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爲天。爲了維持生命基本活動,每個人每天都需要攝入一定量的食物。而胃作爲身體中最大的消化器官,每天都需要消化分解各種各樣的食物。飲食習慣的好壞往往會影響到胃部的健康,存在壞習慣的人羣應該注意了,很可能胃已經出現了健康問題。

有哪些飲食習慣的人,胃部可能出現問題了呢?

一、重口味

口味的輕重往往是從日常飲食中培養的,例如喜歡喫燒烤或者各種醃製食品,這些食物都大多數鹽分含量很高,長期食用不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且對胃黏膜的傷害很大。據統計每年都有很多胃癌患者,是由於飲食口味偏重導致的。

二、喜歡喫寒涼食物

人的腸胃一般喜歡一些溫暖的食物,但是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會喜歡喝冷飲、喫冰。夏天適當地喫一些涼性的食物確實可以祛暑,但是如果大量攝入就會容易導致胃部受涼,引發痙攣性收縮,出現消化不良、腹瀉、腹痛等不良的症狀。

三、飯後立馬運動

飯後適當的站立和走動有助於腸胃的消化,但是飯後不可立馬進行劇烈運動。飯後適當地走動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是如果運動過於劇烈,容易出現腹痛、腹脹等不良反應,嚴重的話還可能導致胃下垂。

四、飯後立馬喫水果

一般喫飯不宜喫得過飽,否則就容易導致食積、胃氣上逆,比較健康的飲食只需要喫到七分飽就可以了,可是有很多人喫飽了之後還經常有喫水果的習慣,這就容易造成喫得太撐、消化不良等情況。同時飯後立馬喫水果,還容易對胃腸道造成一定損傷,因此建議飯後半小時之後再喫水果。

五、喫完飯立馬躺下

一般剛喫完飯整個人會感覺到比較疲憊,再加上忙碌了一整天,很多人就會養成喫完飯就立馬躺着的習慣。這種生活方式也是非常不健康的,因爲喫完就立馬躺着,不僅會減慢胃腸道的蠕動,同時整個身體的代謝能力也會降低,長此以往很有可能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因此,喫完飯後大家最好能夠站立10分鐘或者坐着。

總而言之,胃部的健康往往受到日常生活習慣的影響。生活中如果經常做一些不利於健康的行爲,就容易給胃腸道增加負擔,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胃部疾病。同時應該多喫一些健康的食品,加強運動,提高胃部的消化功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