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網

康嘉林 

並不令人意外,全球5G設備商市場整體格局再次生變。

據市場調研機構Dell'Oro的最新消息,今年一季度,在5G通信設備市場中,華爲以35.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愛立信以24.6%排名第二,諾基亞以15.8%排名第三,三星以13.2%排名第四。

比較2019年第四季度,華爲市場份額增長了0.4%,愛立信增長了0.8%,諾基亞下滑4.5%,三星增長了2.8%。

與4G時代不同,相對穩定的四大設備商陣營或將迎來新的"闖入者",而在疫情因素和全球經濟下行的雙重影響下,也必將有人成爲"掉隊者"。

中國5G建設拉動

2019年是我國5G商用的元年,2020年進入5G建設的快速成長期。

今年年初,國家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整體進度,標誌着"新基建"概念的誕生,並迅速獲得了產業鏈的積極響應。5G網絡建設作爲"新基建"的排頭兵,在商用一週年交出了一份接近滿分的成績單:5G基站建設超過25萬個、 5G用戶超過3600萬戶、5G手機累計出貨量5985萬部。

而在5G基礎設備商這一關鍵環節上,華爲、中興搶先部署標準和技術,爲國家新基建部署提供了強力支撐。據2020年國際知名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發佈了最新的5G行業專利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5G相關專利數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兩家中國企業。其中,華爲以3147件專利排名全球第一;中興通訊以2561件排名第三。

從3G的跟隨,4G的分庭抗禮,再到5G的引領,作爲最大的5G市場之一,中國實現在通信技術的絕對領先已是不爭的事實。2020年,隨着各地運營商5G網絡的鋪設和搭建,華爲和中興也迎來了新一輪份額擴張。

以2020年中國移動二期371億5G基站建設計劃爲例,華爲與中興分別以57.20%、28.71%的高份額中標,位列中標企業中的第一位與第二位,遠超國外設備商,可見,以華爲與中興爲代表的5G建設龍頭企業,在技術、價格、交付能力等多個方面,實力已經經受住了考驗。

一位深諳產業規則的分析師對財經網表示,在中國5G建設的拉動下,儘管華爲的份額增幅不大,但考慮到美國的制裁,依然穩居第一,這是出乎意料的。

據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報道,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當地時間6月30日正式裁定,將中國華爲和中興通訊列爲“美國國家安全威脅”,禁止電信運營商使用政府資金向這兩家中企進行採購。

在此現狀下,華爲和中興在海外丟失的市場空缺將由愛立信和諾基亞"分食",目前,愛立信已一騎絕塵拿下95個全球5G商業合同,在中國5G市場中也有所滲透,在上述標的中亦砍下11.46%的份額,穩坐5G設備商第二名位置。

漲幅與降幅之最

報道中還特別提到,諾基亞的份額下滑最大,三星漲幅最高,三星與第三名諾基亞的差距已縮小至2.6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三星在去年12月與加拿大運營商Vidéotron簽訂了5G設備供應合同,以及在今年2月、3月與美國U.S. Cellular、新西蘭Spark等運營商簽訂了供應合同。

實際上,傳統四大設備商之外的三星之所以能衝上高位,與韓國本土的5G政策息息相關,作爲最早商用5G的國家,韓國在5G上採用先發制人的策略,積極力推本土企業三星開啓5G探索,並順理成章成爲本土5G建設的主力承建商,2018年佔比全球5G市場的大比例份額不難理解。

此前,諾基亞曾多次0中標"敗走"中國5G集採引發熱議,上述分析師指出,諾基亞是一家服務全球運營商的設備廠商,面對中國強調快速5G SA(獨立組網)發展的當下,國內運營商堅定SA策略,要求在2020年第三季度內完成建設指標,諾基亞在技術的轉變上並未完全跟上國內節奏,導致意外出局。

但隨着全球5G的商用加快,諾基亞等傳統設備商的優勢得以凸顯。據外媒報道,近日諾基亞公司宣佈獲得一項爲期3年的4億歐元(合4.49億美元)框架合同,將爲臺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提供5G網絡。

需要指出的是,5G供應商市場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在歐美市場和部分東南亞國家,愛立信、諾基亞從3G/4G時代便是被選擇的主要廠商,因此在5G時代運營商大多選擇延續性組建,在效率和成本層面更爲可控,而這也成爲諾基亞與愛立信的最大優勢。

美國的“闖入計劃”

至此,華爲、愛立信、諾基亞、中興、三星五大設備商格局在5G時代初期座次就次定格。細數排名,在前五大中沒有一家廠商是美國本土企業,面對華爲和中興的走強,5G時代逐漸落後的美國逐漸焦慮,爲了打破固有陣營,期冀"用收購換技術",成爲市場中新的“闖入者”。

根據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的最新報道,美國政府官員提出了讓聯邦政府幹預私營企業,以加強與華爲競爭的“偉大構想”,官員們討論的方案包括對愛立信和諾基亞提供投資,甚至直接讓美國思科等科技公司收購這兩家5G設備企業。

不過,思科不止一次表示,自己對收購一些低毛利的企業並不感興趣。

報道還指出,除了直接收購之外,上述官員還討論了一些想法,比如說通過稅收減免和出口銀行資本來支持愛立信和諾基亞,或者支持一個私募資金機構來讓其中一家電信設備公司實現私有化。

而當下,最爲關鍵的一點是,美國政府選擇的企業能否順利以收購的方式將諾基亞和愛立信收入囊中?

實際上,在科技企業的收購案中,反壟斷監管是其中最大的阻礙和瓶頸。正如TMT分析師商雲晴對財經網所言,在涉及多業務或跨國業務的收購案中,需要得到全球所有主要監管部門的批准才能順利進行。

2018年,在高通44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這一全球最大芯片併購案中,正是由於只得到了包括美國、歐盟、日本、俄羅斯、韓國等在內的八個國家和地區監管部門的批准,並未獲得全球所有主要監管部門的批准,因此被迫放棄收購。

由於跨國企業業務的多樣性,無論哪家美國企業在發起對於諾基亞或愛立信的收購時,需要得到包括中國反壟斷在內的多個監管部門的同意,而這無疑將加大收購的難度。

而無論是否發起收購,毫無疑問美國對於5G的追趕和對中國5G的打壓是迫切的,未來也將持續通過影響盟國5G設備選擇等手段持續進行,而中國5G未來如何見招拆招,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無法迴避沉重的課題。

但無論如何,5G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在與多個廠商的交流中,財經網記者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受採訪者要求,本文商雲晴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