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久生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之一:

“我永遠是那個晏崗村的農村娃”

黃久生同志,是中共潢川縣駐鄭州流動黨員工作委員會書記、河南省總工會兼職副主席。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稱號,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作爲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黃久生同志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繫羣衆、奉獻社會,特別是在這場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他充分踐行入黨誓言,衝鋒在疫情防控一線,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

爲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模範帶動作用,激勵引導全市黨員幹部同心共築中國夢、爭先進位謀出彩、齊心協力抗疫情, 今年3月22日,市委印發了《關於開展向黃久生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在全市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學習活動。爲落實市委決定,7月17日,市委宣傳部舉行了黃久生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報告會上,六位報告團成員分別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所聞所感,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深情講述了黃久生同志的先進事蹟。

今天推出第一期,由黃久生的小學老師黃傳宇講述《我永遠是那個晏崗村的農村娃》。

我永遠是那個晏崗村的農村娃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我叫黃傳宇,是黃久生的小學老師,也是看着久生長大的,我宣講的題目是《我永遠是那個晏崗村的農村娃》。

久生1965年8月出生在俺們村,小山坡下那間最破的土坯茅草房就是久生的家。

我記得在久生6歲那年的冬天,天下着大雪,最疼愛久生兄妹三人的母親永遠地走了。當時,久生家裏非常困難,沒錢安葬,是大夥一起湊錢纔買了一個薄板棺材。安葬時把家裏唯一的一條被子剪成兩半,一半鋪在棺材裏,一半留給了他們兄妹三個用。直到第二天,大人們給久生披“孝衣”,他才知道“媽媽永遠不會回來了”,他久久地跪在母親的新墳邊,四歲的妹妹、兩歲的弟弟見他哭,也一起跟着哭,在場的沒有一個不跟着抹眼淚的。

當時,久生父親常年走村串莊修鍋補盆維持生計,一年半載難得回家一次。後來,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久生的父親只好把兩歲的弟弟送給別人撫養。送走的那天,久生捨不得,把弟弟緊緊地抱着,最後是大人們硬掰開久生的手,才把弟弟抱走的。從那以後,6歲的久生就和4歲的妹妹相依爲命。

我記得,久生的母親在臨終前拉着鄰居呂中秀的手說:“看來三個孩子我是帶不大了,以後全拜託你們了。”呂大娘只說了一句話:“嫂子你放心,以後就是我自己的孩子少喫一口,也要讓你的孩子喫上飯。”無論生活再艱難,她也儘可能地去照顧久生兄妹倆。有一次過年,呂中秀家喫餃子,本身包的就不多,還不夠自己家人喫。她瞞着公公,偷偷給久生兄妹送了5個。久生和妹妹一直說“那是這輩子喫到的最好喫的餃子”。

有一年冬天,久生在呂中秀家烤火,總把腳往後藏。呂中秀髮現久生鞋破的不成樣子,就把剛給兒子做的新鞋給了他。久生可高興了,平時根本不捨得穿,我多次看到久生光腳走到了校門口,才穿上新鞋。放學後又把鞋抱在懷裏,一路打赤腳跑回家。

那時候,久生家裏缺糧食,天天都是一鍋能照見人影的稀飯,沒有菜,就把生鹽疙瘩放到稀飯裏攪一攪,有點鹹味好下嚥。這樣,久生還是要經常出去借糧食。借糧時他總把小碗別在身後,鄉親問他:“久生,你喫飯了嗎?”他總是咬咬嘴脣,低着頭說:“我喫過了”。鄉親們後來才知道,是久生他不好意思總麻煩大家。

久生兄妹的困難鄉親們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在東家一碗飯西家一件衣的幫助下,久生兄妹度過了人生最爲艱辛的日子。

上小學時,有幾次久生髮現自己的書包裏有個饃饃,但就是找不到是誰送的。後來才知道是汪連英老師偷偷放的。汪老師怕直接拿給久生,久生不要。那時,久生字寫的好,學習也認真,老師們都很喜歡他。久生個子小,老師讓他坐第一排。有一次,老師說沒交學費的舉手。久生怕醜,就硬着頭皮騙老師說離黑板太近看得脖子疼,想坐最後一排。這一坐就是好幾年。

黃久生在北大發言(資料圖)

後來,上初一的時候,學費一塊八毛錢,當時這個錢對於久生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家裏沒得錢,久生跟鄉親們借了8毛錢,整整走了30公里批發冰棒回來賣,回來的時候冰棒全化了。久生顧不得傷心,又上山撿柴火,還得再走十幾公里山路,挑到鎮子上賣給炸油條的,炸油條的見久生肩膀上磨的盡是血印子,二話不說就收下了。而且每送一次人家就給久生兩毛錢,有時還給兩根油條。久生知道,在當時那點柴火根本值不上兩毛錢,人家是在同情他、幫助他。

鄉親們的幫助,在久生的心底深深地埋下了感恩的種子。一有空,他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報他們。久生12歲那年,上課總是打瞌睡,我以爲他不認真聽課,就特意找他談話,狠狠地說了一頓。我去家訪,從鄰居那才知道,這孩子天天用睡覺的時間,偷偷去給村裏老人挑水。

我還聽鄰居們說,久生晚上偷偷地跑去給常送他南瓜喫的李德珍老人挑水。那時候他很瘦,力氣小,山路又不好走,每次只能挑小半桶水,來回得跑十幾趟,才能挑滿。有一次,實在沒勁弄翻了桶,吵醒了李奶奶。她以爲有小偷,跑到院子一看,是久生喘着氣往水缸裏倒水。她趕緊跑過去,把水桶從渾身溼漉漉的久生手中奪走,一把抱住他,心疼地說,“孩子,別挑了,這大半夜的,趕緊回去睡覺吧!明天還得上學啊。”

聽到這,我覺得很慚愧,還沒弄清楚原因,就教訓了他,真是委屈了久生。

久生家窮,沒鏡子,每次到鄰居家看到鏡子總要照一照,總盼着快點長大,好乾活掙錢,給村裏人買喫的穿的。有一次學校讓寫《談理想》的作文,別人寫的都是當科學家和當飛行員,只有久生寫的是當貨車司機,可以拉很多喫的、穿的,分給鄉親們。

1983年,村裏有人去外地打工,回家過年時穿的是嶄新的中山裝,久生想,外邊的世界一定很精彩,我窩在家裏連自己都顧不住,咋去回報鄉親?18歲的久生下定決心去外面打拼,從此也踏上了回報家鄉之路。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久生對鄉親們的養育之恩始終銘記在心,他總說:“鄉親們就是我的恩人,我欠鄉親們的情,永遠都報答不完”。現在久生家的舊草房還保留着,他說看到草房就想到當年鄉親們給他送飯、送衣的情景。他還在院子裏建了一個感恩亭,銘記鄉親們的恩情。作爲黃久生的老師,看到他多年如一日地回報鄉親,始終如一地反哺家鄉,我真心爲有這樣的學生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來源:市委宣傳部宣傳教育科

視頻:信陽廣播電視臺總編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