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學習鍼灸這門課程,還是在臨牀實踐中,穴位對於鍼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古往今來,歷代名醫對穴位的認識也可以說是十分明瞭,在他們的常規運用中,發現了一些獨具特色的穴位,在臨牀使用過程中,出場頻率頗高,而且實用性很強,經過他們的歸納和總結,於是就出現了著名的“四大總穴”,也就是列缺、委中、合谷和足三里四大穴位。在這些穴位中,可能最爲出名的莫過於足三里,最不出名的可能是列缺穴了。

列缺穴是人體常見的穴位之一,是手太陰肺經的絡穴,也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這個穴位最早出自《黃帝內經》的“靈樞”部分。爲什麼這個穴位叫做列缺,是因爲這個穴位是手太陰肺經的分支走向手陽明大腸經的交界位置,有如裂隙的地方,所以稱之爲列缺。列缺穴的解剖部位,在“肱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橈側腕長伸肌腱內側”,也是在手上比較好找的一個穴位。

那麼,列缺穴的穴位定位究竟是在哪裏呢?它位於人體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即是。不過這個穴位有個比較簡單的取穴方法,那就是用左手兩手虎口交叉,一隻手的食指放在另一隻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到達的凹陷處就是。或者立掌或側掌,把指尖向外上方翹起,先找到兩筋之間的陽溪穴,在陽溪穴的上方1.5寸的橈骨莖突中部的凹陷處,不過這種取穴方法要有一定的鍼灸腧穴基礎,才方便使用。

列缺穴被列爲四大總穴,究竟有什麼奇特之處?按照《四總穴歌》所說,“頭項尋列缺”,意思是頭面部、脖頸部的病症,可以通過列缺穴來尋求治療。不過,列缺穴並不僅僅只有這點本事,總體來說,列缺穴具有三大功能,也就是宣肺解表、通經活絡、通調任脈,主要適用於傷風外感、咳嗽、氣喘、咽喉腫痛;頭痛項強、口眼歪斜、牙齒痛;遺尿、小便熱、尿血等;掌中熱、上肢不遂、手腕無力或疼痛等病症的調理。

爲何列缺穴會有如此強大的能力,可以調理這些病症呢?首先,列缺穴是手太陰肺經的絡穴,能夠通行表裏陰陽的氣機,如果邪氣在表的時候,它可以借宣散肺氣的作用來祛風解表,如果邪氣入裏的時候,還可以借表層的經絡通道,將邪氣導出,所以,它能疏風解表、宣肺理氣、止咳平喘,是調理傷風外感病症的重要穴位。

在《四總穴歌》裏說“頭項尋列缺”,也許會有人覺得奇怪,手太陰肺經並沒有達到頭面部,這個列缺是如何調理頭面部的疾病的呢?其實,這就要從中醫基礎理論的“經絡表裏”的概念說起了,的確,手太陰肺經不經過頭面部,但是跟手太陰肺經相表裏的手陽明大腸經卻經過頭面部,手陽明大腸經的支脈還經過頸項部,列缺穴作爲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可以聯絡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兩條經絡,既可以通調兩條經絡的經氣,還可以調理兩條經絡的疾病,也正是因爲如此,列缺穴便擁有了“清熱散風、通絡止痛”的作用,對於頭面部、頸項部以及面頰部的一些病症都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列缺穴不僅僅可以向上調理頭面部的問題,還可以向下調理膀胱經和任脈的問題,可謂是十分奇特。由於列缺是八脈交會穴,通於任脈,所以能夠調理任脈經氣,緩解任脈病變。那麼,列缺穴又是如何與膀胱經扯上關係的呢?原因在於任脈通行於人體的私密部位,並在此聯繫上了膀胱經,所以列缺穴又有清熱利溼、調理膀胱的妙用。

所以,還真別小瞧了人體的這些毫不起眼的穴位。而通過上面的這些認識,不難發現,列缺穴不僅可以調理肺系本身的問題,還可以上達頭面,下行膀胱,還可以橫行手臂,是一個功能比較多的穴位,也不枉費將它列爲“四大總穴”之一。但這個穴位周圍有很多神經分佈,平素自行按摩還是可以,但是切不可自行鍼灸,以免導致出現一些麻煩。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