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元末明初的大動盪基本結束,明太祖朱元璋正式恢復漢家故土,實現了驅逐韃虜的宏願。可明軍雖然已經將蒙元逐出中原,但蒙元殘部很快就在漠北重新聚集起力量並建立了北元政權,再次成爲新生的大明王朝的最大威脅。爲了徹底解除北元對明朝的壓制,明蒙之間在洪武五年(1372年)爆發了嶺北大戰。

嶺北大戰是太祖朱元璋對北元的最大規模的征伐,共彙集十五萬明軍精銳,分三路由中、東、西向北元都城和林進發。此戰中,雖然由徐達率領的主力中路軍先後擊敗多股元軍,但最後還是在外蒙高原上陷入重圍,旋即失敗撤退。不久,東路李文忠的的大軍也在一路高歌猛進後被蒙元擊潰,狼狽逃回中原。盤點下來,只有大將馮勝率領的西路軍獲得巨大斬獲,一路蕩平河西。即便西路軍獲得大勝,但此次征伐也還是失敗了。

雖然只是明朝歷史上的大戰之一,但此戰對大明帝國來說可謂極其重要。要知道,近代以來的中國在西方人眼裏不過是“十八省本部”的規模,以至於蒙古、西藏和東北滿洲都算不得中國領土。當然,這是西方殖民勢力對中國的抹黑和訛詐,但從中也折射出一大真相:作爲最後一個漢家帝國,明朝確實沒能恢復漢唐故土,西域和河西都被先後拋棄,以至於成爲後世的把柄。

圖片來源:信息素

其實,大明中後期對邊疆領土的統治崩潰和明初的此次大戰就有直接關係。要知道在明初,明軍戰力之強可謂舉世無匹:南下安南,北上蒙古,西征西域,東擊羣寇,儼然東亞最強戰爭力量。但明軍的戰力在建國後卻迅速衰退,以至於到晚明時候,明朝疆域收縮到內地。究其根本,史家紛紛指責馮勝棄地!

馮勝統帥的西路軍一路凱歌,在潁川侯傅友德率領的5000鐵騎的突擊下,明軍主力於西涼(武威)擊敗北元的西北主力,隨後又在掃林山(今酒泉北)大敗北元軍,斬首400餘級,俘虜北元太尉鎖納兒加、平章管着等高官權貴。雖然其他兩路大軍先後敗北,但馮勝依舊率領大軍俘獲了北元岐王的金銀大印和牲畜2萬頭,在中原政權消失四百餘年後的河西走廊,再次有了漢軍的蹤跡。

要知道,在唐中葉後,中原王朝的勢力就被徹底逐出河西,直到明初的嶺北之戰,馮勝再次率領大軍征伐河西,兵鋒直達西域。這引得中亞的帖木兒大帝十分驚恐,幾乎認爲明軍將要進軍中亞!然而馮勝在大勝之後並沒有分兵駐守河西各個重鎮,而是焚燬各地糧草後俘獲大量牲畜東歸。

據史書記載,馮勝認爲西域和河西早已不是儒家社會,而是被伊斯蘭教浸染的異國他鄉,再也不值得中華前來,於是便放棄了對河西乃至西域的統治。不得不說,明朝確實沒有蒙元和日後的滿清一樣的世界視野,絲毫沒有所謂的“內亞視野”,將大好河山放棄。

其實,更深層的問題不是馮勝的個人決定,而是大明上層的整體眼界決定的。當然,國力強盛的察合臺汗國也並非喫素的,雖然很快對明朝稱臣,但一等到明朝衰弱就迅速攻略嘉峪關。茫茫黃沙,大明帝國面臨四面圍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