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落座後蹺起二郎腿的習慣,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養成的,這樣做雖然身體很舒服,但在舒服的背後,卻埋下對身體的危害。

翹二郎腿爲什麼對身體不好?

人體的脊柱,不是直的,而是彎曲的。從正面看呈“I”形,從側面看呈“S”形。從上到下有4個生理曲度,即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骶椎後凸。

當蹺二郎腿坐着的時候,容易彎腰駝背,時間長了腰椎和骶椎就被緊緊地壓縮在一起,這時“S”形的下半部分消失了,就變成了“C”形。“C”形的脊椎形狀會導致胸椎和腰椎壓力分佈不均勻,久而久之就會壓迫到脊神經,從而引起背部和腰部疼痛。

蹺二郎腿爲什麼會讓人覺得爽呢?

身體本能地追求舒適、放鬆的姿勢

蹺二郎腿和葛優癱一樣,是身體本能追求舒服姿勢的表現。人是一種喜歡折騰的動物,喜歡不斷變換姿勢來維持肌肉的張力,蹺二郎腿時,能放鬆一條腿的肌肉羣,並讓腿部和足底肌肉更輕鬆一點。

此外,當人們坐下時,蹺二郎腿可以調節中心,感覺坐起來更穩當。

緩解下肢肌肉羣的不適感

從專業角度來看,二郎腿的動作是更多的屈髖和髖部外旋。這反應出髖短外旋肌、屈髖肌(髂腰肌和股直肌)緊張、更容易激活。尤其是髂腰肌損傷時,往往會進一步屈髖和外旋,減輕牽拉造成的疼痛不適感。

就算是躺着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蹺二郎腿。

維持身體穩定的需要

現代人普遍核心肌羣較弱。特別是在坐姿不端正的情況下,核心肌羣往往很難保持上半身的平衡穩定。通過翹起二郎腿,可以調整人重心,使自己的坐姿更加端正穩重。

那常翹二郎腿有什麼危害呢?

危害1

加重下肢靜脈曲張或血栓塞蹺二郎腿時可能會壓迫下肢血管,容易影響下肢血液迴流。對於健康大衆,只要注意不要長時間的保持蹺二郎腿的姿勢,是不容易患上靜脈曲張的。

不過對於已經出現靜脈曲張或水腫的人,蹺二郎腿會使有的靜脈區域性受到更強烈的壓迫,出現靜脈血液迴流的不暢,進一步加重靜脈曲張或出現血栓塞等。因此,這類人還是不要蹺二郎腿最好,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危害2

導致脊椎變形,引起下背疼人體正常脊椎呈「S」形,而蹺二郎腿時由於兩側骨盆受力不均,脊柱會發生代償性的左右側彎,同時由於身體前傾脊柱會向後凸。

姿勢維持長時間之後,使原本正常位置的腰椎間盤受力不均勻。應力高的部位就容易產生椎間盤的退化、損傷,當纖維軟骨環斷裂之後,就會使其中的髓核突出,形成椎間盤膨出或突出,壓迫神經而產生腰部、臀部、下肢疼痛。這就是常見的椎間盤突出病。

危害3

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

蹺二郎腿雖不會使你馬上得骨關節炎,但是由於增加了膝關節內部結構的壓力,使軟骨的營養障礙、磨損增加,對軟骨結構已經有不同程度退化的老年人來說,會增加患骨關節炎的風險。

同時,位於膝關節外側的「腓側副韌帶」受到持續牽拉,使其鬆弛,可能在已有骨關節炎的基礎上形成膝關節半脫位(膝關節兩端骨面中心的錯位>3mm),外表看起來就形成了O型腿。

危害四

影響生殖系統

人體一些器官在骨盆裏,比如子宮、陰道、膀胱、直腸等,骨盆是這些人體器官必須的天然保護屏障。蹺二郎腿嚴重可導致骨盆歪斜,骨盆一旦發生不正會使這些器官受到壓迫、移位和損傷,給內臟器官帶來不好的影響。

另外,女性骨盆是胎兒陰道娩出時必經的骨性產道,其大小、形態對分娩有直接影響。

中醫撥針之法

撥針治療源於幾千年的中醫鍼灸療法,將傳統鍼灸治療的點、線的治療線路擴展到面,可透到各層軟組織對肌、筋膜、血管、神經束受卡壓鬆解,剝離組織粘連,消腫止痛,緩解神經根壓力,擴張血管,增加病竈部位的血液循環,加快疼痛物質的代謝。同時結合中醫溫經通絡、溫陽散寒、行氣活血、化瘀止痛,往往能快速緩解關節疼痛等不適症狀,既治標也治本,做到針入症去,藥入病退。在骨病的調整和治療方面,撥針具有其他針具所不可替代的優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