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鑑、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傷寒論》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有人跟我說,文老師,中醫能治病,這個無法否認。但是中醫治病太慢了呀!人家西醫,一針下去就治好的事兒,中醫用湯藥磨嘰好久。所以說,就實用性角度來說,西醫比中醫強太多了。

   這話,有合理之處,也有不合理之處。

   很多時候,中醫的療效,的確非西醫療效那麼確切。但有些時候,中醫治療的效果,又的確比西醫來得更明顯。

   寫到這裏,我想起我從前在經方學習班進修的時候,從老師那裏得到的一張醫案。

   話說有這麼一個外國人,從法國來的。到中國工作以後,不久就患上了感冒,出現發熱、劇烈咳嗽、口渴等症狀。西醫檢查,都有一點肺炎了。

   怎麼辦?扎點滴。

  

   原以爲,一針能見好。但是這法國朋友,在醫院連續紮了一個多禮拜,症狀才逐漸有所控制。這一個禮拜,讓他備受折磨。

   一頓折騰以後,病好了。但是兩個月之後,這人又感冒了。

   這一次的症狀,和上回是一模一樣。咳嗽、氣急、發燒、口渴,只想喝水。

   法國朋友說了,再扎點滴,恐怕要把血管扎漏了。再說,一個多禮拜的時間,天天往醫院跑,太耽誤工作了。

   那怎麼辦?後來,這個人被推薦看中醫。

   刻診,見患者舌苔薄黃,脈浮數,無汗而口渴,發燒、咳喘氣急,於是醫師趕緊寫了一個配伍——

   麻黃9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石膏18克。水煎服。先煮麻黃,去沫,然後再納入其他藥材。

   結果,讓法國朋友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僅僅一服藥,第二天,諸證悉平。咳喘、發燒等現象消失。口渴也有所改善。

   再後來,用藥兩天,完全康復。

   法國朋友樂了——原來中醫這麼厲害。

   我還記得,我們老師在講到這裏的時候,用提高的嗓門跟大家講:誰說中醫是慢郎中?仲景經方里頭的好多方子,只要辯證準確,效如桴鼓,是非常快的。

  

   這裏頭怎麼回事啊?我告訴你吧。

   我們先分析這個人的症狀特點。我跟你說,他的問題是外感風邪、肺熱咳喘。

   你看他呀,先是感冒,然後很快就舌苔薄黃,脈象浮數。這說明什麼?說明外感之後,立刻入裏化熱了。有了熱,他就渴,所以總想喝水。由於外感風邪,邪鬱肌表而不散,所以他還不出汗。當然,如果有一天,表邪散了,肺熱還在裏頭,那就迫津外泄,導致他出汗了。熱邪壅肺,氣機逆亂,所以咳喘、氣急。鼻爲肺之所繫。肺熱上燻於鼻竅,則鼻翼還可能煽動。

   這個時候怎麼辦?趕緊把肺熱泄掉,表邪散開。

   用啥配伍啊?你記住了,杏仁、麻黃、甘草、石膏。這四味藥的搭配,是仲景在《傷寒論》裏記載的“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的配伍。它是專門辛涼疏表、清肺平喘的。其中的麻黃,能升能散,開表邪,宣肺氣,把肺熱宣出去。其中的石膏,辛甘大寒,清熱生津,能泄肺熱、滋補肺陰。兩味藥,一個宣,一個泄,一個升,一個降,好似兩把刷子,把肺熱趕走了。在此基礎上,用杏仁來降利肺氣,止咳平喘。甘草除了調和諸藥液外,配合石膏能生津,配合麻黃能平喘。這就是基本意圖。

  

   也就是說,中醫看不到所謂炎症啊、致病體啊什麼的。但是中醫從宏觀的角度,認識到熱邪壅費的問題,認識到風邪鬱表,入裏化熱的問題,認識到宣肺和清解這兩條路,在應對這一病症時候的不同作用。於是,根據中醫理論來立方,最終取得療效 。這就是中醫思維特點下的治病過程。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我的讀者朋友參考、借鑑。我想說的是,中醫治病的速度,有時候不比西醫慢。我們中國人對中醫的信心,應該高漲起來。你說是不是?

   文中配伍,非專業人士必須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借鑑應用。這裏頭麻黃和石膏的用量比例,是特別有講究的。如果把握不準,是要壞事的。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