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指南針#

喫晚飯時,女兒捧着手機打遊戲,似乎面對眼前的"美食"毫無食慾。我敲打碗筷,示意她先結束晚飯再玩手機。"哎呀,你別管,我打完這局喫飯!"老公突然扮演"保守派"對我說:"咱們家又不是住海邊,你管這麼寬幹嘛?隨孩子怎麼玩!"

女兒不屑道:"就是,喫你的飯,別管我啦。"我對她下達了"最後通牒":"立刻喫飯,否則一個月內不許碰手機。"女兒心有不甘,對我大喊:"你憑什麼管我這麼多呀!""我是你媽!我不管你,你能長這麼大嗎!"女兒放下手機,將自己關進房內,不和我說一句話。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登臺演出",家長扮演的便是"指路人"的角色。起初孩子和父母是一種依賴關係,但隨着自我意識的成長,孩子便覺得父母沒有權利管教他們。在他們眼中,自己和爸爸媽媽只是"同居關係",並非是"上下級"。

但在父母看來,小孩子缺乏行爲規範意識,如果管教不足,很有可能會踏上"犯錯的不歸路"。在責任感的驅使下,家長便會憑藉主觀判斷,對他們各種行爲加以管教。

行爲自由被父母各種管教,孩子感覺失去了自由的權利,他們不明白爲什麼父母要管所謂的"小事情",便會怒吼"你憑什麼管我"。很多家長聽到這句話之後,都會大喊一聲:"我是你爸爸(媽媽)我不管誰管?別人會管你嗎?身在福中不知福!"

這句話給了孩子一種暗示:我是你爸爸(媽媽),我們可以管教你。然而孩子卻誤認爲這是父母的一種"示威",從而產生叛逆情緒,爲了"自由"和父母頂嘴爭吵。

當孩子說出"你憑什麼管我"時,家長要如何回應呢?可以說這3句話。

第一句話,"你是我的寶貝,我當然要管你"。

思想家羅曼·羅蘭曾說: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夜。

這句話和:"我是你爸爸(媽媽),當然要管你"有什麼不同呢?區別便在於"身份強調"的問題。前者強調"你是我的寶貝",後者強調"我是你爸爸(媽媽)"。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其實都需要父母的安慰,這句話便表明了家長的態度,告訴他們"你是家庭的核心,所以爸爸媽媽纔會管教你"。

聽到這樣的"暗示",孩子內心也不會感到排斥,反而會覺得一股暖意流遍全身。那種被人關愛的感覺,會使他們認同父母的話,並且乖乖聽話。

第二句話,"因爲我們愛你,纔會管教你"。

詩人泰戈爾曾說: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有時候小孩子會主觀評價父母的行爲,會對各種管教貼上"故意刁難"的標籤。當父母的管教行爲過於"偏激"時,他們便會趁機質問父母"你們憑什麼管我"。我們說出這句話時,一方面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告訴了他們:爸爸媽媽沒有惡意,只是因爲愛你,希望你快樂成長,纔會管教你。

第三句話,"如果我不管你,你會變成什麼樣子"。

當父母問出這句話之後,可以暫時保持沉默,或是做自己的事情,給孩子思考的空間。想象出缺乏父母管教會變成的模樣,他們的思維不斷延伸,沒有人關心他的成長和學習;無法解決溫飽問題;沒有零花錢;有可能會犯錯誤。

將這些結果全部思考之後,孩子會發現被管教的好處,懂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們也會收斂脾氣,和父母友好相處,做聽話的乖寶寶。

寄語:小孩子好似飛翔的鳥兒,父母則是清風和樹林。通過各種管教,將他們前方的烏雲吹散,使其看到蔚藍的天空。疲憊之時,孩子也會"歸林休息",感受父母愛意和家庭的溫暖。你家寶貝可曾說過"你憑什麼管我"?你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