏組分有Gal d1,Gal d2,Gal d3和Gal d4。高水平的Gal d1-sIgE抗體與持續性的雞蛋過敏有關。同濟醫院過敏反應學科團隊通過人工合成雞蛋的主要致敏蛋白組分檢測雞蛋過敏患者的特異性IgE,其結果可以指導患者是否能在今後再次食用雞蛋。

前文中陳先生的案例也可以通過過敏原組分檢測進行分析。讓患者過敏的雜草和黃瓜、南瓜中含有同屬於肌動蛋白抑制蛋白的蛋白組分,因此容易發生交叉反應。過敏原蛋白的組分檢測,爲過敏疾病的診斷領域提供全新領域。

脫敏治療,可以“私人定製”

目前,針對的脫敏治療的前沿領域主要集中在脫敏方案、脫敏機制和標記物研究以及脫敏製劑的研究等方面。

同濟醫院過敏反應科參加了幾乎所有的在中國開展的皮下脫敏治療、舌下脫敏治療和口服脫敏治療在臨牀研究項目。也積極在有完善監護設備的病房,對住院患者開展快速脫敏治療,極大縮短了脫敏治療的時間,爲患者提供了方便。

如何在脫敏治療的早期,通過標誌物確定脫敏治療的療效,一直是過敏專業人員研究的熱點。同濟過敏反應科在最新的研究中,提出患者個體性的免疫分子和給予的脫敏製劑聯合檢測,此項研究與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合作,實驗取得陽性結果,進入收尾階段。其成果有望幫助患者在脫敏治療早期預測治療效果。

在脫敏製劑研究中,團隊脫離了傳統的過敏原本身的研究,從患者接觸過敏原後產生的特異性IgE出發,反推出過敏原的致敏肽段,獲得針對這個患者的過敏原的B細胞表位信息。B細胞的表位信息可以人工合成脫敏製劑,開展針對個體的個性化脫敏治療。該研究在小鼠模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醫生們在臨牀中也會遇到一些特殊的患者。譬如對火龍果的籽過敏的患者,對湖北特產蓮藕過敏的患者,對某個品牌的奶粉過敏的患者。

進行患者教育。

對於這些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團隊在檢測中會根據患者提供的線索,製作針對性的過敏原檢測試劑,幫助確診;臨牀中還有少數患者,他們的表現很像嚴重過敏反應,既往也是按照過敏醫治,但效果不好。這些患者其實是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的罕見病患者,科室開展的C1抑制物濃度和功能的檢測可以診斷出這些患者。

臨牀和科研相輔相成,過敏學科作爲一個新興的學科,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診斷和治療等方面需要不斷研發,爭取做到過敏原的“可查可治”。

文: 楊林 黃南 蔣晴整理

編輯製作:鄭穎璠 胡彬

審覈:方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