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俗話說:"孩子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孩子的心情總是處在一個非常矛盾的變化中,上一秒還笑嘻嘻地玩耍,下一秒就因爲不能去遊樂場開始大哭起來。這樣的情緒波動使家長摸不着頭腦,而且孩子一旦從積極情緒滑向負面情緒,要想扭轉過來,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孩子情緒不穩定的原因,大致有兩種:一是孩子年齡小,情緒控制能力差,年齡越少,情緒不穩定的表現就越突出;二是家長的教育出現了問題,比如嬌慣孩子,讓孩子形成了任性放縱的壞習慣,或者是家長自身也喜怒無常,給了孩子不良影響。

無論孩子情緒起伏的原因是哪一種,家長都不需要幫助孩子管理情緒。接下來介紹的一種教育方式非常有效,它就是:幫助孩子提升情緒粒度,讓孩子學會準確地認知情緒、表達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一、"情緒粒度"的高低關乎孩子的發育成長,家長必須重視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蜘蛛恐懼症",把患有"蜘蛛恐懼症"的人分爲3組,分別用不同的方式來消除對蜘蛛的恐懼。

第一組:轉移注意力,去想和蜘蛛無關的事,哼起歌看着畫

第二組:用不害怕的語氣描述蜘蛛,比如:"這隻蜘蛛沒有毒,我不害怕"

第三組: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分類,附加原因,例如:"蜘蛛爬的樣子讓我感到噁心"、"蜘蛛的毛給人可怕的感覺"……

最後的研究結果是,第三組的方法調節情緒最有用。基於情緒細分的方法,幫助人們對各種形式進行精確的感知。情緒粒度大的人,對情緒的感知非常模糊,他們對情趣的表達通常只有兩種方式"感覺非常好""感覺很糟糕"。這種形容是非常籠統的,根本不能讓人明確的認知情緒。

相反,情緒粒度小的人能夠說清楚自己到底怎麼了,會用豐富的詞彙把情緒細分爲不同的層次和類別,這就是所說的"情感智慧"。

對情緒的認知越精確仔細,就越容易駕馭它。

1、小情緒粒度是幫助人穩定情緒的法寶

當我們能夠細分情緒的時候,就能更加快速的捕捉到情緒的變化,這樣我們纔會第一時間去反應,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小的情緒粒度是穩定情緒的法寶,只有我們的情緒粒度足夠小,才能抑制情緒的激烈波動。

有時候,我們情緒崩潰,並不是因爲當前所經受的事,而是以前的情感積累。必須要找準情緒來源的苗頭,他能做出最精準的控制。

對於教育也是如此。孩子捧着考得不理想的試卷回家哇哇大哭,家長問她:"怎麼了?"的時候,孩子總是支支吾吾,答不出來。這時候,家長應該一邊安慰一邊引導孩子細分自己的情緒,可以這樣說:"你是因爲考的不好而哭,還是因爲之前在學校受了委屈才忍不住的?"

孩子之所以痛哭流淚,很可能不是因爲自己的成績不好,而是受到了其他委屈。各種情緒五味雜陳,孩子不懂得分辨,這時候就容易產生激烈的情緒衝擊,一時悲傷一時憤怒,波動非常大。

情緒不穩定,是孩子的一種年齡特徵,是絕大部分孩子都有的必然表現。家長不應該去抑制孩子表達情緒,也不要把情緒不穩定的過錯全部推到孩子的身上,應該學會運用"情緒粒度"的原則來趙玉孩子找到心情不好的理由,用自己的表達去描述內心,促進情緒穩定。

2、情緒粒度小的人能對情緒進行細化,精準地表達自身情緒

試想一下,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明明萬千情緒在心中混雜,強烈又刺激,但是嘴巴就是反應不過來,只能勉強說出"難過"、"高興"等詞語,而這樣的情緒表達方式,仍不足以表達內心所想,有時還會鬧出誤會。

語言和情緒之間的關係,我們用"情緒粒度"解釋。有時候,我們無法感知自己的情緒體驗,無從表述,以至於用錯詞,他人就會錯意。

身爲成年人,我們對自己情緒都不能百分百地控制情緒,還在情緒形容中存在很大的困難,更何況是孩子們呢?

情緒粒度小的孩子,有對情緒進行細分的能力,比如他不僅能把自己的情緒分到"高興"和"悲傷"兩個層面,還會細分成"高興"中的"激動"、"興奮"、"滿足"、"感動"等等,悲傷則會被劃分爲"委屈"、"憤怒"、"緊張"、"懊惱"等不同的感受。

孩子分得越細,對情緒的識別能力就越強,這是孩子能夠精準用詞來表達自身情緒的能力基礎。

二、 孩子情緒起伏大?家長需幫助提升"情緒粒度"

1、理解情緒變化的前因後果,

能夠理解情緒變化前因後果的孩子不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中,也不容易,被情緒左右自己的行爲。但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情緒粒度,有人天生敏感,有的相對反應遲緩。他們不能一時間就分辨出這些情緒的好壞,以爲這只是正常的發泄,殊不知已經被拉入負面情緒的陷阱。

家長應該在教育的時候,夾雜對原因和後果的分析和描述。可以這樣說:"你在公共場合大哭不止,別人都會要麼你是個沒禮貌的孩子呢。"(描述後果)"你是因爲被同學誤會了,所以感到非常委屈。"(分析原因)

注意:家長在分析的時候必須要用非常精準具體的詞彙,孩子對自身的情緒有一個快速直接的瞭解,切忌描述得非常模糊。

2、擴充情緒詞庫,促進表達能力

出生開始,孩子的大腦中就有一個基本的情緒概念詞庫,這個詞庫會不斷的擴容,從一開始的"高興""不高興"擴展到憤怒,悲傷,激動等不同的情緒概念。從一歲左右,家長就應該有意識的擴充孩子的情緒詞庫,教育他用更準確的詞彙來認識和描述情緒。

介紹一個好方法: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本繪本,讓孩子對其中一個情節進行描述。具體的句式是:誰做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樣的情緒(激動、害羞、憤怒、委屈等等)

當孩子說錯了的時候,家長應當及時糾正,教育他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

3、家長學會傾聽孩子的感受,並且給予尊重

有時候,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情緒時總是會遭受家長的打擊。家長把他和其他孩子做比較,指責他不懂事,這些行爲是讓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表達自己情緒的原因。

家長要做的應該是尊重孩子的情感,傾聽孩子的感受,而且還要學會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問題:孩子究竟經歷了什麼?我在這麼小的時候是怎麼想的?這樣做對孩子有什麼幫助?

如果家長能夠真正做到關心和尊重孩子,那麼孩子肯定會打開心扉與你傾訴,溝通的力量正是提升孩子情感力度的重要推動力。

我是曉涵聊科普,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