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紅菇娘

紅菇娘,又名酸漿、燈籠草、苦耽、、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苗、葉、莖、根

氣味苦,寒,無毒。禹錫曰有小毒。恭曰苦,大寒,無毒。時珍曰方士取汁煮丹砂,伏白礬,煮三黃,煉硝、硫。

主治酸漿治熱煩滿,定志益氣,利水道(《本經》)。搗汁服,治黃病,多效(弘 景)。燈籠草治上氣咳嗽風熱,明目,根莖花、實並宜(《唐本》)。苦耽苗子治傳屍伏 連,鬼氣疰忤邪氣,腹內熱結 癖痞滿,小兒無辜 子,寒熱大腹,殺蟲落胎,去蠱毒,並煮汁飲,亦生搗汁服。研膏, 敷小兒閃癖震亨曰燈籠草,苦能除溼熱,輕能治上焦,故主熱咳咽痛。此草治熱痰咳嗽, 佛耳草治寒痰咳嗽也。與片芩清金丸同用,更效。時珍曰酸漿利溼除熱。除熱故清肺治咳;利溼故能化痰治疽。一人病虛乏咳嗽有痰, 愚以此加入湯中用之,有效。熱咳咽痛 燈籠草爲末,白湯服,名清心丸。仍以醋調敷喉外。(《丹溪纂要》)痛燈籠草,炒焦研末,酒調呷之。(《醫學正傳》)灸瘡不發酸漿葉貼之。

氣味酸,平,無毒。《別錄》曰寒。

主治熱煩滿,定志益氣,利水道,產難吞之立產(《本經》)。食之,除熱,治黃病,尤益小兒(蘇頌)。治骨蒸勞熱,屍疰疳瘦,痰癖熱結,與苗莖同功(《嘉》)。

馬藺子(炒)、大鹽 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湯下。(《聖濟總錄》)天泡溼瘡天泡草鈴兒生搗敷之。亦可爲末,油調敷。(《鄧才雜興方》)酸漿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降壓、強心、抑菌等功能。主治熱咳、咽痛、音啞、急性扁挑體炎、小便不利和水腫等病。

食用價值酸漿果實中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成分,其中鈣的含量是西紅柿73.1倍、胡蘿蔔的13.8倍,維生素C的含量是西紅柿的6.4倍、胡蘿蔔的5.4倍。它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是加工飲料、果酒等飲品的好原料果實供食用,是營養較豐富的水果蔬菜。可生食、糖漬、醋漬或作果漿。果實香味濃郁,味鮮美。漿果富含維生素C、β-胡蘿蔔素、20多種礦質元素18種人體需要的氨基酸,對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一定療效。果實有清熱利尿功效,外敷可消炎,全株可配製殺蟲劑。

藥用價值酸漿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降壓、強心、抑菌等功能。主治熱咳、咽痛、音啞、急性扁桃體炎、小便不利和水腫等病

藥用部位酸漿的草本植物的根(酸漿裉)、宿萼或帶有成熟果實的宿萼(掛金燈)亦供藥用。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治熱咳,咽痛,黃疸,痢疾,水腫,疔瘡,丹毒。

用藥忌宜《現代實用中藥》“有墮胎之弊。”《閩東本草》:“凡脾虛泄瀉及痰溼忌用。”

每日一味:紅菇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