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中,用九项指标综合评价,对清朝顺治到光绪九位皇帝进行了打分排名。其中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获得总分85分,在九位皇帝中名列第七,排序仅高于顺治和同治这二位短寿君主。

对此排名的依据,高阳先生给出的理由是,道光在资质、统驭、应变和机遇这四项指标上的评分,均属于下乘。

首先看机遇这一项。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算起,道光是近代以来的第一位皇帝。清朝的老祖宗们关起大门,只和周边几个认中国为老大的小弟弟们玩过家家,对西方的技术进步不感兴趣。等洋人拿着枪炮来敲中国的大门时,这数千年未有的变局,刚好让毫无准备的道光给迎面碰上了。

跟清朝前面几位皇帝比起来,道光的运气的确算是比较背。

不过,道光虽说机遇不算太好,但也还没到特别差的地步。与他的两个孙子同治和光绪比起来,道光起码没有一个可恶的慈禧太后在后边指指点点,他还能自己来决定怎么出牌。

作为大清的掌舵者,道光活了69岁,在位三十年,算是高寿,不存在壮志未酬便赍志以殁的情况,上天是给了他时间和机会去中兴大清王朝的。道光也深知肩上重担,因而一直希望效法康雍,做一位有为的君主。他在遗诏中总结一生的政绩时,便着重强调了自己勤政和节俭这两个优点。

“朕蒙皇考仁宗睿皇帝覆载隆恩,付畀神器,临御天下,盈三十年。仰维列圣家法,一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为本。自维薄德,敢不朝乾夕惕,惟日孜孜?

故自御极至今,凡披览章奏,引对臣工,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并躬行节俭为天下先。嗣位之初,即颁手谕,首戒声色货利,一切游观玩好,稍涉侈靡之事,禁绝勿为。此薄海臣民所共见。”

道光这段临终告白,颇像一位员工向老板的自夸:我每天朝五晚九地辛苦工作,周末自愿加班,生活又十分简朴,三十年来从未要求涨薪。怎么样,我算得上是一个好员工吧?

然而道光不明白的是,努力并不代表成绩。努力的方向错了,还会起到反作用,离成功越来越远。道光如此勤苦辛劳,可三十年来,大清不仅未能摆脱困境,反而愈显日薄西山之相,末了还留下一堆烂摊子,正说明他的治国方式出了问题。

所以高阳先生给道光的资质、统驭和应变能力都打了低分,算是对这位皇帝的中肯评价。

而道光理政能力的缺失,其实与他的性格特点有密切关联。

作为一国之君,最重要的是要有王者风范。所谓王者风范,就是处世大气,格局要大、气度要大、胸怀要大。但道光的性格却刚好与此相反,为人比较小家子气。

(道光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即公元1782年9月16日。不知星座决定性格之说,是否真有其事。)

当然,这里说的小家子气,不是一个贬义词。性格小气的人,也有性格小气的优点,比如节俭、耐心、细致等等。

前文提到,道光在生活上是个十分节俭的人。《清朝野史大观》中记载,“宣宗御宇三十年,服用之俭,为史册所罕见。所服套裤,当膝处穿破,辄令所司缀一圆绸其上。”就算是普通富贵人家,裤子破了还要打补丁继续穿,亦相当罕见。道光不喜铺张浪费,甘愿过简朴的生活,能够吃苦耐劳,就是一件值得称颂的事情。

但与道光小气的性格相伴随的,是他眼界太窄,抓小放大。作为一位皇帝,只对自己要求严格,却对下面官僚贪污腐败的行为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从未采取任何有效举措进行整治。以至到后来,出现了皇帝越来越节俭,国家和百姓反倒越来越穷的怪现象。

而眼界太窄,随之而来的还有政治上的短视。遇事只着眼于一时一处,缺乏通盘考虑的眼光和长远规划的意识,容易被局势牵着鼻子走。当碰上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局面时,便不鲜见朝令夕改、前后矛盾的行为了。

例如在禁烟的问题上,道光对英国人前倨后恭,一开始摆出背水一战的姿态,初战失利又马上摇尾乞和。《清史稿》出于为尊者讳的考虑,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外交失败,是由于“当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继之以畏葸”,把黑锅甩到了琦善这些大臣身上。但这些人能够得到重用,而林则徐却被远谪新疆,更加说明了道光目光短浅,没有识人之明。

另外,小家子气的道光,是个非常仁慈的人。仁慈是一种优良的个人品德,但作为皇帝,道光却多了一些妇人之仁,少了一些一国之君的决断和担当。面对非此即彼的抉择,道光没有牺牲一方成就另一方的觉悟,这一点在他选择皇位继承人一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道光建储之际,有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两位合适人选。奕詝年长,且优于德,奕訢虽年少,但文韬武略均在奕詝之上,有治国之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道光在这两人之间举棋不定。直到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皇帝才“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以秘密立储的方式确定了未来的皇帝人选。

后来我们知道,道光当时做出的选择,是皇四子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据《清史稿》的记载,奕詝能够顺利夺得帝位,是出自其师杜受田的教导。

“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

道光为江山社稷考虑,对奕詝和奕訢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想要选出最合适的接班人,这一点并没有做错。杜受田给奕詝打造了一个“仁孝”的人物设定,而道光也接受了这一设定,放弃更有才干的奕訢,而选定仁慈的奕詝来继承祖宗基业,这一点也没有错。

道光之错,体现在他既然已经选择了奕詝,却又不忍牺牲奕訢的前途,埋没他的一生。

或许是为了对奕訢进行补偿,道光在放入立储鐍匣的御书中,一面以满汉文书写“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一面用汉字书写“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赐予了奕訢亲王的身份地位,让他能够继续施展他的才华。

道光做出如此安排,可以理解为舐犊情深。但是将奕訢置于皇位之侧,对皇权和社稷的安稳都是一种威胁,即便奕訢没有野心,奕詝也会对其防范戒备。道光想要保护奕訢,却反而令他处于一个尴尬又危险的境地,这也为后来奕詝和奕訢兄弟间矛盾激化,埋下了伏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