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曾兩度來華遊覽訪問的希臘偉大文學家卡贊扎基斯說過這樣一句話:“蘇格拉底和孔子是人類的兩張面具”,蘇格拉底和孔子是兩千多年前分別生活在西方和東方的兩大思想家,兩人沒有任何交集,他們的思想爲什麼能代表人類呢,學哲學出身的卡贊扎基斯爲何要這麼說呢?

一提到希臘,現代人腦海中的畫面大概都是愛琴海邊湛藍的天空與大海,海邊矗立的白色房屋、藍色教堂構成一幅和諧寧靜的油畫,令來這裏的人沉醉流連。

然而比美景更卓越的是這個地方濫觴的希臘文明,爲後世的羅馬帝國、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對西方乃至世界產生過波瀾壯闊的影響。

公元前九世紀,隨着海上貿易的興起,愛琴海流域開始出現文明,到蘇格拉底時期的公元前四五世紀達到頂峯。

希臘人在數學、哲學、宗教、科學、藝術方面的積累爲以後的西方文明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政治上希臘半島的君主制和民主政治、議會政治依然是現在許多西方國家沿用的政體;

一大批偉大的思想家如蘇格拉底師徒三個、西羅等探討世界與人類的本質,是西方國家人文主義的源頭;在基礎科學方面,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得、阿基米德的發現對後世學術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以古中國爲中心的華夏文明同樣華被萬里,她以禮樂爲制度、易經八卦、丹書朱文、上古漢語爲源泉開創了穩定和諧而源遠流長的陸上文明。

其起源於黃河中下游流域,道德禮儀約束是主要特徵,到先秦時代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以孔子及其弟子爲代表的學者們遊說諸國,宣傳自己的思想,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秦朝統一中原以法治國,秦亡漢興後漢武帝推崇儒術,從此孔子爲代表的“以民爲本”的儒家學派統治中國達數千年之久,華夏文明便以此爲核心不斷繼承發展。

而其特有的開放和包容性使其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不但能不斷兼容異族文化,而且又能堅守自我的生命形態,最終形成了一種求同存異、美美與共的多元統一文化系統,爲華夏文明的傳播輻射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基礎。

蘇格拉底出生在公元前四世紀的希臘雅典一個普通家庭,是希臘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

他一生從未著書立說,思想全是死後其弟子的作品中記載流傳下來的,他勇於挑戰宗教的陳腐觀點,追求永恆不變的真理,生前經常在菜場、運動場、商店裏進行演說,和各行各業的人討論問題。

蘇格拉底研究人類本身的道德倫理問題,這與東方的孔子思想有異曲同工之處。他智慧博學,但由於探討問題直接揭露對方痛處,在被人熱烈崇拜的同時也惹來大波仇視他的人。

雅典恢復奴隸主民主制後,這些人便趁機控訴他藐視宗教、腐化青年等罪名,蘇格拉底被判處死刑。當時他已經70歲,在雅典城邦名望非常高,擁有許多有權有勢的學生和朋友,大家都建議幫助他逃亡,但是蘇格拉底卻拒絕了所有善意。

他認爲服刑是尊重與雅典城邦簽訂的契約,維護法律尊嚴,這纔是正義的事,反之就是傷害國家、違背正義。

他熱愛雅典甚於熱愛父母,父母和孩子的地位就是生來不平等的,父母打罵孩子孩子就應該甘願承受不能反抗報復。

而雅典法律比父母還要神聖,法律要懲戒公民公民就不應當逃跑,就應當接受法律判決,無條件服從,否則就是大逆不道。

最終蘇格拉底飲鴆而死,慷慨從容沒有一絲怨恨,有些人嘲笑他的思想愚蠢天真,但是隻有真正走進他的內心懂得他的人才明白,他所捍衛的雅典法律其實是他執着追求的永恆理想。

法律的尊嚴不容踐踏,這纔是建立理性社會秩序的基礎,任何人都不應當褻瀆。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四世紀的魯國,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當時最博學多才的學者之一,門生三千人,成名者七十二人,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公元前四五世紀是中原地區諸國混戰的年代,禮崩樂壞,孔子主張“爲政以德”,要復興周朝的禮,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

孔子五十五歲時,開始周遊列國遊說各國君主施行自己的治國理念,他先是來到衛國。

衛靈公非常仰慕孔子的才學,安排孔子住在衛國並每月發放俸祿,但卻沒給孔子安排官職,自然也就不會聽取孔子的治國方針,而且衛靈公對孔子時好時壞,這導致孔子往返離開衛國多回卻無任何收穫。

孔子不得不最終離開對他待遇還算好的衛國,去往曹國,曹國卻不歡迎孔子,於是孔子去往宋國,宋國司馬更是討厭孔子,想加害於他,孔子不得不趕緊逃走,接着去往鄭國、陳國,同樣不受歡迎。

在陳國時陳國派人把孔子和弟子全部圍困起來,斷糧斷水,最後還是子貢求楚人予以解救方得平安。離開陳國後孔子再次回到衛國,此時由於孔子的弟子冉求帥魯師討伐齊國有功,孔子才得以被魯國的季康子迎回魯國。

前後共十四年孔子周遊列國,卻無一國真心實意採用他的思想,他回魯國後仍有心從政,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雖然從政之路十分坎坷,但是孔子在教育上碩果累累,死後其弟子將他的言論編輯成《論語》一書,影響了千秋萬代的華夏人民。

其所創立的儒家學說被漢武帝尊爲國學,日後成爲華夏文明的主流價值觀,他所崇尚的禮制終於被後世踐行。

蘇格拉底和孔子作爲東西兩大文明裏最耀眼的明星,他們的地位在每個後世人心中都是至高無上的。

他們的思想幾乎浸潤在每個人的血液基因中,所以對中西兩大文明有深入瞭解的卡贊扎基斯才說這兩人是代表了所有人類的面具。

瞭解他們就幾乎瞭解了人類文明的概貌,並且他們思想中關於“理”和“禮”幾乎是相通的,所以卡贊扎基斯繼續說:“如果你琢磨一個希臘人,將會發現一箇中國人;如果你琢磨一箇中國人,將會發現一個希臘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