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是個多事之秋,瘟疫肆虐、洪水氾濫、地震不斷,除了自然災害之外,人間慘劇也在接連上演,最典型的便是貴州公交墜湖事件。7月7日,安順市的一輛公交車突然橫穿對向車道,撞毀護欄後衝入水庫,導致21人死亡的重大亡人事故,12日警方給出的調查結果是,司機因生活不如意和對拆除其承租公房不滿,爲造成社會影響蓄意製造了這起禍端。

而“手撕答題卡”一事同樣引發了人們的普遍關注。 7月8日高考期間,河南平頂山市的一個考場內,一女生在臨近交卷時,猛然站起身撕毀了其旁邊和身後兩名考生的答題卡,原因竟是她有部分考題不會答。

公交墜水與撕答題卡兩件事貌似風馬牛不相及,可我隱約看到了它們的共通之處:都是由當事者遷怒於人的行徑釀成的悲劇,儘管後果嚴重程度不可同日而語,但性質大同小異,一個是要宣泄對世道的憤憤不滿,一個是要疏解自己的無能爲力,他們都是在將個人的不快轉嫁爲別人的痛苦,這是典型的不道德行爲,與我們的傳統價值觀大相徑庭。

孔子的弟子衆多,而他最得意的門生是顏回,聖人對其的評價是“不遷怒、不貳過”,意思是不會把自己的怒氣發泄到別人身上,不會第二次犯相同的錯誤。難道是顏回的生活條件十分優渥事事順心如意嗎?完全不是這樣,成語“簞食瓢飲”講的就是他,顏回用竹器盛飯喫,用木瓢舀水喝,住在簡陋的小巷裏,這是許多人無法忍受的清貧,但顏回卻沒有抱怨依舊很快樂。因爲他安貧樂道樂以忘憂,將全部心思傾注到修身養性之中,艱難困苦便不足爲道,被老師所器重即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人的怒氣往往來自於不公,或是厚此薄彼帶來的憤懣怨恨,或是不遂人願引發的惱羞成怒,或是技不如人招致的羨慕嫉妒恨,不甘心與不罷休的火苗就會在心底燃成熊熊烈焰,極易在失去理智的情況下,把無名火發泄到無辜人的頭上,做出驚世駭俗之舉。消除火氣的辦法只有自解,就是通過反省查找自身的不足,即是古人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尋找到了自己的錯誤和缺點方能知恥而後勇,纔會用平淡之心面對挫折與失意,也便不會一味地諉過於人了。

那因何當今時代會出現許多禍害他人、報復社會的行徑呢? 大概是源於信仰的缺失,我們不乏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但往往流於雨過地皮溼的形式,沒能真正深入人心,高山仰止的說教很容易與人們的衣食住行形成兩張皮,不解決實際問題的唱高調只會使人反感。

而中華文明中對良善的崇尚纔是滋潤心靈的甘霖,將仁慈和善的種子深植於人們的頭腦,方可叫人安分守己奉公守法,纔會減少“反人類”式的獨狼犯罪案件,這並非掩耳盜鈴般的愚民之舉,而是拯救道德淪喪的普世良方,因爲需要反省的不僅包括普通民衆,也應涵蓋具有公權力的決策層,讓他們反思每個案例發生的根源,從源頭上堵塞漏洞,而不是一推三六五的扯淡。

過激行爲大多發端於無望,只要有所牽絆誰會不管不顧地往死裏整,給人留有盼頭方能消弭針尖對麥芒的衝突,瞻前顧後既是世事滄桑留給成年人的後遺症,同時也會令他們在有所顧忌中不敢逾越雷池,才能保證大多數民衆的安全。

而讓我感到後背發涼的是那個撕他人答題卡的孩子,在她年幼的心靈中就有不顧及別人感受的任性,將來會不會做出更加極端的舉動呢?細思極恐,看來仁德教育應該始於孩童,讓捫心自問成爲一種自覺的美德,我們的社會才能安寧,我們也纔會有未來。

文:石巖磊

2020.7.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