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晋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中州陆沉,北方豪族纷纷南迁,是为南渡。

南渡后,在世家豪族的扶持下,司马家定都建康,开启了东晋门阀时代。

紧随其后,各路顶级门阀粉墨登场,纷纷加入权力的游戏,并乐此不疲。

桓温横空出世,更是无人能敌,司马家族不复当年辉煌,时刻准备着摇摇欲坠。

直到刘裕建立南朝宋,这才开始敲响了门阀的丧钟。

历史剧《锦绣南歌》所处的背景,正是刘裕家族第三代彭城王主政的时期。

接下来我们不妨从三个角度切入,深入探讨本剧关于历史的刻画。1.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

这一点矛盾主要集中在彭城王和权臣陆远之间。

按理来说,彭城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似乎更符合我们关于权臣的第一印象。

实则不然,他出身刘姓皇族,担当监国,行使的就是君权。

如果皇帝驾崩,儿子们又是孩童,彭城王将有极大概率荣登九五之尊。

后来同样建立宋朝的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就采用这种继承方式。

君权的对手一直都有相权,本剧中以陆远最为强势。

另一个是中书令,但考虑到其权势有限,远不及陆远来的强大,故不值一提。

权臣不一定有开疆拓土的武功,锦绣文章也不一定会做,但极为擅长内斗。

陆远祖父陆章算是开国元老,文韬武略也是有的,传到第三代确实弱了很多。

剧中的权臣不是在研究如何造福百姓,而是绞尽脑汁巩固自己的权势。

又是在彭城王府安插间谍,又是制造刺杀,又是豢养私家军队,诸如此类。

陆远并非想取而代之,进而改朝换代,而是想着换成相对弱势的竟陵王上位。

君弱则臣强,特别是权臣,更容易呼风唤雨,活得那叫一个潇潇洒洒。2.君权和外戚之间的矛盾

沈家统帅绥远军,负责镇守北疆,抵御来自北魏拓跋氏的强大攻势。

所以,彭城王与沈家大小姐联姻,也算是强强联合的结盟。

于是,伴随沈骊歌嫁入皇族,沈家也就顺理成章有了外戚的身份。

但这个外戚相比较太妃那种根深蒂固的外戚,还是弱势很多。

其实,权臣陆远又是竟陵王的表兄,实际上陆氏一族也是外戚。

正是因为他和太妃里应外合,才会有如此滔天权势。

彭城王也不是太妃亲生儿子,她想干政,好让自己的儿子竟陵王上位。

彭城王亲近沈家,疏远陆家,也是有借力用力的战术目的。

其实只要不触及底线,他更愿意保持君权和外戚的一派和睦。3.门阀和寒门之间的矛盾

自从曹魏开创九品中正制以来,门阀势力就强势崛起。

一直延续到隋唐关陇贵族的衰败、北宋王朝的崛起,方才退出历史舞台。

前后相沿,长达一千年左右,可见影响之大。

剧中陆远之所以嚣张跋扈,不仅因为他是权臣和外戚,也因为他是门阀出身。

东南陆家大约从三国孙吴时代就已经是豪门大族,曾涌现出不少历史人物。

祖上积攒的资本也足够陆远挥霍大半辈子了。

彭城王祖上刘裕虽贵为开朝皇帝,但小名刘寄奴,一听就知道是寒门出身。

从骨子里来看,刘宋更加倾向于寒门,以此来控制住门阀的威胁。

铁打的门阀,流水的皇帝,三国到南北朝皆是如此,史书上更是明明白白。

彭城王联姻沈家,建立士林堂,扶持寒门子弟入朝为官,也是顺应时代潮流。

门阀世家,尤其是东晋门阀坐拥权势太久,除了风花雪月,再无当年风采。

剧中陆远看似文韬武略平平,但像他这种已经算是门阀里的顶尖儿后辈。

门阀的衰落恰恰来自于固步自封。

门阀只愿意和门阀通婚,且绝不会和寒门士族有任何往来。

因为存在等级森严的鄙视链,沈骊歌就很容易被出身门阀的太妃看不起。

我们会看到,站在彭城王背后鼎力相助的基本上都是寒门子弟。

站在陆远背后的势力如中书令,基本上都是门阀豪族的势力。

相当于新势力对旧势力的重新洗牌,又是后浪对前浪的一次全面颠覆。

剧中的爱情、亲情、友情乃至于同袍之情,其实都是建立在这个核心矛盾之中。

在科举制度还没有深入人心的时代,门阀几乎垄断了教育和取仕的途径。

彭城王的战略设计如果能得到贯彻落实,门阀毫无疑问会遭到釜底抽薪。

当然,历史一再告诉我们,新旧的更替始终是道阻且长,且往来反复。

如今再回首,恍若一场梦,历史的天空下,群星荟萃,南朝何等风流?

俱往矣,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相关文章