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個問題,世界上最好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答:稅收。

爲什麼?

稅收國家壟斷,工資、購物都要交稅,而且需要一直交,不能不交。連本傑明·富蘭克林都說 “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死亡和稅收。”

稅收自古便有,分封制下,每個諸侯國都有自己的小稅收模式,到了帝制建立,中央徹底壟斷稅收大權,國家財富就大量積累了起來。

商業世界也是一樣,最得利的生意永遠都是商界的“稅收”,最好的商業模就是以稅收爲代表的“帝國商業模式”。

古時有揚州鹽商鉅富,近代有洛克菲勒石油大亨,當代有微軟科技巨頭......

“帝國商業模式”就是一門高頻、剛需、高毛利的生意。

那麼,什麼叫高頻?什麼算剛需?什麼又是高毛利呢?

我們一個一個說。

1.高頻

高頻,顧名思義,就是指在一段時間內,平均使用某種商品或服務的次數很多。

但“很多”這個範圍太模糊了,究竟什麼樣的使用頻率可以達到“高頻”的標準?

每天讀書算不算高頻?大多數人午休和晚上纔有空閒,一天才能讀一兩次,好像有點少。

每天看新聞算高頻嗎?抽空幾分鐘瀏覽一下熱點,大概每天能看四五次,頻率比讀書高一點。

那每天刷手機呢?據統計,中國人平均13分鐘就用一次手機,每日平均能用108次。這就比讀書和瀏覽新聞的頻次高太多了。

所以,“高頻”首先是一個梯度的概念,頻次高低是比較出來的。

其次,“高頻”有人羣範圍的限定,可能只屬於某個特殊人羣。

例如,嬰兒需要紙尿褲,每天都需要五片以上,使用頻率不低。但紙尿褲的使用人羣有限定,只有0-2歲的嬰兒需要。目前全國需要紙尿褲的嬰兒總數纔不到3千萬,只佔全國人口的2%左右。

再比如,化妝品每日早晚都會用到,使用頻率很高。但中國化妝品消費者主要集中在20-50歲的女性羣體,也有人羣範圍的限定。

再之,“高頻”還有時間範圍的限定,不同的時間段,可能會有不同的“高頻”對應。

假設有一位女子,清晨,鬧鐘是她的“高頻”;白天,手機電腦是她的“高頻”;晚上,輔導孩子用的紙筆是她的“高頻”。

如果把時間線拉的再長一點,嬰兒時期,紙尿褲是她的“高頻”;少年時期,書本是她的“高頻”;青年和中年時期,化妝品是她的“高頻”;老年時期,老花鏡是她的“高頻”。

在她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段、人生中的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高頻”相對應。

小結一下,“高頻”可以分三個維度討論,使用頻次、人羣範圍、時間範圍。

如果想要把生意做到“帝國級”,就要把三個維度全部最大化,讓所有人在所有時間段都能有極高的使用頻率。

我們開頭提到了洛克菲勒,他的的石油生意就是“帝國級高頻”的典型代表。

石油關係衣食住行。

滌綸、棉綸等服飾面料需要石油合成纖維,化肥、殺蟲劑需要石油參與制作,橡膠、塑料、清潔用品很多都需要石油合成,交通工具的燃油、鋪路的瀝青都來自石油。

工業社會,所有人一生中的所有時間段都離不開石油和石油製品。

石油的屬性最大化了使用頻次、人羣範圍、時間範圍,三個“高頻”的維度,爲洛克菲勒的生意達到“帝國級”水準提供了重要保障。

2.剛需

剛需,通俗點講,就是必須要用,不用不行。

但每個人對於什麼東西是必要的,都有自己的定義。有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可以衡量商品需求量的大小呢?

需求量和價格是一組不可拆分的概念,想要客觀衡量需求量,就需要弄明白二者間的關係。

這時,我們需要引入一個經濟學概念,“需求的價格彈性”。用公式來表達就是:

如果結果的絕對值大於1,說明需求量會隨價格的變動出現較大的改變,我們就說這種商品是奢侈品。比如,名包和名錶,如果價格便宜,就多買點,如果價格貴,就少買點。

如果結果的絕對值小於1,說明需求量不太會隨着價格的改變而變化,我們就說這種商品是必需品。例如,米和麪,不管價格是便宜還是貴,需求量基本不變。

要想做“帝國級”的生意,需要在“必需品”的範圍裏選產品,這毋庸置疑,但這個範圍還不夠精確,還沒有達到“剛需”的標準。

在必需品範圍裏,“彈性”的大小也至關重要。

比如,牛奶。

你可能認爲,每天一杯奶是必須的,補充蛋白質對健康很重要,牛奶在正常價格下屬於必需品。但如果牛奶價格暴漲,你可能就去找替代品,改喝豆漿了。

所以,牛奶的彈性偏高。

再舉個例子,大米。

很多人每天都要喫米飯,雖然有一些其他的主食選擇,但很難完全替代。即使米價上漲,飯也不能不喫,大米該買還是要買。

雖同爲“必需品”,大米的彈性就比牛奶更低。

再往低,就是飲用水。 完全沒辦法替代,彈性等於0,這纔是真正的“剛需”。

但現實世界中,幾乎沒有彈性等於0的產品可做,但可以找到彈性趨近於0的產品,最大限度接近“剛需”的標準。

古時揚州鹽商的例子就是“帝國級剛需”的極致體現。

鹽,家家都買,頓頓都喫,使用頻率極高。而且,食鹽價格上漲,還是必須喫;價格下降,也不會多喫。

也就是說,食鹽的彈性非常低,價格變動基本不會影響到食鹽的需求量。

“高頻、剛需”的特質加上專營權,就使得揚州鹽商有能力壓低進價、提高賣價,從而獲取鉅額的壟斷利潤,形成了“帝國商業模式”。

3.高毛利

賺錢多的生意誰都想做,但多高的利潤纔可以達到“帝國商業模式”的高標準呢?

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 首先需要明白“商品毛利”和“社會平均利潤”之間的關係。

先舉個例子,假設你經營家居用品生意,但不幸,近年生意不太好,行業利潤有點低。你發現化妝品行業生意興隆,所以你打算轉行去賣化妝品。

當你離開家居用品行業時,這個行業的競爭就隨之降低了一點,所以利潤率也會上升一點。同理,當你進入化妝品行業時,化妝品行業的競爭就升高了一點,利潤率也隨之下降了一點。

所有的行業都這樣來來回回的升高、降低,最終會形成一個穩定的均值,這就是“社會平均利潤”。

社會平均利潤是一個動態的數值。

總體上說,當整體經濟增長速度快時,社會平均利潤高;當整體經濟增長緩慢時,社會平均利潤低。

如果你的商品毛利能一直超過社會平均利潤,就可以叫“高毛利”。

既然是和整個社會的平均利潤比較,那在任何行業做生意不都一樣嗎?

並不是。

在不同的行業做生意,達到“高毛利”的難易程度有很大差別,有的行業會讓你達到不可撼動的“帝國級”高毛利。

那是什麼行業呢?

可以形成壟斷的行業。

因爲形成壟斷,就有定價權,之後就可以輕鬆維持一個不可撼動的高毛利。

所以,高毛利的本質是壟斷。

我們開頭提到過,世界上最好的生意就是國家壟斷的稅收。

但我們也不能爲了稅收去建國呀。這時就需要找到商業世界的“稅收壟斷”生意。

第一個辦法,參考揚州鹽商,拿到專營權。例如郵電、菸草等,某種商品的特許經營,本身就是壟斷。

如果你說這太困難了,實在沒有能力拿到,怎麼辦?

第二個辦法,找到市場化的基礎建設。

什麼意思?

“市場化的基礎設施”指基礎設施的建設者,通過市場自由競爭,形成“自然壟斷”。

舉個例子,墨西哥美洲電信公司的老闆埃盧,每小時賺220萬美元,常年位列全球富豪排行榜前列,爲什麼他能這麼富有?

因爲用戶們每天都要打電話,每個月都要交電話費,通信業務是“高頻、剛需”。

此外,埃盧還通過美洲移動“搶奪”墨西哥72%的移動電話客戶,排斥外來競爭者。目前,墨西哥電話公司控制全墨90%以上的電話業務,通過市場競爭,形成了“自然壟斷”。

因而,埃盧可以自主制定高於其他任何發達國家的收費標準,而用戶除了按其要求繳費別無他法,這就形成了不可撼動的“高毛利”。

現在我們把“帝國商業模式”的三個關鍵詞放在一起,高頻、剛需、高毛利。

三個關鍵詞全部滿足的生意,本質上是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生意。

但是,當前絕大部分的國家基礎設施生意不在私人企業手上。 想要建立“帝國級”的生意,你需要尋找因爲時代變化而突然出現的新基礎設施。

當代社會,互聯網成爲了全球的基礎設施。所以世界巨頭公司大多都是像微軟、谷歌這樣的互聯網公司,世界首富蓋茨、貝佐斯也都和互聯網圈相關聯。

目前,5G正在成爲基礎設施,所以華爲纔會史詩般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中國走向國際。

最後的話

“帝國商業模式”是一門高頻、剛需、高毛利的生意。

高頻,必須將使用頻次、人羣範圍、時間範圍三個維度都最大化;

剛需,必須找到彈性無限趨近於0、需求量基本不隨價格變化而改變的商品;

高毛利,必須超過社會的平均利潤,通過專營、自然壟斷形成不可撼動的定價權。

綜合所有條件,只有做整個國家的或者整個人類社會的基礎設施生意,纔會變成“帝國級”生意。

你認爲下一個社會基礎設施會是什麼呢?

你又會選擇做哪一種“帝國級”的生意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