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葉抱一,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這是一句曾廣泛流行於國內車市的名言,出自被譽爲 “汽車狂人”的李書福。

作爲吉利集團掌門人的李書福,早已通過近幾年來多次的“買買買”,彰顯了其在吉利公司的汽車版圖以及國際化佈局上的宏大野心。

7月23日,浙江吉利集團又以4.35億元拿下華菱星馬公司控股權,但人們更關注的則是吉利與沃爾沃的十年愛情長跑。

近日,沃爾沃汽車和吉利汽車的合併談判出現了一些小小的風波。7月21日,沃爾沃汽車發佈公告,由於吉利汽車打算在a股上市,所以沃爾沃和吉利汽車的合併計劃就被暫且擱置。

自從吉利集團10年前大手筆簽下沃爾沃汽車之後,沃爾沃汽車便和吉利汽車成爲了吉利集團的下屬子公司,此次合併受到外界關注,究其原因在於人們思考1+1能否產生大於2的效果。

十年前吉利需要沃爾沃

十年前,有媒體曾用 “爆棚” 一詞,來形容有關吉利與沃爾沃之間的收購傳聞。

從各大媒體“吉利洽購沃爾沃項目可能落戶北京”、“吉利或已與福特就收購沃爾沃達成初步意向”、“吉利競購沃爾沃或砸 20 億美元”、“我不差錢,我要買。”等一系列標題中可見一斑。

從表面數字來看,當時吉利整個市值只有30多億元,沃爾沃最低價也得20億美元 ,以至於被人譏爲“蛇吞象”。

當世界上大多數汽車製造商在危機中掙扎時,中國最大私有汽車廠商吉利的雄心壯志卻令人喫驚。汽車行業所遭受的最嚴重的危機還未結束, 吉利卻在同時開發6個現代工作平臺。

即使對於 豐田這樣的全球汽車業巨頭 ,六個平臺也不是個小數字。

更何況吉利當時還宣稱還將在未來18個月內推出六款新車,併力爭在 2015 年前開發出 42 款新車型。當時的技術總監趙福全稱,到2015年吉利年產能將達到200萬輛。

有外媒形容, 吉利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書福是中國亨利·福特式的人物 ,他不止一遍提到吉利集團將成爲出口冠軍,到2015年將出口130萬輛汽車。

爲了達到這一目標, 2005年吉利在香港上市之後,相繼參加了法蘭克福車展以及 2006 年的底特律車展。李書福曾稱要在2007年打入歐洲市場,2008年攻佔北美市場,然而,就算那時,吉利還沒有這個能力。

所以吉利汽車盯上了沃爾沃。

吉利汽車作爲中國本土企業,收購沃爾沃的 動因主要是其戰略和理念的轉變。

微笑曲線理論認爲,在產業鏈中,在曲線左右兩端的設計區域與營銷區域具有較高的附加值,而這些區域多被資金雄厚和技術先進的國際企業壟斷;曲線中間的生產製造區域利潤較低,吉利汽車當時正處於該區域。

由於資金與技術的限制,吉利汽車定位在低端市場,從“造老百姓買得起的車”到“安全環保節能車”,其經營理念在變。

從內因上講,吉利汽車憑藉持續不斷的自主創新和政府的扶持發展迅速,其核心競爭力也從成本優勢重新定位爲技術優勢和品質服務,這是收購的關鍵。

從外因上來講,沃爾沃是福特旗下品牌,但是金融危機以來,其銷量大幅下降,這也是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的籌碼。 

2006年和2007年沃爾沃銷售狀況良好 ,2007年銷量同比增加 7.1%,但金融危機爆發後,2008年銷量同比減少18.30%,2009年延續下降趨勢。

在這種情況下,吉利汽車想通過併購沃爾沃,由微笑曲線中間位置向兩端發展, 以實現產業升級,增加產品附加值。 

於是在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車與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簽署協議,吉利集團以18億元收購了沃爾沃 100%股權。

從此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就有兩大汽車品牌,一個品牌是吉利原有汽車品牌,另一個品牌就是沃爾沃汽車。

十年後沃爾沃需要吉利

2010年之前,沃爾沃全球銷量大幅下滑,從吉利收購沃爾沃汽車的2010年至2018年,沃爾沃全球銷量由37.35萬輛持續增至64.23萬輛,在華銷量由3.05萬輛持續增至13.06萬輛。

這與吉利集團 “放虎歸山”理念、“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 合作策略息息相關。

但沃爾沃與核心競品ABB (奧迪、奔馳、寶馬) 的銷量差距卻持續擴大:2010年沃爾沃全球銷量落後ABB 60~90萬輛,2018年擴大至120~160萬輛,翻了一倍左右。

2010年沃爾沃在華銷落後ABB 11~20萬輛,2018年擴大至 50~55萬輛,翻了三倍多。

吉利原本希望通過“中國紅利”,縮小沃爾沃與ABB的銷量差距,但實際上奧迪、奔馳、寶馬等競品大規模推進本土化戰略,對年輕用戶、低級別城市等 “中國紅利” 的挖掘更充分,進一步拉開了與沃爾沃的在華銷量差距,並制約了沃爾沃的全球表現。

2019年前三季度,在各大細分車市,沃爾沃與奧迪、奔馳、寶馬的銷量差距都非常顯著:奧迪、奔馳、寶馬的中型轎車銷量爲14.15萬輛、 13.20萬輛、10.06萬輛,沃爾沃僅0.99萬輛。

奧迪、奔馳、寶馬的中大型轎車銷量爲8.21萬輛、12.99萬輛、13.15萬輛,沃爾沃僅3.54萬輛;奧迪、奔馳、寶馬的中型SUV銷量爲9.78萬輛、11.58萬輛、9.60萬輛,沃爾沃僅4.49萬輛,沃爾沃全面落後核心競品ABB。

2013年中國車市 核心消費年齡段在25~29歲 ,2017年升至30~34歲,雖有上移,但過去十多年年輕化是中國車市的 主要特徵,高端、豪華車市也凸顯年輕化特徵。

中國頂級高端汽車用戶的平均年齡只有35歲,比德國低25歲。

從2013年開始,奧迪發佈年輕化戰略,加速國產奧迪A3、奧迪Q3等適合年輕用戶的低級別車型,之後奔馳、寶馬快速跟進年輕化戰略,國產了奔馳GLA、寶馬X1、寶馬1系等低級別車型,並取得不錯的銷量。

2019年前三季度,奧迪、奔馳、寶馬的緊湊型轎車銷量爲6.76萬輛、5.18萬輛、4.50萬輛,沃爾沃僅有0.23萬輛。

無論力度還是速度, 沃爾沃的年輕化戰略都遠遠滯後於核心競品 ,低級別車型XC40於2019年5月才國產。

2010年雖然吉利收購了沃爾沃,但在中國車市具備走量潛質的S40、S80L都在長安沃爾沃國產,前者授權至2015年,後者授權至2018年。

可惜吉利和長安的談判並未取得理想結果,導致長安沃爾沃淪爲“爛尾樓”。

吉利失去了最寶貴的短期可利用資源,S40、S80L等具備走量潛質車型的市場營銷、網點建設等陷入停滯,吉利對沃爾沃的全球豪華品牌塑造,在短期內難以落地;缺少S40,讓沃爾沃錯失年輕化機遇。

沃爾沃在華運營,短期內難以形成研發、採購、製造、營銷、銷售、售後等合力,導致2014年起大慶、成都工廠缺少走量新車,大大制約了中國市場對沃爾沃的全球銷量貢獻。

理論上,2010~2013年 是吉利整合沃爾沃國產資源的關鍵階段,如能順利整合長安沃爾沃,再借助吉利優勢,沃爾沃極有可能絕地反擊, 超越 奔馳、寶馬,追趕奧迪,晉升高端品牌第一陣營。

實際上2010~2013年淪爲沃爾沃新國產的“空擋階段”,奧迪、奔馳、寶馬則紛紛加快國產進度,大幅甩開與沃爾沃的銷量差距。

雖然沃爾沃一直 強調自身技術的先進性 ,以及將核心競品鎖定奧迪、奔馳、寶馬等,但在 最關鍵的研發領域,投入嚴重不足,或大幅落後競品。

2010~2015年沃爾沃前後投入110億美元用於研發,但涵蓋了新車型、新平臺、新動力、新能源、自動駕駛等衆多燒錢領域,僧多粥少,制約了後驅平臺開發、傳統動力升級換代、中國車研發等。

2007~2016年大衆僅MQB平臺的研發投入就過千億美元,遠多於沃爾沃的研發投入。

2016~2018年沃爾沃研發投入依舊大幅落後於奧迪、奔馳、寶馬,2018年沃爾沃僅11.27億歐元,後三者分別爲42.07億歐元、 91.07億歐元、68.9億歐元。

研發投入不足,也 制約了沃爾沃在華研發、本土化等,埋下了與競品銷量差距擴大的隱患。

沃爾沃乘用車端長期爲一個小量品牌,技術實力與其他主流外部汽車公司比起來仍然有差距,沃爾沃的銷量的確是在增長,但吉利沒有要把沃爾沃做成高端品牌的衝動。

瞄準科創板?

2019年中國乘用車銷量同比下滑高達9.3%,連續兩年陷入下跌狀態,進入2020年,受疫情衝擊的影響, 汽車市場更是遭到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不少聲音指出,“從行業格局看,市場的集中度在不斷提高,弱勢品牌面臨淘汰出局”。

根據乘聯會最新報告, 今年一季度我國乘用車銷量同比下滑41% ,4月市場降幅將進一步縮窄,但預計跌幅也將達到8%。此前,乘聯會已對全年車市走向作出預測調整,預計2020年爲同比下滑8%。因此,車市持續下滑將導致行業加速受挫。

在行業寒冬之際, 汽車抱團似乎是唯一的路。

根據最新消息,由於吉利汽車計劃在A股科創板上市,暫緩推進吉利沃爾沃合併計劃,待吉利汽車A股上市完成後,將再重啓該計劃。

目前吉利集團市值在200億美金左右,而沃爾沃保守估值在160億到200億美金之間,兩者的重組會誕生一個出貨量堪比寶馬,市值約400億美金的大集團。

這個市值基本與福特公司相當,並可能超越上汽集團,成爲市值最高的中國汽車集團。

同時在科創板中,並沒有汽車類上市公司,有的只是與汽車產業鏈相關的公司,一類是是汽車零部件企業,如容百科技,是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正極材料、動力電池專業化研發與經營的跨國集團公司。

二是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相關技術企業,三是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檢測儀器企業,吉利汽車如果會科創板必將是正宗的科創板汽車第一股。

從全球化趨勢來看,不少車企都通過公司合併加強市場競爭,比如雷諾—日產—三菱、PSA和FCA的合併亦或是豐田控股斯巴魯等。從目前來看, 無論是吉利還是沃爾沃汽車依然無法單方面應對集團化車企的競爭,或許吉利和沃爾沃合併重組僅是集團化的開始。

2017年7月,吉利汽車、沃爾沃汽車、吉利控股簽訂備忘錄,沃爾沃入股領克汽車。入股後,吉利汽車持股50%,沃爾沃汽車持股30%,其餘則由吉利控股持有。同年12月,吉利控股宣佈收購沃爾沃集團8.2%的股權,成爲其第一大持股股東,2018年6月完成交割。

吉利汽車集團總裁、CEO安聰慧曾說: “中國汽車工業50%車企破產以後,剩下50%的競爭可能纔是最激烈的。”

未來,沃爾沃要面對強大的對手,更要命的是電動化大趨勢,更需要資金投入, 十年前吉利需要沃爾沃,現在是沃爾沃需要吉利。

在汽車行業,現在這種一方缺錢,一方缺故事的情況會越來越多,冬天過了,可春天到來了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