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大多數人選擇健身的常見方式之一。有的人喜歡早上跑,有的人喜歡晚上跑,目前手機app還有各種各樣的跑步軟件,大家跑上5公里或者10公里,有時會用app記錄一下並且發個朋友圈,配上勵志的文字:“自律即自由”。

各地基本都會有跑步的組織,大家在一起建個羣,約定好時間,一起享受跑步的樂趣。可是,你真的跑對了嗎?

夜跑族持有的觀點是: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讓人睡得更踏實,因爲人通常在疲勞的狀態下更容易入眠。他們認爲早上空氣不好,植物進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空氣二氧化碳物質對於人體的呼吸並不是很有利;另外,晨間的溫度相對更低一些,溫度較低不利於空氣中的塵埃和顆粒物質擴散,這些物質吸入人體,對肺部有負面影響;也有人說早上空腹跑步會讓部分人出現低血糖的症狀,而糖是人體跑步時最經濟、最直接的能量來源。低血糖會造成各種不適症狀如頭暈心慌、虛汗不止、手腳顫抖等等。

可晨跑族卻有着不同的看法:夜跑時,晚上所進食的食物仍處於消化狀態,跑步可能會引起胃腸道不適,讓人腹痛;而且夜跑這種劇烈運動,人容易肌肉痠痛,可能造成睡眠質量不佳,影響第二天的工作、學習。

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關於跑步,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也是正常的。可是孰是孰非,真相卻只有一個,究竟是晨跑合適還是夜跑合適呢?正確的鍛鍊方法常年堅持才能達到真正意義的自律,錯誤的鍛鍊方式無異於慢性自殺,最後身體變差,無法堅持,自律又從何談起呢?小編認爲跑步時間段的問題用我們流傳了五千年的中醫理論剖析解釋是最爲合適不過了。

中醫是我國三大國粹之一,中醫又是由易經演變而來,按照我們《易經》“陰陽消長”的理論,順應自然規律應採取上午進行鍛鍊,多動,養陽氣。從零點(子時)開始,陽氣開始生髮,子時陽氣最弱,到中午十二點(午時),陽氣最盛,隨即轉衰。

故上半天養陽,後半天養陰是最符合自然規律的。跑步運動會發散陽氣,如果在原本應該養陰的晚上甚至夜間還在劇烈運動,本該潛伏修養的陽氣遭到耗損,次日就會感到疲勞,長此以往,惡性循環,非常不利於養生;跑步的同時,毛孔擴張,晚上的寒邪之氣更容易侵入身體,久而久之,體質一定會下降。

雖然中醫理論認爲晨跑遠遠優於夜跑,但是中醫理論中的辯證思想也很重要,在晨跑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說,晨跑後人非常的飢餓,同時也口乾舌燥,此時應先喝溫水,而不是先喫飯,因爲跑步後心火大,而中醫講究“火克金”,及時補水可以潤肺降心火,也可以把耗損的津液補充回來;再比如,春夏秋冬早上的溫度各不相同,如果早上溫度較低,一定要懂得添衣保暖,這就是中醫陰陽學說的運用,避寒就溫方可心曠神怡;中醫名著《金匱要略》裏的《中風歷節病》篇:“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所以跑步後不建議立刻用涼水洗手,更不可以洗涼水澡,這樣容易得風溼病;晨跑以微微出汗爲宜,不建議大汗淋漓,因爲汗液乃是人體津液所化,過度出汗極易傷心陽。

總而言之,傳統中醫告訴我們,跑步運動需要順應自然規律,才能讓體質不斷增強,有着充盈的精氣神,不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會更加事半功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