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的名头没有项羽、刘邦、韩信、张良、萧何他们大,那是因为他离开了项羽,项羽后来又兵败自杀了。但实际上他的才能,把刘邦那边所有的谋士加一块也不如他。只不过项羽非可辅助之明君,范增离开了。他离开之后,项羽就开始走下坡路。如果让范增和项羽同时参加高考,你猜他俩能得多少分?如果项羽只能考0分的话,那么范增能考120分。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他们的历史就知道了。

范增原来是跟着项梁的,要是项羽他压根就不会跟。是他主张的让项梁立楚王的孙子为王。所以帮项梁就是帮楚国复国。这在道义上是能站得住的,作为楚国故人,这都没有问题。后来项梁死了,他顺着跟项羽也没有问题,何况项羽还尊他一声亚父,都认干爸了,还是都为楚王效力,这也没问题。这时项羽对他言听进从,一直到项羽做了西楚霸王,做了天下了,项羽要杀义帝怀王,这问题才出现的。

但是这之前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最大的问题就是那个著名的鸿门宴,范增让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这证明范增观人洞若观火,看刘邦,看以后的事看得很准。这次如果项羽听他的,就不会有后来的楚汉战争等等了。这个问题是个大事,但对范增心理造成的影响并不严重。顶多认为这小子傻,遇事不明,错失良机。但接下来项羽把怀王给杀了,这就问题大了。这对他与项羽感情造成的影响是颠覆性的。

但人死不能复生,范增已经涉入太深,还是保他吧,一人不事二主,紧跟一个总比朝三暮四强吧。就包括后来项羽一系列的分封,然后舍弃关中回楚地称王,范增能劝之则劝之,劝不动则弥补之。总起来说有他在,项羽惹来的麻烦都能一一化解,君臣还算和谐。但嫌隙已经出现,范增是咬着牙强忍着弥补项羽的过失,不帮他帮谁?难道还能帮刘邦?项羽这边嫌弃他太唠叨,事多,也知道范增是为自己好,就是有点烦。

放过刘邦,杀了楚王,这是项羽犯的2个最低级的错误,他以后所有的麻烦都是在为这2个错误埋单。这就说他第三个低级错误了,就是与范增有嫌隙,最后在敌对方的操作下逼走了范增。要知道范增是他最主要的谋士,他以前之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除了自己的勇猛善战之外,有很大的功劳是范增的策划与弥补他的不足。范增的谋略完全或大部分化解了敌对阵营的算计。要不刘邦、陈平也不会设计他。

可以说军事上的弥补过失与策划项羽基本上还是听的,毕竟项羽也是军事上的天才。但别的方面就不行了。对于政治、战略、谋略这些东西项羽可能不是不屑用之,就是根本不懂。刘邦该杀不杀,妇人之仁。楚王不该杀的杀了,这叫匹夫之勇。楚王是一面旗帜,就是砍旗也得等江山稳定了再砍。原来是多好的招牌,大家都是在楚王领导下的,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但旗帜很重要。

但你既然把天下共主杀了,要么立威,自己力量要绝对能镇得住,要么立德,要大家都心悦诚服。这两样他都不行,就急匆匆地舍弃关中易守难攻之地,回楚地当他的西楚霸王去了,那会做稳当?我估计他没过过一天安稳日子。就这样如果范增不走,他打到最后有可能与刘邦平分天下,那也没啥不好。范增走了,证明了他的必败结果。范增没走之前都是楚军吊着汉军打,要不是陈平使了反间计刘邦在荥阳就被活捉了。

其实范增看人还是挺准的,只不过他这个岁数了君子不事二主,要说恨他只恨自己离开得太晚了。刘邦该杀的不杀,范增就看出来这小子不足与谋,再到他杀义帝,范增感觉到不值得与谋。但再怎么地也是干爸干儿子一场,还是能保他保他吧,直到陈平用平平常常的反间计就把他俩关系搞破裂,范增感觉到不走不行了,不走说不定哪天脑袋都得扔给他,何必呢?图啥?为了保他还得把命搭进去

我认为项羽除了军事,别的都不行。是军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而范增是秦末最出色的谋士。论说这俩人应该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那得职务翻过来,范增做统帅,项羽做将军。或者楚王不死,能镇得住项羽。有人说项羽那样,他还保他,那还不是识人不准?他刚开始哪保的项羽,保的项梁。项梁不死那可没啥说的,什么刘邦啦、项羽啦都得老老实实听话。

对于范增、项羽,我是这么认为的,范增是秦末最出色的谋士,项羽是军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如果参加高考,项羽政治上也就是个0分,范增120分都多。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评论区留言,或点赞关注,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