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時常會聽到別人說自己飲食不好,脾胃虛弱了,甚至很多時候我們給自己也會下這樣的診斷。但其實脾胃虛弱這一說法,是比較籠統的。脾胃的虛證有多種情況,首先便是脾或胃單獨的病變,如胃氣虛或脾氣虛,若兩者皆有則是脾胃氣虛。除了氣虛之外,其實還有脾陽虛、脾陰虛、胃陰虛等證型。因此在說自己脾胃虛弱時,其實要分清楚具體是什麼出現了虧虛,這樣不管是養護還是調理纔能有方向。

黃芪.jpg

通常所說的脾虛,大部分情況都指的是脾氣的虧虛。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運化水谷,因此脾氣虧虛則失於運化,則會出現食慾不佳、大便溏泄、神疲乏力、身體浮腫等典型的脾氣虧虛症狀。但若脾氣虧虛日久,則容易慢慢演化成爲脾陽虛,具體症狀也就是在脾氣虛的基礎上進而出現腹部冷痛綿綿、畏寒肢冷、大小便或白帶清稀量多等陽虛的表現。對於輕症的脾陽虛,我們也可以運用食療的方法來進行改善和糾正。

黃芪1 (2).jpg

對於脾陽虧虛的輕症,食療確實有着不俗的作用,比如在肉湯裏面加點肉粒,就可以發揮溫補脾陽的妙用,倘若再加一點黃芪,作用會更好。即便不煮肉湯,就用肉桂和黃芪泡水喝,也是可以的。肉桂,除了是一味中藥外,更多的時候它是以調料的身份出現在大家眼前。但肉桂入藥其實早在《神農本草經》就開始了。金元時期的名醫張元素在《醫學啓源》中指出,肉桂“補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及表虛自汗”,而現在我們普遍認爲肉桂大辛大熱,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和溫通經脈的功效。由於肉桂可以入腎、脾經,因此對於脾腎的陽虛諸證都有很好的調理功效。

肉桂1.jpg

黃芪味甘性微溫,也是一味能夠補益的中藥,但其主要能夠補氣昇陽、益衛固表和生津養血,因此是補益脾氣的常用中藥,比如在補益脾胃中氣的補血中益氣湯中就有黃芪的身影。雖然肉桂大辛大熱,在治療寒證時非常擅長,但單用肉桂治寒多見於由於寒邪侵襲治實寒證。

脾陽虧虛爲陽氣虧虛而引起的虛寒,且其還有脾氣虧虛的基礎,因此只用肉桂或者其他辛熱之藥的話可能還不足夠。因此在此基礎上再加上能夠補氣的黃芪,補氣又溫陽,治標也固本,對於輕症的脾陽虧虛,自然能夠產生較好的療效。肉桂加黃芪能夠調理脾陽虧虛,但若是本身陰虛之人可不能隨意使用,否則可就是犯了原則性錯誤了!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無常,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