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中國軟件網(ID:Hapiweb-soft6) ,作者:高一弘,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一、中臺化,從概念到落地

2015年,馬雲結束對芬蘭“Supercell”遊戲公司的商業拜訪後,回國馬上敲定了阿里巴巴的中臺戰略。

中臺化立刻成爲整個互聯網行業最熱的概念。

中臺在現代商業的發展中是有其內在邏輯的。企業從小到大發展到某一階段,受限於某些瓶頸時, 中臺作爲一種戰略或者說架構,的確可以說是尋求突破的利器。

另一方面,但是從互聯網行業席捲到各行各業之後, 中臺化也不是一通百通,因爲太大而全,所以涉及到的工作量也是相應得成倍增長。 比如說網上流傳很火的關於茅臺中臺化進程的案例就讓人啼笑皆非。

不過只要想到提出中臺化的也是阿里巴巴,我們不妨大膽地提出一個設想:中臺在零售行業的實踐,是爲了讓新零售從概念到落地更快一點,也是爲了在一個細分行業給大家打個樣,給一個最佳實踐指南。相比於別的行業還經常在討論到底要不要中臺化,2020年新零售行業大勢所趨,迅速從概念之爭,發展到了中臺之爭。

二、自建還是買買買?

那麼,如果一個傳統零售企業要想抓住風口,及時轉型,擺在眼前的就只有兩條路:自建團隊或者購買ToB服務。

一直追求“利潤至上、效率至上”的商業人士,自然受不了完全自建團隊的烏龜進度。哪怕出於數據角度考慮會投入人力、財力進行團隊建設,也往往會在前期使用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的一條龍服務,尤其是面對中臺這種互聯網味很濃的詞彙時,尋求外部專家的幫助顯得更加理性。

下文以筆者曾經在某手錶細分行業龍頭公司主導的傳統零售轉型項目爲例,對比分析了市面上主流的一些新零售中臺解決方案提供商,從此一窺整個市場的發展形態。

1. 百勝軟件

成立於2000年的百勝軟件可以在說企業服務市場中非常老牌的廠商,2017年阿里注資成爲最大股東之後,百勝軟件更是在新零售中臺方面逐漸發力。

在百勝的整體架構中,分爲前端、中臺、後端。前端業務場景專注提供差異化的服務,突出產品特性、提升細節體驗;爲業務前線輸出統一化的產品服務和能力;提供更好的規劃控制和協調能力。

而在最受大家關注的中臺方面,百勝提供了E3+企業中臺、E3全渠道中臺、MC3雲中臺一系列解決方案。主打全渠道的百勝解決方案,可以說接管了包括客戶淘寶、天貓在內的線上店鋪和線下實體店的運營,負責流量存留、線上引流、庫存共享和會員體系等模塊的功能。

從技術角度上來,背靠大樹的百勝在系列產品中應用了阿里雲中間件、開源中間件等技術, 給傳統零售行業帶來了互聯網血液,所以彈性伸縮、線性擴展、分佈式部署以及異步解耦、緩存這些在互聯網公司非常常見但是需要大量人員支撐的技術,也有了一站式解決方案。

對於筆者曾經所在的跨國跨地區手錶零售行業面臨的線下門店多、零售體系複雜、公司組織架構龐大等問題,百勝提供的多組織集團化解決方案可以說是解決了一個商業痛點。 在中臺內可以非常靈活地設置各個組織、部門之間的業務關係、結算路徑、結算價格、結算方式,這些實現方式的靈活性在零售行業尤其是線下零售行業,是會實打實地影響成交率進而影響利潤率的。

2. 伯俊軟件

說完百勝軟件,我們來看看成立於1999年,同樣在上海起家、同時也是百勝最大競爭對手的伯俊軟件。20多年以來,伯俊軟件都是以“幫助企業數字化轉型”爲賣點,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商業競爭的原因,伯俊軟件的中臺主打產品叫R3全渠道中臺解決方案,和上文提到的百勝軟件的中臺產品頗有默契。

伯俊軟件的主打應用場景主要是圍繞如何多出貨,即在有限庫存下儘量提高銷售效率。爲了實現這一點,甚至還有專門的缺貨銷售解決方案,可以說把商業價值做到了極限。

而與阿里雲店和京東無界零售的對接,更是讓“全渠道”名副其實。如果看過伯俊軟件的案例介紹和解決方案介紹, 可以發現伯俊軟件一個很大的特點是他們非常突出各個技術對於商家銷售、利潤最大化的幫助。或許在伯俊軟件看來,在說服傳統零售行業老闆轉型的路上,“利潤”纔是最大的痛點。

在具體的架構上,伯俊軟件提供的解決方案也是劃分了前臺、中臺、基礎設施三塊。前臺包括交易管理、渠道庫存管理、全自動化策略配置,而中臺按照功能邏輯劃分則有商品中心、渠道中心、人員中心、財務中心、訂單中心、庫存中心各司其責,搭配數據智能模塊和策略配置模塊,這使得系統的靈活性有了很大提高。所以,在日本,韓國,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亞,法國,英國,意大利等國家的本土化、定製化做得非常出色,這也是伯俊軟件的一大特色。

3. 其他的一些服務商

除了上文筆者在之前的工作經歷中重點了解過的兩家服務商,這個巨大的ToB市場自然還有很多競爭者。比如說基於人工智能,以消費者運營策略服務見長的深圳雲積分,還有同樣在上海,但是相對比較年輕的秉坤數碼科技。當然在電商之都的杭州,也有數雲科技這種和阿里雲深度合作推出全域消費者營銷解決方案的公司。

三、新零售與中臺

相比於其他行業的中臺化進程,零售行業有其獨特的特點:

1. 效果特別容易衡量

如果一箇中型的互聯網公司去做中臺架構,最後可能很難說到底產生了多少收益。而零 售天然就是一個注重各種數據的行業,線下門店的成交額、顧客成爲商家會員的數量、會員後續的消費、線上線下的聯動等等數據在服務商提供的數據看板上都是一目瞭然的。

商家很容易衡量這件事到底有沒有價值,所以也給新零售中臺服務商們提出了很大的挑戰。筆者就在行業內看到過很多商家覺得某一家效果不好,轉而更換服務商的案例。 雖然這中間涉及到很高的沉沒成本,但是相比於商業利益,商家還是很堅決的。

2. 過程特別艱辛

比如說上文提到的全國零售價格體系控制。舉一個小例子,品牌方在一些主推款上會有價格控制。如果某款商品在線下正價銷售,則經銷商的銷售員依靠商場購物小票會得到品牌商相應的現金獎勵。

而經銷商全渠道會員統籌之後,線上店鋪用優惠券導流到線下覈銷,銷售員會因爲不符合獎勵條件而有所牴觸,這就需要大量的對接、調整工作,涉及到整個公司大量部門、人員之間的協調。

雖然有這兩個特點,但是不得不承認,新零售行業還是目前中臺實踐中比較出色的一個應用。

傳統零售行業本身就面臨轉型,用中臺這種先進的互聯網思維去重新調整業務架構,一定意義上也是對公司整體架構的洗牌。 而中臺對於效率、利潤的提升則是一個零售公司的殺手鐧,甚至可以說是對傳統零售方式的降維打擊。 新零售和中臺這兩個概念喊口號都喊了好幾年之後,我們驚喜地發現,當兩者結合,恐怕纔是真正地商業價值所在。

四、有關中臺方案的一點實踐心得

中臺概念由阿里提出,其中包括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

中臺是基於分佈式系統和多中心分佈式業務計算架構,來滿足業務系統開發需求的一整套雲計算解決方案,業務中臺面對的主要需求給可複用的業務提供支撐與公共能力服務,數據中臺是提供數據洞察和智能與公共數據服務。

數據中臺從業務中臺的數據庫中獲取數據,然後進行清洗和分析,再將其結果支持業務中臺上的應用。這些應用產生的新一輪數據又會再流轉到數據中臺上,循環往復,相輔相成。

在阿里的業務中,數據中臺處理的是大量實時高併發的海量數據,最後用來幫助業務中臺對數據進行建模和分析,實現相輔相成。 尤其是在阿里平臺“千人千面”產品上,數據中臺採集用戶的行爲、交易、用戶屬性等數據對用戶進行標籤化處理,最後再根據算法模型和歷史數據,給出商品推薦信息。

我在這兒舉個具體例子,多個零售渠道,同時使用同一個下單服務,這個訂單的接口可以同時爲多個前臺系統提供下單服務,與之對應的多個支付通道,抽象建立成同一個支付API,再去給前臺使用,這是業務中臺的工作。而多個前臺系統,面對同一個用戶,打標籤,生成用戶畫像,與之相應的用戶,生成交叉銷售的商品推薦清單,這是數據中臺的工作。

所以, 數據中臺是給業務部門或者數據管理員用的 ,他們的工作內容不含技術,因此優秀的數據中臺是能夠讓用戶無需編程便能進行數據的自助加工、清洗、管控和交換的。業務中臺往往面對的是技術部門,會更加強調如何加強自動化運維管理,如何降低維護成本上。

再者是智能報表,這是中臺實際應用中最常見也最普及的一個應用,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與計算,爲業務人員起到商業決策輔助的作用。相比之前出報表的方法,中臺方案能夠明顯降低對業務系統性能產生的影響,減輕系統負荷。

總的來說,中臺方案,對於有大量數據產生,亟待商業智能接入的行業,會在技術、業務創新上有很好的效率提升。

比如在業界知名的老大難問題——供應鏈優化上,面對渠道多、鏈路複雜的場景,實現智能化的業務判斷、標準化的運營動作和創新決策,中臺方案也同樣有奇效。

對企業的IT工作而言, 中臺方案的價值在於彌補了傳統業務系統的短板,形成了與業務合作的新機制與企業信息化這樣一套“企業內部平臺”,在業務檢測、業務洞察、業務優化、業務數據變現上,體現了數據應有的應用價值。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中國軟件網(ID:Hapiweb-soft6) ,作者:高一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