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品桌面研究分析

1. 探索範疇

這次的探索範疇主要是針對L3及L4級別自動駕駛車輛的車外交互場景及設計路徑探索,以及針對當前量產或即將量產項目或車型,進行車外交互設計方案探索。

說明:本期探索時間爲2019年。

△ 探索範疇

2. 競品分析

目前市場上主要是通過前後屏幕、投影、車輛氛圍燈(車身、車輪)以及車身屏幕(包含窗、車身)等方式進行車外交互。

△ 競品分析

量產車的車外交互主要是用來表示車輛狀態、解決車輛和行人之間的交互。Apple Drive.ai 通過前後左右的LED屏幕顯示簡易的文字和動畫提醒,以達到示意乘客上下車和避讓行人的目的。這種交互方式顯示意圖明確,可適用場景廣泛。

而概念車的交互方式則比較多樣,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實用性最高的是Mercedes的投影系列,車前投影將斑馬線投射至地面,引導行人通過;定位區域投影表示駛入、停車位置等。流動的陣列燈表示車輛狀態的切換,候車等單方向閃爍表示乘客下車方向;動態標識移動表示行人通行。

交互設計指導原則

1. 交互原則

車外交互對象

車外交互設計的交互對象主要分爲人、車輛和環境內其他對象。

  • 當對象爲人時又可細分爲行人、車主、運營車輛的用戶、地勤人員等;
  • 車輛分爲人駕車輛、自動駕駛車輛;
  • 環境內其他對象包含單車、電動車、特殊車輛、基礎設施等。

信息載體

當前信息載體類型主要有主車自身、路面車輛V2V以及路面行人V2P,效率則依次遞減。

△信息載體

表達原則

車外交互的表達原則,可總結爲展示信息增益、簡單和聚焦,也就是說展示信息增益而不重複,呈現效果趨向簡單,信息內容聚焦主車。

增益(各種媒介的信息展現應相輔相成,避免同質信息的疊加)

  • 屏幕不是重複車燈的信息,而是增強與補充
  • 揚聲器應輔助前兩種媒介進行信息傳達

簡單(信息呈現方式遵循簡單可理解,避免展示需要時間處理的信息)

  • 避免過於複雜的視覺呈現效果,影響正常交通
  • 越緊急、接觸時間越短的場景,呈現方式越趨於短平快
  • 簡短文字、通用圖形更易於理解

聚焦(信息類型應聚焦車輛動作本身,避免其他環境信息混雜)

  • 聚焦車輛自身動作的提示、原因解釋等
  • 避免展現道路環境等駕駛輔助信息,如限速等

2. 載體邊界

乘用車的載體邊界包含屏幕、投影、燈帶等,依據現有車輛狀態,可放置在如下圖所示的位置。

△ 乘用車

△ 小巴

3. 體驗地圖

根據車輛從開始啓動到停車入庫的整個流程,梳理出詳細場景下的屏幕、燈帶、投影以及揚聲器的交互方式(標記星星爲主交互方式)。

△ 體驗地圖

3. 設計原則

色彩選擇

顯示色彩可依據提示信息內容的緊急程度予以區分,從正向到負向之間的不同色階也可代表若干個緊急程度。本期僅考慮正負兩個維度的信息區分,後期將繼續探索色階的區分意義。

△ 色彩選擇

屏幕布局

傳統佈局爲圖形和文字配合,在這方面我們可以簡化信息。

△ 車前屏幕顯示佈局

燈帶輔助原則

  • 原則一:遠距離弱提示
  • 原則二:輔助屏幕表達意圖
  • 原則三:閃爍動效增強效果,起到警示作用

狀態提取

根據車外場景變化,提取出前屏、後屏和燈帶的不同狀態如下:

前屏

  • 默認狀態-自動駕駛中
  • 駛入取車區、等人
  • 請先行
  • 障礙物/故障
  • 注意安全/禁行

後屏

  • 障礙物
  • 故障
  • 緩行

燈帶

  • 自動駕駛開啓/關閉儀式感
  • 自動駕駛中
  • 障礙物
  • 泊車中
  • 側方距離警示
  • 過閘機表示感謝

車外交互設計表達

1. 場景呈現

車外交互的設計表達的目標主要有三點:安全性、科技感以及信息傳達易於理解。通過前期的狀態提取、屏幕布局和色彩選擇的分析,探索相關場景下的視覺應用。

△ 自動駕駛中

△ 人過馬路

△ 車後屏轉向提示

△ 遇見障礙物

燈帶的設計原則主要是遠距離弱提示,輔助屏幕表達意圖,閃爍動效增強效果,起到警示作用。

△ 正常狀態

△ 異常狀態

下面來看看「乘用車」具體的場景演繹圖:

自動駕駛中:

自動駕駛中,屏幕配合燈帶展示自動駕駛開啓的儀式感;當自動駕駛車輛正常行駛時,前方、後方屏幕展示自動駕駛中的狀態,通過3D透視的效果,以及橫條滾動動效展示車輛行駛狀態,並通過環境風速的變化表示行駛速度。

△ 自動駕駛中

行人讓人:

識別到斑馬線後,前方屏幕周邊紅色閃爍,前方光帶紅色亮起;車輛靜止並讓行時,屏幕切換至讓行動效,光標表示識別到行人的相應位置方向。

△ 行人讓人

過閘機:

識別到閘機後,前方屏幕顯示障礙物,側方燈帶紅色亮起;當可以順利通過閘機時,側方燈帶展示自動駕駛開啓狀態,前方地面投影即將行駛路徑,表示即將順利通過閘機。

△ 過閘機

上下客:

前後方屏幕展示等客中,安撫周圍行人;燈帶顏色與行人手機端匹配,側方投影引導用戶上車。

△ 上下客

下面來看看「小巴」具體的場景演繹圖:

自動駕駛中:

自動駕駛開啓時,屏幕配合燈帶展示自動駕駛開啓的儀式感;當自動駕駛車輛正常行駛時,前方、後方屏幕展示自動駕駛中狀態。

△ 自動駕駛中

讓行:

遇到行人或車輛時,前後屏幕提示請通行,後方屏幕提示請勿通行,避免後方車輛因不清楚前方狀況,而超車造成事故。

△ 讓行

異常/障礙物:

當車輛故障或遇到障礙物時,前後屏幕顯示異常/故障提示。

△ 異常/障礙物

最後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探索車外交互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思考。當馬路上越來越多的自動駕駛車輛出現時,過多的車外交互會造成信息爆炸,車輛如何第一時間使用戶抓到想傳遞的信息?不同品牌的車呈現不同車外交互時,如何能讓用戶讀得懂大部分車輛想表達的信息內容?未來的車外交互會是什麼形態,是類似車燈的標準化表達,或是類似紅綠燈的規範化示意,或是其他?

我們希望在實踐過程中,這些體驗點能夠得以提升,以便設計價值更大化。我們也會繼續硬件方案探索和投影及B柱屏交互原則探索,希望與其他爲無人駕駛設計的設計師們一起,提出更優秀的設計構想和創意。

更多汽車交互案例: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衆號:「百度智能駕駛體驗設計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