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曾两度来华游览访问的希腊伟大文学家卡赞扎基斯说过这样一句话:“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两千多年前分别生活在西方和东方的两大思想家,两人没有任何交集,他们的思想为什么能代表人类呢,学哲学出身的卡赞扎基斯为何要这么说呢?

一提到希腊,现代人脑海中的画面大概都是爱琴海边湛蓝的天空与大海,海边矗立的白色房屋、蓝色教堂构成一幅和谐宁静的油画,令来这里的人沉醉流连。

然而比美景更卓越的是这个地方滥觞的希腊文明,为后世的罗马帝国、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对西方乃至世界产生过波澜壮阔的影响。

公元前九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爱琴海流域开始出现文明,到苏格拉底时期的公元前四五世纪达到顶峰。

希腊人在数学、哲学、宗教、科学、艺术方面的积累为以后的西方文明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政治上希腊半岛的君主制和民主政治、议会政治依然是现在许多西方国家沿用的政体;

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如苏格拉底师徒三个、西罗等探讨世界与人类的本质,是西方国家人文主义的源头;在基础科学方面,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的发现对后世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以古中国为中心的华夏文明同样华被万里,她以礼乐为制度、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上古汉语为源泉开创了稳定和谐而源远流长的陆上文明。

其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道德礼仪约束是主要特征,到先秦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以孔子及其弟子为代表的学者们游说诸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秦朝统一中原以法治国,秦亡汉兴后汉武帝推崇儒术,从此孔子为代表的“以民为本”的儒家学派统治中国达数千年之久,华夏文明便以此为核心不断继承发展。

而其特有的开放和包容性使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不但能不断兼容异族文化,而且又能坚守自我的生命形态,最终形成了一种求同存异、美美与共的多元统一文化系统,为华夏文明的传播辐射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基础。

苏格拉底出生在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家庭,是希腊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

他一生从未著书立说,思想全是死后其弟子的作品中记载流传下来的,他勇于挑战宗教的陈腐观点,追求永恒不变的真理,生前经常在菜场、运动场、商店里进行演说,和各行各业的人讨论问题。

苏格拉底研究人类本身的道德伦理问题,这与东方的孔子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他智慧博学,但由于探讨问题直接揭露对方痛处,在被人热烈崇拜的同时也惹来大波仇视他的人。

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这些人便趁机控诉他藐视宗教、腐化青年等罪名,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当时他已经70岁,在雅典城邦名望非常高,拥有许多有权有势的学生和朋友,大家都建议帮助他逃亡,但是苏格拉底却拒绝了所有善意。

他认为服刑是尊重与雅典城邦签订的契约,维护法律尊严,这才是正义的事,反之就是伤害国家、违背正义。

他热爱雅典甚于热爱父母,父母和孩子的地位就是生来不平等的,父母打骂孩子孩子就应该甘愿承受不能反抗报复。

而雅典法律比父母还要神圣,法律要惩戒公民公民就不应当逃跑,就应当接受法律判决,无条件服从,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最终苏格拉底饮鸩而死,慷慨从容没有一丝怨恨,有些人嘲笑他的思想愚蠢天真,但是只有真正走进他的内心懂得他的人才明白,他所捍卫的雅典法律其实是他执着追求的永恒理想。

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这才是建立理性社会秩序的基础,任何人都不应当亵渎。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四世纪的鲁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当时最博学多才的学者之一,门生三千人,成名者七十二人,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公元前四五世纪是中原地区诸国混战的年代,礼崩乐坏,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要复兴周朝的礼,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

孔子五十五岁时,开始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施行自己的治国理念,他先是来到卫国。

卫灵公非常仰慕孔子的才学,安排孔子住在卫国并每月发放俸禄,但却没给孔子安排官职,自然也就不会听取孔子的治国方针,而且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这导致孔子往返离开卫国多回却无任何收获。

孔子不得不最终离开对他待遇还算好的卫国,去往曹国,曹国却不欢迎孔子,于是孔子去往宋国,宋国司马更是讨厌孔子,想加害于他,孔子不得不赶紧逃走,接着去往郑国、陈国,同样不受欢迎。

在陈国时陈国派人把孔子和弟子全部围困起来,断粮断水,最后还是子贡求楚人予以解救方得平安。离开陈国后孔子再次回到卫国,此时由于孔子的弟子冉求帅鲁师讨伐齐国有功,孔子才得以被鲁国的季康子迎回鲁国。

前后共十四年孔子周游列国,却无一国真心实意采用他的思想,他回鲁国后仍有心从政,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虽然从政之路十分坎坷,但是孔子在教育上硕果累累,死后其弟子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论语》一书,影响了千秋万代的华夏人民。

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被汉武帝尊为国学,日后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价值观,他所崇尚的礼制终于被后世践行。

苏格拉底和孔子作为东西两大文明里最耀眼的明星,他们的地位在每个后世人心中都是至高无上的。

他们的思想几乎浸润在每个人的血液基因中,所以对中西两大文明有深入了解的卡赞扎基斯才说这两人是代表了所有人类的面具。

了解他们就几乎了解了人类文明的概貌,并且他们思想中关于“理”和“礼”几乎是相通的,所以卡赞扎基斯继续说:“如果你琢磨一个希腊人,将会发现一个中国人;如果你琢磨一个中国人,将会发现一个希腊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