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朋友在微信上給我發了一張羣聊的聊天截圖,是朋友的孩子所上的興趣班機構所發的微信羣。內容是這樣的:有一位老師在微信羣上大力地讚揚了一個七歲的小朋友,這位小朋友確實非常的優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學習成績也是超級好,總是在年級排第一二名,課外也經常參加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還有一些科學實驗,都取得優異的成績,簡直就是許多父母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當朋友看到這個小孩的成就時,不禁心生羨慕,並和我分享別人家孩子的優秀成長。

當我看到朋友的信息時,第一反應也是讚歎孩子的優秀。但突然想起了前幾天在網上引起熱議的14歲少女神童的事列,那段演講一下子出現在我的眼前,歷歷在目。網友紛紛稱:看完這段演講,才知道原來現在的孩子優秀得驚人,而這個小女孩的演講宛如"傳銷"一般,成熟老練,毫無怯場之意。但我們靜心想想,如此優秀的背後折射出的是什麼呢?是孩子過早的"成人化"教育,而這並非是一件好事!

一、14歲少女秒變傳銷大師背後折射出什麼

近日一個叫岑怡諾的14歲女孩在網上火了起來,她之所以成爲了一夜"網紅",其主要原因在於在她出版書籍的介紹中寫到這樣的一些話:"日均作三百首詞牌"、"日均做兩千首詩"。除此之外,她的演講視頻也在網上瘋狂轉發,絕大多數的網友都表示不敢相信這是一個14歲女孩的作爲。如此厲害的神童,不免得讓大家都想去了解這個真正"別人家的孩子"。

從她的演講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14歲的少女演講的過程中感情飽滿,激情澎湃,還有一系列老成熟練的動作,這不禁讓大多數的家長都感嘆。爲什麼這個14歲的少女甚至比自己還要成熟,聽完她的演講,甚至感覺自己進入了"傳銷"中。這樣一個早熟的孩子背後得經歷多少的辛酸,這不禁讓大家又感到心疼。

日劇《legal high》中有這樣的一段話:童星,要麼是像玩偶一樣被大人操控、被鞭子追打的可悲的賺錢機器;要麼就是懂得察言觀色、頤指氣使的早熟毛孩。很多過早"成人化"的孩子就是如此,他們承受着這個年齡不該有的重擔,每天被父母逼着打雞血似地學習。讓原本應該充滿童趣和天真的童年變得枯燥無味,而必須像一個大人一樣的成熟。而過早成人化的孩子,是父母教育上存在着失職。

二、過早讓孩子"成人化",毀掉孩子的一生

過早讓孩子"成人化",會讓孩子喪失生活的樂趣。孩子每天都放置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下,父母每天都像是趕鴨子上架一樣地逼迫孩子學習,這其實會剝奪孩子原本童年應有的樂趣,而必須像個大人一樣地去學習。過度成人化的孩子,往往會將世界看成是單一的。我們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往往是在逼迫孩子學習,用成年人那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方法來對待孩子。還記得曾火爆全網的記憶大師--4歲的男孩曦曦嗎?這位神童也曾讓我們大跌眼界,這位本應該在父母懷裏撒嬌賣萌的孩子,卻在面對一些成人年煩惱問題的時候,出乎意料地對答如流,甚至被觀衆稱爲"曦曦老師"。而不管是4歲的男孩曦曦還是14歲的女孩岑怡諾,他們的成就看起來很光鮮耀人,但其實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卻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而這一些都源於父母拔苗助長的教育,把孩子當做機器人一樣的教育,讓孩子缺乏應有的童年生活,孩子又要如何健康成長呢?

著名的思想家盧梭曾經這樣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長成成人之前就有兒童的樣子。如果大人們自行地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孩子們長得既不完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往往我們會造成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所以爲了避免孩子過早的"成人化",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今天尼莫媽媽和大家分享幾點正確的做法吧!

三、避免孩子過早的成人化,父母應做好這幾點

1、避免助長式教,保護孩子天性

每個孩子都應該擁有一個完整且充滿童趣的童年,這樣的孩子人生才更加完整。作爲父母,我們不應該過度要求孩子去做一些具有"成人化"的事情,這樣會挫傷孩子的天賦和熱情。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的天性和興趣都被父母強制要求學習中扼殺了。還記得語文課本上的《傷仲永》嗎?這位被認爲神童的孩子最終天資泯滅,就是因爲父親把他當成了賺錢的工具,過早地消耗了孩子的天賦,導致孩子最終泯然於衆人。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慢慢來,不要着急,避免揠苗助長式的教育,否則對孩子的成長毫無幫助。

2、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對於很多的父母來說,他們往往太過於注重孩子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心理狀態的發展,特別是對於那些早慧的孩子更是如此,父母只關注到孩子的智力發展,卻對他們的心理健康一無所知。

之前在網上有出現過這樣的一篇文章名叫《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裏面詳細講述了這位北大的高考狀元是如何被媽媽"訓練"成考試機器,最終順利考上北大,而在考上北大之後,當自己開始脫離媽媽管教後,又是怎麼變得"迷茫墮落"的。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好什麼東西,沒有母親給她指引前方的路,她就完全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是什麼。後來,她患上了抑鬱症,喫了一年的藥並接受長期的心理治療,才慢慢地好起來。

所以說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上,除了要滿足他們求知的需要和慾望之外,也要多關注孩子內心的想法,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由此才能促進孩子的全面優良發展。只有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才能找到自己原始的生命力,才能促進孩子的成長。

3、瞭解孩子的不足並加以支持和引導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和弱項,作爲父母要全面地瞭解孩子,既不能只看到孩子的強項而忽略了孩子的弱項,也不能只看到孩子的缺陷而一味否定孩子。只有全面的認識,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發展。

每位父母都要學當成一個園丁式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與支持和陪伴,而不是一味地爲孩子規劃好人生道路,去雕刻孩子的人生。父母不要企圖爲孩子規劃一個完美無缺的人生,這樣的做法看似在保護孩子,但其實父母只是把孩子當成一個可以控制的工具,不斷地奪走他們身上的光。作爲父母,也要相信孩子自身的潛力,挖掘孩子的優勢所在,遵循孩子發展的規律,記得心急喫不了熱豆腐的道理!

我是曉涵聊科普,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