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暑節氣。小暑爲小熱,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未到最熱。民間有“小暑過,每日熱三分”之說。小暑過後,天氣將越來越悶熱和潮溼,灼熱鋪天蓋地,讓人無處藏身,直至大暑達到最熱,正所謂“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節氣氣溫高,雨水豐富,陽光充足,是萬物生長最茂盛的時節,大部分地區的秋類作物基本播種結束,農村多忙於夏秋作物的田間管理。小暑後期逐漸進入三伏,注意預防雷雨大風、乾旱、城市內澇、滑坡等危害。天氣炎熱,注意避開最熱時段出行,遠離危險水域。

要少喫脂肪類厚膩葷腥食物和辛辣之品,應以清淡素食爲主;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室內要有良好的通風;積極治療各種原發病,增加抵抗力,減少中暑誘發的因素;可隨身備些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注意多食含鉀食物,如海帶、豆製品、紫菜、土豆、西瓜、香蕉等。

“中暑”其實分好幾種,一旦中暑該如何區分並“對症下藥”?

酷暑養生,過這五關

第一關:養陽關

都說“春夏養陽”,很多人不明白,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爲旺盛的時節,爲何還要養陽呢?

夏季,人體的毛孔都張開了,容易讓陽氣發散。同時,大量的出汗,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很容易傷津耗陽氣。

建議:調節好體溫和室溫間的差別,房間內外溫差不宜過大。室溫保持在27℃最佳。如果長時間在空調房裏,要注意關節的保暖,並且隨時通風,切忌因貪涼而引發各種疾病。

第二關:情緒關

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情緒的波動,會造成血壓易上升,心臟負擔重,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容易發作。中風在夏天的發病率也相當高。

此外,情緒波動過大還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呼吸系統疾病復發,如哮喘、支氣管炎等。

建議: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根據季節與五臟的對應關係,養護好心臟。中醫認爲,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於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所以,夏季養生以“心靜”爲宜,心靜自然涼。

第三關:飲食關

天氣溼熱,人易感到頭暈腦脹,並且易抑鬱、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小暑時節,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

建議:這一時節,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以清淡,富有營養爲宜,多食用具有消熱利溼作用的食物,比如綠豆粥、荷葉粥、紅豆薏米粥等;可適當飲決明子茶、大麥茶、菊花茶、苦丁茶等;儘量少喫辛辣和油炸食品。

第四關:睡眠關

夏季晝長夜短,且夜間溫度較高,導致一些人夜間休息不好。根據中醫的說法,如此“陰陽失衡”,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

建議: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人們的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作出相應調整。早睡早起,才能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7小時高質量的睡眠。睡眠時間不夠,可以通過午睡補充。最好平躺,不要趴着睡。

第五關:健身關

不少人存在這樣一個誤區:夏天出汗多,不宜運動。其實,夏季仍需維持適量的運動,只是要注意不應在烈日下運動。同時,由於夏季運動出汗量更大,所以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防止出汗過多導致血粘度升高。

建議:短距離的健走、游泳、太極等是最適合酷暑時節的運動,可以起到平心靜氣、緩解壓力的作用。運動時間最好選在早上和晚上,晚練不宜過晚,以免影響睡眠。

來源: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西安氣象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