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飛之路。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周文濤

甘谷縣是我省人口和農業大縣,全縣總人口64.25萬,其中農村人口55.74萬。作爲國家級貧困縣,這裏人多地少,山多川少,資源貧乏,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鉅。

面對貧困,歷屆甘谷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想辦法、謀出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谷縣把脫貧攻堅作爲頭號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逐級壓實脫貧攻堅責任,堅持把產業發展與就業扶貧作爲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和長久之計,全力解決貧困羣衆“住房難、用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積極探索、真幫實扶,全縣扶貧開發工作紮實有序開展,貧困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2018年,甘谷縣順利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從此,步入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着力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奔向小康的新徵程。

釐清思路謀篇佈局

“這是一場只能取勝沒有退路的生死之戰。”甘谷縣委書記申君明說,脫貧攻堅伊始,縣委、縣政府就結合縣情釐清思路,下定決心要不惜一切摘掉“貧困帽子”。

甘谷縣建立了縣級領導幹部聯鄉包村、駐村工作隊幫扶貧困村、幫扶責任人聯繫貧困戶的三級幫扶責任體系,實現幫扶力量全覆蓋,凝聚了全民參與、全員攻堅的強大合力。經過5年的努力,甘谷縣累計脫貧16.26萬人,退出貧困村172個。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的29.54%下降到2019年的0.81%。

摘帽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2019年,甘谷縣委、縣政府緊盯“鞏固提升”,集中一切兵力,下大氣力抓重點、排隱患、補短板、強弱項,脫貧質量和基礎進一步夯實,當年脫貧3688人,退出貧困村20個。

進入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甘谷縣全面打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會戰”。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甘谷縣採取包車直達、下車門進廠門等方式,配合扶貧車間、公益崗位等工程,全力促進全縣農村勞動力輸轉就業創收。

目前,全縣上下緊盯剩餘貧困人口、有致貧返貧風險人口的短板弱項,落實攻堅、鞏固、提升、兜底、整改五大重點任務,抓細抓實各項重點任務,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向貧困發起最後的總攻。

六峯鎮扶貧車間裏,64歲的盧絨線正在縫製拖鞋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白永萍 攝

特色產業助民增收

夏日的雨後,安遠鎮鞏川村設施櫻桃大棚裏,甘谷縣佳農果蔬合作社負責人曲義平正在查看櫻桃樹的生長情況。

去年,爲了拓寬羣衆增收致富渠道,安遠鎮鞏川村積極探索“支部領辦合作社+產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從遼寧大連引種優質櫻桃成年大樹,建成佔地42畝的溫控大棚櫻桃種植基地,發展露天櫻桃園600多畝。

“今年結的3000斤櫻桃全都賣掉了,品質好市場自然好。”曲義平說,“鞏川的沙土地加上現代化的科技管理,是櫻桃園‘旗開得勝’的祕密。”

豐收的喜悅 甘谷縣委宣傳部供圖

因地制宜,看準市場,在“一戶一策”精準到戶產業扶貧措施扶持下,一個個特色農民專業合作社茁壯成長起來,讓貧困羣衆脫貧致富有了強有力的依靠。

走進安遠鎮大城村的“隴上椒”辣椒種苗培育示範基地,26座全鋼架無立柱式大型辣椒育苗大棚“科技感”十足。基地不僅爲周邊大城、河灣等村的農村合作社開展專業的技術指導,還從去年開始選育培育種植了甘谷七寸紅、九寸紅等優良辣椒種苗520多萬株,利用訂單農業新模式,爲周邊的辣椒種植戶“長足了精神”。

隴上椒辣椒文化體驗館裏,員工正在用傳統工藝碾制辣椒麪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洪文泉 攝

“讓甘谷特產發揮優勢,打造本土農產品品牌,這裏的種植戶才能持續增收。”隴上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劉彥斌說,公司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電商”模式,已經初步形成一條產、供、銷一體的市場營銷系統,去年銷售額達2580萬元。

緊盯“山區人均一畝園、川區戶均兩畝菜、人均收入過萬元”的發展目標,甘谷縣如今已經建成農民專業合作社1416家、龍頭企業62家、家庭農場156家,帶動農戶2.6萬戶,行政村村均集體經濟積累達到2萬元以上,全面消除了村集體經濟“空殼村”。

駝峯果業90後負責人鞏仕傑正在通過抖音直播銷售自產花椒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白永萍 攝

扶貧車間穩定就業

脫貧路上一戶都不能少。針對勞動力較弱、留守在家不能外出務工的農村老人和婦女,甘谷縣探索推行“企業+車間+貧困戶”模式,率先在全省創建扶貧車間,引來勞動密集型企業在貧困村開辦生產車間,既讓貧困羣衆就業增收、照顧家庭兩不誤,又讓企業降低了用工成本。

這一模式迅速在全省範圍內推廣試行,爲甘肅脫貧攻堅提供了一條可複製可借鑑的脫貧創新之路。

扶貧車間讓許多農村留守老人和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洪文泉 攝

午後時分,六峯鎮騰達實業公司的扶貧車間裏,六峯村村民蔣小珍正在低頭縫製工服。車間裏幾十臺縫紉機前,坐滿了和她一樣“在家門口務工”的農村婦女和老人。

因爲照顧兩個孩子不能出門打工,全家生活僅靠丈夫務工收入維持,蔣小珍家的日子過得很不景氣。村裏辦起扶貧車間後,她主動報名參加培訓,學習縫紉技能,當起了車間工人。

“現在邊照顧孩子邊上班,一個月能掙2500多元,日子總算有了盼頭。”蔣小珍坦言,自己做夢都沒想到有朝一日能“足不出戶就找到穩定工作。”

扶貧車間讓許多農村留守老人和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洪文泉 攝

騰達扶貧車間的負責人張維林介紹說,依託在全縣開辦的扶貧車間,騰達公司還辦起了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探索推行“訂單式招生、學徒制培訓、組織化輸轉、一條龍服務”的勞務培訓輸轉模式,實現了用工信息、技能需求、培訓內容的網上精準對接,有效解決了培訓與用工需求脫節問題。

兩年來,甘谷縣累計建成運營扶貧車間72家,帶動羣衆就業2500多人。與此同時,縣裏還組織實施兩後生“雨露計劃”“隴原巧手”等各類培訓,年均組織輸轉勞務11萬人次,創勞務收入25億元以上。

脫貧成果來之不易,全面小康任重道遠。眼下,64萬甘谷幹部羣衆,正在腳踏實地、篤定前行,向堅決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衝鋒!(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洪文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