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鏡曉嫺


爲什麼創業失敗率那麼高?

大部分人認爲,創業是要承擔很大風險的。在大家的傳統認知中,認爲風險和收益成正比,事實上,真正收益大的,風險反而不太大。

舉個例子:《商業週刊》創辦人金惟純先生,跟好友李嘉誠喫飯時,聊到了風險這件事。大家都認爲李嘉誠先生創業是冒了很大風險的,因爲賣塑膠花的錢是借的,投資房產時房產也還沒火起來。

但李嘉誠先生說,自己做生意最不喜歡的就是冒風險。賣塑膠花是因爲之前在其他廠裏做過,知道怎麼做會更好,渠道在哪裏,做出來就有人買,風險怎麼會大呢?而做樓市生意,在幾年前就開始學習和研究政策,早就對未來房價有預測,纔去做房產生意。

我們想一下自己創業,有沒有冒冷汗啊?風險哪裏來的?爲什麼創業失敗率那麼高?最大的原因是你做自己不懂的東西,還不事先學習,不失敗纔不合情理。不懂的我們不是不可以做,而是要先學習和研究。

即便像李嘉誠這樣的人,他也是經過幾年深度研究過房產,才進入房產領域的。而大部分創業者進入一個領域,可能覺得別人做能賺錢,他做也能賺到錢。

在《低風險創業》一書中提到,我們要知道自己爲什麼創業失敗,因爲這個失敗還有可能反射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所以,無論創不創業,我們都要知道,創業是實現財富自由可能性最大的途徑,只要我們掌握創業的4大特徵,風險就會低到人人都能承受的地步。

低風險創業,都有這4大特徵

《低風險創業》的作者是樊登老師,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從2013年做樊登讀書會,做到2019年,幫助1600萬人養成了聽書的習慣。而我做鏡姐夢想領讀會,也是受到樊登老師的啓發。

當然,我不會把樊登讀書會作爲競爭對手,因爲鏡姐夢想領讀會跟樊登讀書會聚焦的點不一樣,服務的內容也是有很大差異的。我希望在鏡姐夢想領讀會的每個人,都能夠通過閱讀改變自己的人生,最後再幫助更多人通過閱讀改變命運。

所以,我一點也不忌諱在自己的讀書會里面,介紹樊登老師寫的書。而這本書中低風險創業的4大特徵,是我經歷過的,我的親身經歷驗證了它的真實性。

第一、跟父母關係好的人,創業風險普遍都低,而且成功率高。

第二、性格好的人,風險也低。

這我也感受到了,在我做閱讀教育後,很多人都說我換了一個人似的。

第三、擁有利他價值觀,願意真正爲他人解決問題的。

第四、你要熱愛創業,喜歡你做的事情,覺得創業很快樂。

很多人看我的狀態,說我每天跟打了雞血一樣。其實我的狀態是因爲我真的喜歡創業,喜歡做閱讀,喜歡上課等等。

事實上,回顧過去,不管我做什麼,做的時候都喜歡,只是受到認知侷限,爲自己的無知買過很多次單。

所以,我覺得現在是一個對普通人發展最有利的時代。只要你想成功,想成就自己,你就一定能夠找到成本低,且門檻低的途徑。但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掌握一些創業成功的祕密。

提高創業成功率的6個祕密,最大程度增加實現財富自由的可能性

我相信成功一定是有方法的,但如果你沒有刻意去學習和行動,只靠感覺或只是想想,那即便是百分百成功的方法,放在你面前也是沒用的。

在《低風險創業》這本書中,我認爲樊登老師說的提高創業成功的6個祕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記下來。

第一個祕密:匹配能力圈和資源,先勝而後戰。

我們想要創業成功,必須要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選擇在自己的能力圈內做事,你可以靠近能力圈的邊界,但不要越過去做事。

很多人都被舒適圈的概念誤導,認爲在舒適圈外才能獲得成長。對不起,你如果在能力圈外跟人競爭,只能成爲別人成功腳下升級的階梯而已。

李嘉誠做生意,選擇的是自己熟悉的行業;巴菲特投資從來不投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那我們有什麼理由,跳出自己的能力圈做事呢?

其次,除了考慮能力圈,還要考慮自己的資源。爲什麼你要去做這件事情,做這件事的人爲什麼是你?別人可不可以?這些問題都解決後,都是肯定的,那就可以做,這就叫做先勝而後。否則,你在做之前,自己心裏都沒底,那你覺得自己成功率有多大?

舒適圈真正的意思,是讓你在舒適圈外學習,舒適圈內做事,大目標可以定做舒適圈外,分解目標一定要在舒適圈內。

第二個祕密:不賣產品,賣問題解決方案,即科技

大部分創業者失敗的原因,是眼裏只有自己的產品,他也不管這個產品到底能不能解決市場真正的需求,反正是自己想出來的,就認爲是好的,結果拿到市場上一賣就泄氣了。

我們創業要聚焦的東西,應該是解決一個問題。比如,樊登老師解決了大家沒時間看書;鏡姐夢想領讀會解決了大家不會看書的問題,都是在解決問題,而不是聚焦自己的產品,更不是聚焦在錢上。

錢雖然是企業存在的目的,但錢不能成爲過程,你的過程得是解決問題,問題解決好了,錢就來了。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你的核心技術,也可以是一種科技,而這就是你的產品。

第三個祕密:打造運營模式,比產品更重要

除了明白產品是解決問題之外,我們還要明白,運營模式比產品還重要。現在的年代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你不會吆喝,可能酒就賣不出去。而運營模式設計得好,就可以讓你的吆喝,有更多人聽到。人是產生價值的根本,知道的人多了,事情自然就好做了。

比如,抖音上面有個雲南的石榴哥,在雲南麗江擺地攤,後來成了網紅。爲什麼,就是源於他擺攤的運營模式,即做一個耿直BOY,用個人品牌吸引目光,最後別人買的不是石榴,而是買的他的趣味銷售方式。

第四個祕密:建立品牌效應,注重價值和願景

爲什麼每個成功企業都有自己的品牌?品牌代表着一個企業能夠爲用戶提供價值,讓用戶能看見自己最滿意的樣子,即企業的願景。

比如,優衣庫的企業願景滿足的是,人們買到便宜質量又好的幸福感;淘寶的企業願景是滿足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每個人進入淘寶的目的都是賺到錢等等。

所以,你做的不是企業,而是一個滿足消費者理想中一個呈現美好結果的世界。品牌不僅僅指的是企業,現在企業老大的個人品牌也很重要,所以你會看見越來越多的企業總裁出來做演講,爲什麼?因爲個體經濟下,個人流量有時候比企業品牌流量還要大。


第五個祕密:降低邊際成本直到爲0,形成指數型增長

一個企業的成長速度,並不是有多少員工決定的,而是這個企業符不符合指數型增長模式。衡量一個企業,能不能成長爲指數型增長模式的,有一個指標,就是邊際成本是多少。一般能夠實現指數型增長的,大部分邊際成本都是0。

那什麼是指數型增長呢?先說什麼線性增長,比如一家飯店賺5萬,你想要賺50萬,需要開幾家飯店,可能你會回答10家。這就叫做線性增長,是一種內在指標不變,外在質變的企業增長模式。

而指數型增長,比如樊登讀書會,或鏡姐夢想領讀會,內在指標是變數,外在指標也是變數,最後就會形成冪次增長,開始可能是2倍、4倍,後來就是次方了。

而邊際成本指的是你增加一個客戶所增加多少成本,所以,如果你增加一個客戶,你就增加一個成本,那冪次增長後,你是不是能夠消化冪次成長帶來的用戶呢?顯然是不能的。

第六個祕密:用戶服務聚焦精準價值,道不同不相爲謀

最後一個祕密是讓你不要想滿足所有的消費者,你只要讓100個消費者尖叫,比你10000個普通消費者帶來的價值要大得多。

不管你的產品好不好,都會遇見認知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無法看懂你產品的價值。這個時候你只需要做的是,找到認可你價值的同頻人,因爲道不同不相爲謀。

人的一生很短,每個人都應該給自己一次成功的機會

我聽過對創業最好的解讀,就是創業雖然成功率低,但它卻是普通人實現財富自由,成就自己可能性最大的途徑。

在掌握好創業風險後,每個人都應該去嘗試一下,讓自己的人生多一點可能,給自己一次改變人生的機會,看看你的能力峯值到底在哪裏?

如果人生想要蛻變,你就不能機械的去完成工作。而是要努力找到一個行業的最大利潤點,不斷去找好的方法,不斷的去學習創業知識和方法。

用我們讀過的《精益創業》,通過具體的事情去實踐,找到最合適你的方法,和最合適你的事情,我相信任何人都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