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患者因爲刮傷、擦傷、扎傷、砸傷、割傷等問題去醫院諮詢是否需要打破傷風針。

但是,不久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創傷救治中心副主任醫師王傳林接診了一位特殊的病人。這位患者做飯時不小心被燙傷,十天之後出現張口困難、咬牙等症狀,確診爲破傷風輕症患者。經過相關治療,得以痊癒。

破傷風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每個人都有可能出現與上述患者的類似情況。那麼,破傷風究竟是一種什麼病?有哪些症狀?破傷風針應該怎麼打?我們來看一下。

一、什麼是破傷風?

破傷風並不是破了的傷口受風了,而是一種叫破傷風芽胞桿菌的特殊細菌,通過皮膚或黏膜破口侵入人體後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

破傷風芽胞桿菌在自然界中分佈廣泛,可存在於土壤、灰塵、人或哺乳動物糞便等中,連手術室中也發現過它的身影。這種病菌是一種專性厭氧菌,在缺氧的情況下進行繁殖並且分泌毒素。

破傷風是一種在任何年齡段都有可能發生的疾病,0.1微克的破傷風痙攣毒素就足以讓人致命。1克的破傷風痙攣毒素可以毒死600萬以上的人口,不得不說是毒中之毒!

二、破傷風發作時究竟有多可怕?

一般情況下,破傷風的潛伏期是三天到三週,通常是一週左右。一週以內發病的患者多數是重症病人,一週或十天以上才發病的患者病情相對較輕。潛伏期指的是從受傷到得病的過程,破傷風在潛伏期之內是沒有任何臨牀表現的,病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得病了。

破傷風的首要症狀是肌強直和肌痙攣。主要表現是咀嚼肌痙攣造成牙關緊閉、張不開嘴,面部表情肌痙攣造成苦笑臉,四肢肌肉痙攣造成角弓反張。如果病人持續痙攣或強直,則會造成肌肉斷裂甚至骨折。

破傷風發作嚴重時,還會干擾人的神經系統,造成血壓忽高忽低或心率特別快。大汗淋漓,失水過多造成多功能衰竭以及肝臟損害等。

破傷風最大的風險是咽喉肌痙攣造成窒息,病人呼吸停止造成猝死。

約90%的人2周內就會出現相應症狀,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老年人和嬰幼兒的破傷風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經過積極治療,全球範圍內的病死率依然高達30%~50%。

三、人們是怎樣患上破傷風的?

感染破傷風有兩個條件:第一,有破傷風桿菌。第二,有傷口,皮膚黏膜破損。區分是否爲高風險破傷風易感傷口,是急診預防破傷風中的關鍵問題。

高風險感染破傷風傷口,深而窄,並且傷口被污染,特別容易形成局部相對缺氧的環境,非常適合破傷風芽胞桿菌生長繁殖。

低風險感染破傷風傷口,淺而寬,並且傷口相對潔淨,不容易感染破傷風。

破傷風易感傷口通常是由污染的物體造成的,如被泥土、糞便、痰液污染的傷口,釘子或針造成的穿刺傷,燒燙傷,擠壓傷,煙花爆竹炸傷等,傷口內有壞死組織等;還有一些較少的感染途徑,如表皮傷口、手術操作、昆蟲咬傷、牙齒感染、開放性骨折、慢性傷口、靜脈藥物濫用等。

劃重點強調一下,沒有外傷也可能會得破傷風。比如傷口感染、癤腫或者有消化道穿孔、結腸穿孔等疾病時,也有破傷風發病的概率。

四、怎樣抵禦破傷風的發生?

答案就是打“破傷風針”。我們經常說的“破傷風針”其實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含有破傷風成分的“針”共有三種,分別爲:

(1)破傷風抗毒素:來源於馬血清,接種前需做皮試,有過敏風險。

(2)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來源於人血清,對TAT過敏的人羣尤其適用。

(3)破傷風類毒素:用於製成各種含破傷風疫苗成分的疫苗,如破傷風疫苗、百白破疫苗、四聯疫苗、五聯疫苗等。

其中,破傷風抗毒素和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統稱爲“破傷風被動免疫抑制劑”,一般用於受傷後的緊急防禦,可選擇在二三級醫院的急診科或者外科打。

破傷風被動免疫抑制劑起效快,可在第一時間中和破傷風毒素,但失效也快,一般僅能保護幾天至幾周,是預防破傷風的“突擊隊”。

破傷風類毒素是疫苗,起效慢,但可產生持久、高水平的免疫力,是預防破傷風的“主力軍”。

五、沒有受傷,可以預防性打破傷風疫苗嗎?

答案是可以!對於高危人羣可以預防性地接種破傷風疫苗,高危人羣包括易發生創傷者、妊娠期婦女(接種破傷風疫苗可預防產婦及新生兒破傷風)、軍人及警察、軍校警校在校學生、監獄服刑人員、高校新生、出國人員、建築及野外工程作業人員、特殊愛好人羣(潛水、攀登)等。

破傷風疫苗的保護效果可持續10~15年,具體接種程序爲在第0天、1個月後、7個月後各接種1劑,共3劑,每5~10年加強1劑。

最後,提醒大家,醫療干預破傷風重在預防。只要做好預防措施,提前接種破傷風疫苗,在受傷後及時對傷口進行處理,及時接受被動治療,破傷風是可以預防的。如果受傷了,自己無法判斷要不要打針,記得及時到醫院就診。

本文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創傷救治中心副主任醫師 王傳林科學把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