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1908-1966),江蘇省南匯縣人,著名翻譯家、藝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重要締造者之一。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1966年9月,因不堪忍受迫害,憤而離世,夫人朱梅馥亦自縊身亡。

傅雷和夫人

毋庸置疑,《傅雷家書》絕對是一本好書。

通過該書,我們可以看到傅雷和他的夫人爲了孩子的成長,分別從做人、藝術欣賞、戀愛婚姻等方面對自己的孩子進行了一種促膝談心、語重心長式的家庭教育。該書出版至今,幾十年來一直暢銷不衰。因其影響巨大,在新編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里被列爲十二本必讀書目之一。近年,這些課本推薦的所謂名著必讀篇目,都一一納入中考命題範圍。

傅雷手稿

但該書作爲名著列入中學生必讀篇目,不管是內容和教育方式,似有不妥。

其一,作爲教育,我們不可否認家庭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翻譯家傅雷,生前頭銜甚多,我們足見其的學識和聲望。其夫人朱梅馥,被楊絳稱“不僅是溫柔的妻子、慈愛的母親、沙龍里的漂亮夫人,不僅是非常能幹的主婦,一身承擔了大大小小,裏裏外外的雜務,讓傅雷專心工作,她還是傅雷的祕書,爲他做卡片,抄稿子,接待不速之客。”且寫得一手工整端莊的小楷,一直是傅雷的賢內助。如此家境背景,頗有淵源,民間甚爲少見,爲一般的家庭望塵莫及。但作爲一個普通的學生,家裏的父母都是屬於男耕女織般的老百姓,日日衣食無憂就不錯了,怎麼敢去奢望有一個作爲高知的父母和家庭?讓學生去讀這樣一本高大上的家書,真的有點難爲學生。

朱梅馥和兒子

其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父母對自己孩子最美好的願望。願望是美好的,但現實很骨感。將來能夠成名成家、光宗耀祖固然是好事,但更多的孩子將來都和我們一樣,都是這個世界的凡夫俗子。《傅雷家書》裏面的有關音樂、繪畫等藝術話題,作爲一個普通的初中生,面對這些陽春白雪似的理論和教育,理解起來頗爲費力,曲高是好事,和寡只取決於讀者的態度。我們在追求高雅藝術的同時,也不能忘記通俗文化的魅力。

其三,作爲翻譯家和教育家的傅雷,我們不可否認他的家庭教育模式是成功的,對於兩個兒子,尤其是長子傅聰更是百般調教,方成大器。這對於傅雷夫婦的言傳身教絕對是分不開的,但對於一些普通的百姓家庭,尤其是農村的孩子,這本書無疑拔高了育人的標準,有點脫離生活實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不等於所有好的東西都是可以拿來用的。

手稿

其四,《傅雷家書》是傅聰兄弟爲了紀念自己的父母出版的,內容都是有所選擇的,對於讀者有以偏概全之嫌。再說該書成書(書信)的時間跨度比較大,其中的教育理念和時代色彩,不易爲人所理解。只有那些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或許還所共鳴和感悟,閱讀起來不是很難。但對於今天的中學生而言,其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已發生很大的變化。假入將《傅雷家書》強制性的納入中學生必讀書目有點不合時宜,也並非明智之舉,學生閱讀的時候自然也會生出種種錯覺和誤解。

《傅雷家書》

讓學生讀自己適合讀的書,我們可以推薦,但無須強制。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