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以來,南昌市連續多日普降暴雨,雨量達到同期全國之最,南昌城區積水嚴重,大量街道被淹。相對於城區,鄉村承受着更大的壓力。7月7日,有南昌市“後花園”之稱的灣裏區日降水量達到130.9毫米,有2名專職消防員在開展交通事故救援、轉移受困羣衆時被山洪捲走失聯。7月9日,新建區新培圩出現決堤險情,潰口近30米寬,350餘名武警官兵參與搶險。

江西啓動防汛Ⅱ級應急響應

鑑於當前防汛形勢,根據《江西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規定,經請示省防指總指揮同意,省防指決定7月10日10時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請各地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和預案規定,積極做好防汛工作。

保證災區飲水衛生安全,也請大家注意:

造成污染飲用水的主要原因

洪澇災害導致的飲用水衛生問題主要表現在致病微生物污染、水質感官性狀惡化和有毒化學物質污染三個方面,一般情況下濁度升高伴隨微生物污染的現象較爲常見。對於城市居民的飲用水水源的江河來說,洪水來時,水的流速、流量都遠大於平時,這樣就會帶起大量的泥沙微粒懸浮在水中。泥沙裏沉積有大量的營養物質,非常適合微生物附着和繁殖。對於農村居民使用的水井來說,敞口井被夾雜着泥沙的洪水淹沒或短時間大量的雨水加速滲入地下,導致地下水水質惡化。如果水源周圍有存放有毒有害化學品或放射性物質的場所被淹沒,還極易造成這些物質沖刷入江河或滲入地下水造成化學及放射性污染。

洪澇災害期間如何積極應對飲用水污染?

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特殊時期,在做好災區新冠防控工作的同時也做好飲用水安全健康教育,受災羣衆應謹記:不喝生水、不用來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盛水器具要經常消毒、自覺保護生活飲用水水源及環境。受災羣衆在當地疾控機構的指導和幫助下做好飲用水源地保護、飲用水消毒工作,妥善處理人畜糞便和屍體,對蚊蠅密度進行有效控制,災害後期做到先清理、後消毒、再回遷,盡最大可能消除導致疫病發生的各種隱患。

災後如何做好飲水衛生安全?

●水源和供水設備前處理:被洪水淹沒的供水設施不能直接供水,在水退後應先清出構築物內的淤泥後清洗並排空污水,對管道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消毒,檢查細菌學指標合格後方能啓用。被洪水淹沒的水井必須進行清淘、沖洗與消毒。先將水井掏幹,清除淤泥,用清水沖洗井壁、井底,再掏盡污水。待水井自然滲水到正常水位後,進行超量氯消毒(漂白粉投加量按井水量以25~50mg/L有效氯計算。浸泡12~24小時後抽出井水),再待自然滲水到正常水位後,按正常消毒方法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水的後處理:生活飲用水需經過澄清(或沙濾、混凝)和消毒後方可使用。作爲一般生活用水可以採用漂白粉或漂白精片消毒(30分鐘後測餘氯不低於0.3mg/L即可使用)。如果沒有以上處理條件的話則應考慮使用送水車、消防車運送安全用水或使用瓶裝水解決應急用水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