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漢辭

繼王晶版《倚天屠龍記》演員陣容和定妝照上熱搜後,講述梅超風與師傅黃藥師之間愛恨情仇的影版《射鵰英雄傳之九陰白骨爪》立項又成爲焦點。有人擔憂,金庸作品是否會被改編成狗血三角戀,也有人爲新的一場造星運動而興奮。

對於投資者而言,金庸武俠世界寫盡了成人世界的童話,翻拍這樣一個超級IP,一定程度上“旱澇保收”。

回顧2000年後內地翻拍的《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雖褒貶不一,但收視率不錯,央視版《天龍八部》在拍攝中就賣出7萬元一集的“天價”。

“只要忠實原著氣質改編思路,並起用部分新人,將更多成本投入製作中,翻拍金庸劇回報率至少是有所保證的,但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金庸武俠世界的文化意蘊應該通過更多方式去傳播與交流。”清華大學新經濟與新產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德良表示。

金庸劇翻拍越來越難?

一部金庸翻拍劇總製片人表示,翻拍的初衷是對金庸先生以及青春的致敬,“超越經典我們不敢說,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武俠世界,註定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精神家園。”

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在香港辭世,享年94歲。他一生寫了15部武俠小說,創造了1427個人物,發行量超過3億冊。他說,“我以小說作爲賺錢與謀生的工具,談不上有什麼崇高的社會目標,既未想到要教育青年,也沒有懷抱興邦報國之志……不過我寫得興高采烈,頗有發揮想象、驅策羣俠於筆底之樂。”

這些傳奇的武林爭霸、俠肝義膽的豪傑英雄,成爲香港影視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據不完全統計,從1958年至今,根據金庸小說拍攝的影視作品超過100部,尤以《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鹿鼎記》《笑傲江湖》《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這6部作品被翻拍的頻率最高。

影視與文學之間的火花碰撞,助推了金庸武俠江湖的構建。但上述製片人認爲,超越經典很難,“當時的改編充分參照了原著的創作精神,情節設置、人物形象塑造基本上是照搬原著,僅僅在拍攝上加入了一定特技效果,滿足了當時觀衆的收視心理。但後來的幾版基調不是定爲正劇,就是幽默娛樂主題。”

該製片人表示,對於金庸劇翻拍,國內主創雖有一些經驗,但改編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對於武俠劇,每個人理解上都是有偏差的,港臺拍出來有絲綢質感與紗的飄逸,內地主創最初沒什麼經驗,製作較粗糙,不過尊重了原著,這可能是最好的緬懷。”

金庸品牌的保護是一大難題

劉德良認爲,金庸翻拍劇如果在經典的深度上無法超越,至少在廣度上可以探索。

比如,近幾年呼聲較高的劇版《天龍八部》的投資方中就有遊戲公司。2013年,《新天龍八部》遊戲正式公測,爲網遊產品《天龍八部》的正統續作,其遊戲世界在前作的基礎上擴充了一倍以上,除了宋室江山之外,大遼、女真、西夏、吐蕃、樓蘭等異國風貌也呈現在遊戲中。

從《金庸羣俠傳》到《天龍八部》,金庸作品撐起了中國遊戲的半壁江山。但與影視劇改編一樣,金庸小說衍生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甚至被分銷給幾家,爲此引發不少官司。

去年年末,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就北京暢遊天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起訴其他四家公司著作權侵權案作出一審判決,判令四被告立即停止侵權,共同賠償原告經濟損失等共計117萬元。這場遊戲改編引糾紛的主角正是《天龍八部》《鹿鼎記》《雪山飛狐》等11部作品的獨家移動端遊戲軟件改編權,亦獲得了改編後遊戲軟件獨佔商業運營開發的獨家授權。

關於金庸品牌產業化的想法,金庸生前曾在接受《南方週末》採訪時表示,與“金庸”有關的企業運作,他都是被動的,但是別人喜歡用“金庸”的名字搞商業或者開發產業,他不反對。拍電影電視、改編京劇、拍動畫片、做電腦遊戲、翻譯成外文、把人物畫成卡通放進移動電話、設立金庸遊樂場等等,都是經營者向其提議要求商標授權的,金庸不參與經營,但他看重一個“好”字。

如今,如何保護好金庸的武俠文化遺產成爲一大問題。曾有金庸迷通過平臺合作模式,試圖給金庸武俠小說做一個系統性的知識產權保護,但要全部保護起來任重而道遠,仍需要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