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是搖錢樹,塘是聚寶池”,位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的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一望無垠的金銀花、壓彎枝頭的軟籽石榴、“身形矯健”的小龍蝦……描繪出一幅豐收在望的美麗鄉村畫卷。

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與核心水源區,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龍頭”,但也因此戴上了“緊箍咒”,肩負着水資源保護的重大責任,有樹不能伐、有魚不能捕、有礦不能開、有畜不能養成爲制約當地發展的難題。睿智的淅川人危中尋機,遵循“靠山喫山,靠水喫水”的原則,確立了“快見效、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高效生態產業,使其成爲富民強縣的“恆業”。

地處南北過渡性氣候的淅川縣,四季溫和溼潤,光照充足,非常適宜軟籽石榴、黃金梨等林果生長,這些“金疙瘩”還未到豐收季節就早已被火爆預訂。

“俺家石榴園的軟籽石榴長的個兒大飽滿,一根石榴枝上都能掛好幾個果子,坐果率非常高,雖然還沒熟透就已經有顧客在網上預訂了,這麼好的東西從來不愁銷路。”淅川縣九重鎮武店村種植軟籽石榴的李老伯合不攏嘴地說。

據瞭解,爲暢通銷售渠道,消除生態產業發展的後顧之憂,該縣在堅持“三化引領、三業並舉”的基礎上,統籌考慮扶貧生態產業的後續發展問題,着力在宣傳推介、完善配套方面下功夫。舉辦賞花節、石榴節等特色活動,提升生態產業知名度;藉助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的機遇,構建縣、鄉、村三級電商網絡,讓貧困羣衆搭上互聯網“致富快車”。

“石榴掛枝頭,金梨迎豐收”,在淅川縣毛堂鄉龍泉村黃金梨基地,果農正忙着給幼果套袋,以保障黃金梨果皮色澤良好。毛堂鄉多年來守着樹上一顆顆“金疙瘩”,帶動近百戶貧困羣衆通過生態產業發展實現了“一地生三金”(土地流轉“收租金”、就地打工“掙現金”、入股合作社“分股金”),使每戶每年平均增收5000元。截至目前,全鄉已種植黃金梨2500畝,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實現了增收致富。

淅川縣對生態行業相關企業實施政策幫扶,通過一對一扶持,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1家,林下作物套種面積達50%左右,貧困戶80%以上的收入來自扶貧生態產業,三分之一以上貧困戶實現了穩定脫貧。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淅川縣林果業面積30多萬畝、食用菌4000萬袋、小龍蝦2萬餘畝、中藥材5萬畝,年綜合產值百億元左右。全縣實現了水質保護、羣衆脫貧和企業獲利,一舉多得,生態產業發展成爲脫貧攻堅的中流砥柱,真正爲貧困羣衆打造了一條“綠色脫貧路”。(完)

7月29日,河南省淅川縣九重鎮武店村“軟籽石榴基地”種植的軟籽石榴。

(來源:新華網河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