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溼難去。

溼氣,可以說對人體危害巨大。

而生活中,溼氣重的人,卻越來越多。

尤其是夏季,暑溼熱最重,一定要注意祛溼。

身體2個地方越大, 溼氣就越重,夏季祛溼,謹記這三點

一:腹部

這一點,女性更爲明顯。

《傅青主女科》雲:“夫帶下者俱是溼症。”

女人,小肚子越大,溼氣越多,特點就是減不下去。

體內溼氣重,滯留在體內,無法排出,久而久之,便會慢慢導致小腹的水腫,這種嚴格來說,不算是肥胖,只是小肚子顯的比較大。

二:舌頭

舌頭胖大有“齒痕”,說明體內溼氣重。

是舌體兩邊有齒痕,舌頭又胖又大,“舌胖”是由於脾之陽氣虛衰,或兼寒溼而致舌體胖大。

有的人舌頭突然變得肥大,邊上有牙齒的痕印,是由脾胃虛引起的脾不化溼,說明身體內溼氣過重。

此外,判斷溼氣重不重,還可以“四看”

一看,起牀時

清晨起牀的時候,看一下整個人的狀態。

如果,充分的休息後,起牀時依然感到疲憊、頭腦昏沉,打不起精神。

甚至感覺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溼了。

二看,如廁時

在如廁時,看一下排便情況。

如果,體內有溼,則大便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淨的感覺。

三看,刷牙時

溼氣重的人,刷牙時,也會有感覺。

最主要的,就是看會不會噁心,若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裏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這是溼的典型特徵。

四看,皮膚

體內有溼氣,皮膚也會出現異常。

皮膚瘙癢、易過敏,總是滿面油光。

甚至起痘痘,長斑,溼疹,瘙癢,蕁麻疹反覆發作。

這些都說明體內有溼氣了。

夏季祛溼,謹記這三點

一:飲食

1、芡實茯苓粥

脾運化水溼,一旦脾虛,則會導致體內溼毒重。

粥,可生髮胃津,健脾胃,有利於脾運化溼,幫助排除體內溼氣。

用茯苓、赤紅豆、芡實等,熬煮成粥,每天喫一點,健脾祛溼,效果佳。

2、三豆湯

夏季,喝點三豆湯,十分有益。

三豆湯中,綠豆、赤小豆清熱解暑、利溼,黑豆健脾補腎。

三豆一同煮湯食用,實爲解暑、清熱、祛溼、防病的消暑佳品。

在夏季裏,沒食慾、渾身乏力的人,喝一碗三豆湯,大有裨益。

二:喝茶

1、土霍川薑茶

用土霍、陳皮、紫蘇葉、草果、川姜,一起煮水,每日代茶飲用即可。

土霍可化溼,還能消痰利肺;陳皮,理氣健脾,調中和胃,溫胃散寒,燥溼化痰。

紫蘇葉,解表散寒,可解暑降溫、祛溼解乏;草果可溫脾燥溼;川姜可溫中散寒,開胃排溼。

幾者搭配在一起,可起到調脾祛溼的作用,長期飲用,也能很好地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

2、華花郎薏仁茶

將華花郎、玉米鬚、薏仁、赤小豆、馬齒莧、芡實、山楂、淡竹葉,炒熟後做成茶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華花郎,利尿利溼,泄溼熱;玉米鬚,可利水消腫、平肝利膽,瀉熱,可去體內的溼熱之氣。

薏仁,利溼健脾、祛風勝溼,消水腫。與赤小豆搭配後,健脾利溼、消腫解毒,祛溼效果更突出。

馬齒莧清熱解毒、利水祛溼。芡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溼。山楂可健脾,有助於祛溼。淡竹葉 以滲溼泄熱見長。

幾種搭配在一起,健脾祛溼的效果很好,對調養脾胃也十分有益。

三:泡腳

1、花椒水泡腳

花椒又祛溼、驅寒,本身性辛溫,香氣濃重,能夠祛除寒氣。

用花椒水泡腳,除溼除燥,通過腳底傳遍五臟六腑,對於祛溼,十分有益。

用一個棉布包,準備好一定量的花椒,然後將花椒放進包裏,繫緊之後就可以放入水中開大火煎煮,要將花椒的藥效完全融入水中,然後就可以泡腳了,泡腳的過程當中可以不停的放入花椒,時間大概10~30分鐘爲宜,身體微微出一點汗就最好了。

2、生薑水泡腳

用熱姜水泡腳,可促進腳部血液循環,從而消除疲勞、驅走體內寒氣,促進新陳代謝。

姜水泡腳時,使用老薑效果更好,能散寒、除溼、活血、減少手腳冰涼。

取15-30克的生薑(約爲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

生薑藥用成分有許多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爲宜)。

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最後,閒來無事,拍一拍,祛溼更健康

1、拍小腿

小腿部位,有諸多穴位。

其中,承山穴、足三里、陰陵泉,這三大穴位,有助於健脾祛溼。

拍打承山穴,能振奮太陽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溼氣。

拍打足三里,可健脾促消化,陽氣生髮,減少溼邪。

拍打陰陵泉,可排滲脾溼,健脾利水,通利三焦,祛溼排毒。

因此,經常拍打小腿,有助於祛溼。

2、拍帶脈

中醫認爲,帶脈可“總束諸脈”。

帶脈,屬於足少陽膽經,位於人體側腹部。

經常拍打或按揉帶脈,有助於幫助人體祛溼。

當第11肋骨遊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章門穴下1.8寸處。

經常敲打帶脈,可健脾陽,還可振奮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溼。

方法很簡單,雙手握拳,敲打腰部兩側(兩肋末端)100-300次,力度自己感覺舒適就行,頻率可以快一點,站着躺着均可敲打。

3、拍足心

足心處,有湧泉穴,爲腎經經脈的第一穴。

而祛溼,要依賴身體的陽氣,陽氣足,則有利於溼氣外泄出體外,對於祛溼有莫大的幫助,而強健腎臟,則有利於人體陽氣生髮。

所以,拍打或按揉湧泉穴,強健腎臟,生髮陽氣,促進排溼氣,效果顯著。

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用拇指按揉,或者拍打,皆可。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